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院老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有慢性疾病,由于年老,身体各器官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为耳目失灵,新陈代谢的紊乱,免疫机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行动不便,功能减退,而心理压力则逐渐增大。几乎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漫长的经历和丰富的生活,由于年老及工作、生活、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形成心理上独有的特点。当躯体遭受病痛折磨需人照顾时情绪变化更为突出,较多的住院老人会有一定精神情绪甚至性格、行为的改变。如∶ 焦虑、恐惧、抑郁、高度健忘等心理状态,担心健康受到威胁,甚至失去生活乐趣和信心。一些人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不能再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了,而变得不能自制或性情偏执、多疑、任性。
2 住院老人的心理表现
2.1 孤独感和失落感 离退休的老年患者失去了与同事们共同学习的机会,而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住院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是当老人生病时,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
2.2 焦虑和抑郁症 离退休的老年患者,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程骤然改变,再加上"夕阳无限好,只是i黄昏"等感慨,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白卑、无用感,甚至焦虑。同时,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报道 【2】∶正常人抑郁状况的发病率 10%~23%,而住院老人由于病情不可逆转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明显高于正常人。
2.3 自尊心强、固执 住院老人曾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体会,事业上成功、工作时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被尊重和采纳,易产生不被人重视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不再表达自己的意愿,拒绝与他人交谈。
2.4 控制力下降、易怒 住院老人性格的改变,同老年患者的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先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故住院老人性格易发生改变,同时皮质的退化,对皮质下的控制减弱,造成皮质下原始冲动占优势,也可影响性格。所以,出现控制下降,易发怒。
2.5 自私、多疑 人的行为受感知觉、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因此,有的住院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致行为异常。如自私、多疑、孤僻或像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行为。自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住院后希望医护人员每天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
2.6 恐惧 住院老人都会对"死亡"两字异常敏感,多数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反应,其表现有三种形式∶①在病情加重时主要集中表现为对疾病预后过分担心和恐惧; ②病情减轻时会出现怕被遗弃、被排斥的心理;③直接对"死亡"的恐惧是在患者知道治疗无望时。
3 住院老人心理护理措施
3.1 尊重住院老人 在实施心理护理前有意识地收集能反映患者心理状况的外在信息,分析、整理出有价值信息,既要了解患者患了什么病,还要了解他的职业个性、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再通过护士的心理护理技能及相关知识积累,反馈给患者,以便做到有效的心理护理。在日常治疗中,住院老人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象年轻时那样连贯和流畅 在工作中除了要认真细致外,还需要尽快学会各种方言,说话时态度和蔼、语言清晰、准确而缓慢、反复解释、不急不躁,直至对方听懂为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和患者沟通思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对于住院老人的陈述则应认真听取,不要任意打断话题,更不能有不耐烦的表示。平时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并用尊称,如∶张老、王老。总之,对患者要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2 疗养环境应舒适、安全 老年患者住院后,应为他们设置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疗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调节室温防止六淫风寒的侵袭,属各种实症者室温应偏低,湿度偏润,属各种虚证者室温偏暖;避免对流风,防止噪音,夜间睡眠时室内配置弱光地灯。地面要平坦,中间不要放任何东西,以防夜间患者起床时摔伤,发生意外; 总之,使患者产生住院如家的良好感觉,精神愉快,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3.3 调节好老人的住院生活 护士应善于调节患者的生活,在饮食上力求美味可口,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使住院老人在进餐中获得快慰; 在精神上,护士应善于排解住院老人的忧虑.尤其对丧偶或无子女者,要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冷暖及生活上的需要,特别是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压力大,我们要了解患者所担心的问题及困难,加倍地去关心解除顾虑,使其稳定情绪,心情舒畅,乐观,以便配合治疗和护理;在人际交往上,老年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同情和陪伴,也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所以,护士可安排其他适当的患者访问老年人让他们之间相互交谈。
3.4 维护住院老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灵活掌控患者情绪,协助患者随时调整心理状态。住院老人由于自我评价紊乱干扰了角色的正常判断,若护士了解患者的情绪激活机制,就可以把患者看作情绪的主体,
或强调情绪作用或强调情绪机制,帮助患者纠正疾病症状的理解和体验,调整心理状态,以达到心理护理疗效。
上一篇:老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下一篇:胎教与孕妇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