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中老人心理方向
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21-10-13 16:29

一、加强农村老年人心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的规定,60 岁以上可称为老年人。步入老年期是他们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后时期。老龄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而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又是核心问题。由干老

年人个体的差异,使得他们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有的老年人老有所

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思维动作敏捷,生活乐观向上;而有的老年人,则思维迟缓,动作缓慢,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抑郁、老年痴呆等心理症状。因此说,在重视老

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且有非常重

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现状、困难和问题及措施;

(一)农村老年人心理特性

1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1.1感觉的年老变化∶人到老年期后,感知觉是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具体表现为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逐渐减退,身体机能开始弱化。

1.2记忆的年老变化∶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如放一件东西,过后就想不起放在哪里了;见到以前的同事、朋友,却想不起在哪见过面或叫什么名字了等等。据有关资料记载,经常用脑的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缓慢。但下降的进度却随个体的差异而不同,有些老年人甚至患有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造成记忆认知能力的严重下架,甚至"返老还童"。

1.3思维的年老变化∶往往人到老年期后,随着社会,生活阅历的丰富,各方面能力的不断积累,逐渐完善,表现出更多的成就、稳重和智慧,但思维能力却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如思维比以前迟缓,反应速度不如以前等等。特别是农村老人,由于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鲜事物本来就较慢,老了以后情况更甚。

(二)老年期的社会特征

2.1生活变化∶绝大多数人年老都要退休,转而进入老年生活,由"我能干"变成"要人养",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活事件,面对正常的角色变迁,怎样能尽快建立起新

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形成一套与年龄相适应的生活模武,就显得非常重要。

2.2人格的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变化,既表现在对自己身体功能的敏感,担心自己得病,又表现在害怕孤独。比如∶离开家人的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感是多数老年人的普遍感受。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孤独感最深。再有,人到老年,适应性差,对事件的应娈能力也有所下降,有时他们还表现出倾向拘泥、刻板的行为,在解决问题时也往往为了追求谨慎,而使决断速度减慢,注重准确性、经验性,话语多,观念趋于保守。

2.3接受能力的变化。老年人愿意回忆起往事,往往絮絮叨叨对往事讲个不停,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能力差,以上这些都是老年期前见社会性方面的变化。

 

2.我乡老年建设存在问题

2.1.重城镇轻农村。城镇大部分老年人有基本生活保障。而农村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老年人普遍缺乏社会养老保障。一是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农民保险意识不强;二是在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上实行"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较多地体现了商业保险的特征,从而导致筹资渠道窄,保障水平低。

2.2.家庭养老功能弱,空巢老人多。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冲击了家庭养老功能。

2.3.老年人生活水平偏低。一是老年人自身收入渠道单一;二是受年龄和生理条件的限制,老年人生理机能衰弱,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三是农村老年人生活费大部分要依靠子女供给,由于相当一部分子女只能靠外出打工挣工

资,收入不高,如果要养老又要扶幼,确实力不从心;四是医疗费用逐年增大;五是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精神文化匮乏。农村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非常少,活

动范围只是局限在村头巷尾散步聊天或打麻将,而一些有益干身心健康的活动既难

以组织又无力开展。

2.4.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老年维权步履艰辛。有不愿意和老人一起居住的或不给老人房子居住的,不愿意赡养老人或无力赡养老人的.甚至出现打骂老人等严重侵

犯老人身心健康行为。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对法律知识不了解,再加上多数老年人传统观念根源蒂固,认为是"家丑",不愿外扬,只能是忍气吞声,农村老年人维权意识薄弱。

三、对策及建议

做好老年人"精神赡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老年人享受"精神温馨"。

1.要高度重视,强化认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老年工作特别是老年人心理慰藉等方面的宜传和教育,大力倡导子女、社团等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切实提高全社会对"老有所养"认识;子女要做个很好的倾听者,协助老年人回忆往事,刺激老人的感官,阻缓感觉器官的退化,要结"忘年交",推迟其心理老化。

2.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个方面,以多种形式搞好养老工作,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关于社会养老,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从设施设备、人员培训、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入手,切实担负社会责任和政府职责。

3. 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就不再是个别家庭的事情,而是一个有重大社会影响和社会意义的问题,要动员全社会共同解决养老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子女要多抽时间陪老人说话、聊天,让老年人多参与家庭决策,充分感受关爱关心。

4.还要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老年人要关注自身的精神及心态的调整,走出心理误区。要积极激励老人潜能的开发。

5.创新扶老尊老爱老理念,通过开办"时间银行",开展有偿助老活动;通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扎实开展义务帮扶老年人活动;通过举办老年人健身秧歌舞蹈活动、老年书画、老年体育等多形式活动,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