老年人心理护理的体会
孕产期心理方向 2020-08-24 10:0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对健康要求更高、 欲望更加强烈,其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老年病人常因环境因素 及生活扰乱而难以适应,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轻者会加速 衰老,重者可导致行为异常。现将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 下.
1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1.1心理护理的定义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 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积极地影响病人的 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的目的。
1.2人的生理和心理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从生物学的角度 来看,人的心理和身体共存于一个机体,密不可分,人是心理和 躯体的复合体。心理因素可引起躯体疾病,即身心疾病,躯体疾 病又可以产生某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恐惧、焦虑、悲伤、绝 望、不合作等。由此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使疾病进入恶性循 环中。现代护理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就是为护理对象提供心身 的整体护理,根据其心理和生理不同需求,把心理护理和躯体护 理融合在一起,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2.1失落感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变,心理上 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急躁 易怒。
2.2孤独感老年人由于疾病、身体各脏器退行性病变、儿女 的不理解、独居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交往不便,心理上常会产生隔 绝感或孤独感。
2.3恐惧感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予儿 女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也 可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
3老年人对周围人的壽求
3.1尊重由于衰老病痛及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减退,老年人的 自信心也随之丧失,从而导致老年人易产生自卑和不受尊重的 感觉。因此,在触或照顾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们。护士应主 动关心,耐心倾听他们诉说内心的烦恼和痛苦,积极想办法解决 他们的问题等,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
3.2关怀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如经常与老 年人交流,从生活、身体健康、个人爱好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从 而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医院和社会 的温暖。
3.3人际交往由于自身和外界的种种因素,老年人一般对各 种社交活动不感兴趣,有的老年人还嫉妒其他人的健康,但家庭 与医院应鼓励他们,并创造各种各样机会使他们能更多地参与 各种社交活动。如住院期间和医护人员、和病友之间建立良好 关系,出院后可以相互来往、相互交流、解除烦恼。
3.4保健服务家庭和医院应保证老年人享受最基本保健服 务的权利,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病时,及时就医、咨询,医护 人员可定期上门服务。
4老年人角色改变时的心理护理
4.1稳定其情绪老年人患病后,情绪不稳定,孤独感加重,遇 事易怒,情绪低落或焦虑紧张。尤其是新入院的病人,由于周围 是陌生的面孔,孤独感油然而生,因此,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要 把这些老人像自己的老人一样去关心和照顾,可以把同病室的 病友介绍给他们,让病人尽快与同室的病友熟悉起来,结交朋 友,使其情绪安定,消除其孤独感,使之配合治疗。
4.2消除其顾虑病人住院时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疑心 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担心服药是否对症,怕服错药后果不堪设 想。故在护理猜疑心较車的病人时,护士对他们的生活除r精 心护理外,还应经常与他们谈心,宣教必要的治疗和用药知识, 通过工休座谈会让疗效明显的病人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 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的问题等,另外,对病人进行任何新诊疗 手段和治疗措施时,都应事先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地解说,以防 老年人产生怀疑。
4.3增强其自尊心 患病后,老人会认为自己应该受到别人的 关心和照顾,家里人应该为他而损失一些个人时间和利益,而医 护人员应该对他们特别重视和倍加关心,护理自尊心强的病人 时,医护人员首先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 重感,如有些老人曾经担任过领导,对这类老人,就应该还称呼 某领导,最好不要直呼其名,用“您”字,不用“你”字等。说话不 要怕麻烦,可以多谈他们工作辉煌的一面,使老人感到一种荣耀 和自豪感,因为护士最能理解他,此时就会在治疗中更好的合 作。
4.4培养兴趣,加强锻炼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 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出院后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 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 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 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 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
老年人一般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 就医时,多有焦急、紧张情绪及多疑、恐惧心理。针对老年人的 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安慰与解释。老年人的心理护 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任务,要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