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的工作中身居要职,掌控很多人,他们一般非常享受这种类似指挥千军万马的工作。但是退休后,整个人突然静下来,使他们非常不适应。有一部分老年人性格会变得内向,不爱交流。而另一部分老年人则会变得暴躁不安。其实这两种性格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也许退休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些不适的改变,但是心理的积极调解才是安享晚年,健康长寿的保障。
老年人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可以多交一些朋友,或者培养自己一些爱好。这样不仅可以缓解退休后单调的生活, 还能结交同龄的朋友,开朗心情,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除此之外,老年人在生活中不妨适量的自作多情一点。自作多情这个词语在我们看来是贬义的,但是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经常自作多情,适量的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博得满堂喝彩外,还能舒缓自己的心情,好的心情对身体来说是一剂天然的
"良药"。所谓的"老小孩"就是希望老年人拥有和孩子一样的心情, 老年人适时
的自嘲一番或说一些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语言,不仅可以减少老年人心理上的消极影响,还可以拉近家庭内成员的关系, 减少代沟。
老年人究竟都在怕什么
人年纪一大,性格很容易变得古里古怪。要求多不说,人也格外挑剔。其实,儿女们不知道,老年人之所以越来越不可理喻,一切都源于内心的不安。老年人究竟都在怕什么呢?
1、老年人怕封闭老人对社会的认知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大多数老人不愿接受新事物。事实证明,越封闭的老人衰老得越快,越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不协调,所以让老人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会更有利于老人的健康,如果老年人也能像年轻人那样热忠于上网、旅游,那么老人就会身心愉悦,减少疾病的发生。
2、老年人怕赋闲人年轻时,总盼望着老时会衣食无忧,不用再劳作。但真正老来闲下来就会发现,精神变得无以寄托,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其实,平时有点事儿做也很好,哪怕帮人送送报、收收水电费,也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一些,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老年人怕孤单老人最怕孤单。但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在外边打拼,很少有时间陪陪父母,这时老人应该走出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几个能说心里话儿的人, 远离孤单,乐观向上的情绪会让老人受益匪浅。
4、老年人怕变故老年人年龄越大,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小,受不了生活中的变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让老年人茶不思饭不想好几天。所以,一旦遇有变故, 家人就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心理开解。
5、老年人怕疾病人老体弱,一些疾病经常会侵袭老年人的身体,患了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会变得越发脆弱,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样坏的心情极易引起疾病的恶化,如此反复,对老年人的健康极为不利。这样的老人,需要经常看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有利于他保持乐观的情绪,战胜疾病,健康长寿。
消除老年人的死亡恐惧感死亡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大的忌讳,而且,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多数老年人为了长寿, 会想尽办法远离疾病,但是有时候反倒会给他们上一道坚固的心灵棚锁。
惧怕死亡是种本能
人对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惧, 这并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因为,没有人知道死亡以后到底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对死亡的未知, 是人们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死亡比年轻人要近的多,因此对于一无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恐惧,自然也比年轻人要多一些。
孤独比死亡更可怕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到老年,死亡的几率开始上升。也许自己还算健康,但当每次同学聚会,去公司参加庆典,与周围同伴聊天时,发现自己当年的同学、同事、老伙伴相继过世,难免不胜唏嘘。没有人喜欢孤单寂寞,同样,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死亡意味着和伴侣、子女的诀别,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对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会害怕死亡将他们分隔。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带来的孤寂感,也是让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真心关爱老人是解决之道
知道了恐惧死亡的原因,自然也就能找到应对的办法。如果您已经进入老年,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因衰老而
死亡是一种"善终",是最自然的方式,也是人生完整的最后一环。 其次, 死亡之后.
感知觉自然就会终止,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也不再会延续,更不存在所谓的"死亡世界",不必为了解"死后是什么样的"而恐惧。最后,死亡虽然会把我们和至亲分开,会让他们悲伤,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越是能够做到安详和坦然面对死亡,越能减少他们的担心,减轻他们的痛苦。
家里有老人的,子女又能做些什么呢?如何消除老年人的死亡恐惧感呢?
人是社会的动物, 害怕孤孤单单一个人。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抽出时间来多看看老人,甚至哪怕多打几个电话,都会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说到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除了精神上的关怀之外,在物质上也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帮助,让老人的生活衣食无忧应该是最起码的。此外,也要定期安排老人参加体检,以便身体有了问题及时治疗。
老年人黄昏心理怎么办
摘要∶情感消沉、精神退变,这是很多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负性心理表现,统称"黄昏"心理。这种不安定的情绪因素,有害身心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度。医疗手段治疗"黄昏心理"效果不很明显,老年人更应该通过自我调节加以消除。
情感消沉、精神退变,这是很多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负性心理表现,统称"黄昏"心理。这种不安定的情绪因素,有害身心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度。医疗手段治疗"黄昏心理"效果不很明显,老年人更应该通过自我调节加以消除。
常见的"黄昏"心理及调节方法∶
孤独寂寞感
退休后生活变化很大,与子女长期分居,或者无所事事, 缺乏情趣,心里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烦躁,继而形成孤独感。调节方法∶参加老年大学,去老年活动中心与新老伙伴去谈心、聊天、倾诉,做一些有益的劳动,也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如收藏、书法、剪报等。
冷落遗弃感退休后,有的老人会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再也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受过强的自尊心与虚荣心的驱使,心里产生萧条冷落之感,如同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调节方法∶"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
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晚年生活,懒散,什么事也不干,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调节方法∶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应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这样,生命的火焰才会越燃越旺。
累赘包袱感
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就会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三饱一倒",无能为力,成为子女的累赘与包袱,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调节方法∶传统的养老模式造就
了老年人的"包袱累赘感"。老年心理学认为,关门养老的方式只会越养越老。老年人的人生如秋天,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历史上很多名人伟人都是老年人。一定要甩掉那些不良情绪,进行人生二次创业。
枯燥无聊感
人一老,身心都会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吃、睡、坐",久了便会产生一种枯燥无聊的情绪。调节方法∶生活中寻找情趣,抱着阳光的心态,闲遐时练练书画、养养花草,这样, 枯燥无聊之感便会荡然无存。
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特别是那些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 会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调节方法∶老年人有许多反常的心理,如记不得最近的事,偏记得很久以前的事;记不得快乐开心事,偏记得悲观伤心事,中医认为这是"思则气结",影响健康。所以,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仔细咀嚼"不幸中的万幸"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冲淡愁绪,感受幸福的存在。
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会自认为临近生命的尽头,继而在惆怅绝望的心境中不能自拔。调节方法∶心理脆弱,情绪消极,情感沮丧,就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悬崖",是有害健康的。现在,许多老年人都以"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的美好心态去拥抱晚年生活。不妨走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力所能及地再为社会发挥余热,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上一篇:浅谈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下一篇:老年人的九大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