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原因,妇女在很多方面还面临着不平等和歧视的问题,这影响了她们的自信和幸福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和性别平等,国家和社会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保障。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助于妇女提高自信和幸福感的活动。
一、参与妇女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
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是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和权益的重要途径。我国于2011年颁布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男女平等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纲要》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十年间,《纲要》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1]
妇女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纲要》的制定、实施和监测,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建议,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参与其他涉及妇女发展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如《反家庭暴力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为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享受健康服务和教育机会
健康是人生最基本的权利,也是提高自信和幸福感的前提。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也是提高自信和幸福感的途径。我国在保障妇女健康服务和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健康方面,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20年的80.88岁[2];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2020年为16.9/10万,比2010年降低43.7%[3];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实施,孕前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6.6%,比2010年提高25.4个百分点
在教育方面,我国妇女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妇女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8.5年提高到2020年的9.8年[4];妇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23.6%提高到2020年的51.6%[4];妇女博士生比例从2010年的34.9%提高到2020年的41.5%[4];妇女科技人才比例从2010年的36.2%提高到2020年的40.7%[4]。妇女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三、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
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是展现妇女风采和价值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妇女自信和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我国有大量的妇女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贡献。
例如,在庆祝“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中,宝清县各部门和单位组织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妇女家庭提供帮助、为村民扫雪除冰、为行人发放法律宣传单等[5]。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更传递了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正能量。
另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也有许多妇女英雄和先进典型涌现出来,如钟南山院士夫人李少芬、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夫人王晓丽、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等。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妇女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和赞誉。
四、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
个人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妇女自信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丰富妇女生活和展现妇女个性的有效方式。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有助于释放压力、有利于增进友谊、有助于提升素养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如运动、阅读、旅游、绘画、音乐等。
例如,耶鲁大学认知和心理学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在她开设的“心理学和美好生活”课程中,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其中就包括冥想、花更多时间与家人和
五、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国际交流和合作是拓展妇女视野和增进妇女友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妇女自信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我国有许多妇女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在2021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之际,联合国妇女署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人人享有数字化:创新和技术促进性别平等”的庆祝活动,汇集了技术专家、创新者、企业家和性别平等活动人士,为强调所有利益相关方在改善数字工具获取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契机[6]。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妇女在数字化领域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也激发了妇女利用技术为社会带来变革的热情和信心。
另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行动中,也有许多妇女积极参与了国际合作和人道主义援助,如向其他国家捐赠医疗物资、分享防控经验、开展科学研究等。她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大爱无疆,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扬。
总之,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妇女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和幸福感,也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妇女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让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