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如何疏导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1-02-02 09:13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既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理解,可同时又将自己的心灵之窗关闭起来,其心理适应空间相对狭小,心理承受能力有时达到非常脆弱的地步,所以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不仅可以使他们摆脱当前的问题困扰,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一些心理问题的应激能力,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中学生处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环境中的包围之下,相应的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对待不同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常见的中学生心理疏导主要有以下八种:一、交友心理疏导

(一)交友心理

中学生思想单纯,喜好交往,伙伴之间的感情往往也是真挚的。一般地说,在中学时代建立起来的友谊是终身难忘的。中学生交友的另一特点是:伙伴之间大都是个性和兴趣相近的人,他们在学业、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都很接近。与伙伴的友谊是学生心理发育成熟的催化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不喜合群,不善于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生存力不强、心理不成熟、不健康的表现。

(二)交友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中学生毕竟涉世不深,思想单纯,人生观还没有完全确立,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和对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都还不强。因此,如何理解学生对友谊的心理需求,并创造一种较好的环境气氛,指导学生正确择友,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交友心理的疏导中,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第一,全面关心了解。

第二,耐心细致引导。

第三,积极的预防和矫治。二、恐惧心理疏导

(一)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对于学生来说,起始往往由于学习不佳,考试经常不及格,平时作业亦较难完成。因而在校免不了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在家亦常招来父母的训斥,邻里的轻视,使他们感受到重重的精神压力,但一下子又难于改变学习上的落后状况。久而久之,一种抑郁感、自卑感、孤独感,使他们的心情逐渐处于恐惧状态。

(二)恐惧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恐惧心理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对恐惧心理的疏导就是要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这就需要:

第一,需要创造一个心理气氛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强化学生的自尊心。

第三,要鼓励学生敢于正视现实。

三、压抑心理疏导

(一)压抑心理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中学生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当然也有不快的时候,但未必会在心理上造成抑郁状态。其实不然,中学生有时也会产生压抑心理,他们中有不少人似乎有一种失落感。压抑心理也是一种心理病态。从心理上讲,压抑是对感情、精力加以限制,使之不能正常地流露和发挥。当一个人受到压抑和挫折时,情绪就会变得失望、忧郁,性格外向的还会伴随有狂躁,寻找机会发泄,性格内向的就变得沉默孤僻。压抑破坏了心理平衡,如不及时疏导,心理障碍也会导致生理疾病。

(二)压抑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面对中学生的压抑心理,怎样加以疏导,使他们的压抑情绪逐步缓解,并慢慢地趋于正常呢?这里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青年学生应该有所要求,但这种要求应大体适合他们的需要,并且不要超过他们能够承担的负荷。

第二,对压抑心理的疏导,补偿功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第三,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压抑心理的具体内容,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四,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五,还要注意保护个性。

四、受挫心理疏导

(一)受挫心理

在实际生活中,难免有顺利和曲折、成功和失败,而不同遭遇在心理上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特别是面对曲折、失败,有的人不灰心、不气馁,吸取教训,继续奋进;但有的人则顾虑重重,甚至走上绝路。显然,前者的心理承受力要比后者强得多。

中学生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中,也不免有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曲折。所谓挫折,是指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而使预定的目标不能达到。受挫以后,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或是苦闷、彷徨、灰心、失望等。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疏导,会导致各种消极心理与反常行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二)受挫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对于受挫心理的疏导,既要掌握学生受挫后的心理反应机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又要分析造成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差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并取得成效。对中学生受挫心理的疏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了解学生受挫原因与受挫事实。

第二,要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第三,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厌学心理疏导

(一)厌学心理

厌学情绪较多地存在于差生之中。这是一种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的自卑感,加上外界的压力(如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耻笑,邻里的讥讽),往往使之失去信心,于是更加厌恶学习。而且有些差生物以类聚,精力几乎全化在学习之外,见到上课、作业就感到头痛,勉强应付,滋生强烈的厌烦情绪,当然,厌学的也不完全限于差生,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由于某种原因(如感到学习负担过重,读书无用等)也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厌学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消除厌学心理,解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厌学心理的疏导,一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二要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教师对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宁肯吃得少些,力求消化。而不让其撑得慌。关键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并使这种乐趣建立在不断成功的尝试上。

在学习上,气可鼓不可泄,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得当的表扬,都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增长自信心,并对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由此可见,当学生有厌学心理时,应尽可能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使之在心理上获得平衡,把在学习上失去的兴趣重新找回来。

六、逆反心理疏导

(一)逆反心理

个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就叫“逆反心理”。正常心理支配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而逆反心理支配的行为是盲目的,有的完全出于一种好奇心,很难说有明确的目的。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原因。(二)逆反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对中学生逆反心理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不断增强的要求独立自主的意愿,充分肯定他们值得肯定的一面,尽量减少心理上的对立情绪。当学生情绪强烈激动时,要采取“冷处理”,化解他们的逆反情绪;另一方面也不能任意迁就或放任自流,要帮助他们较好地了解自我,克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但由于各种社会议论和偏见,会使交往的双方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感,迫使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地形影不离,使正常的友谊畸形化,探究其心理原因,不外是:“你们越议论,我们越是这样”,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对此,必须重在心理沟通,从理解、信任着手,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七、早恋心理疏导

(一)早恋心理

性机能的成熟,使少男少女告别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欢乐明朗的少年时期,迎来了充满活力,骚动神秘的青春期。由于情窦初开,相互间有一种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要,对异性的注意也就越来越强烈。这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相互不断交往和彼此好感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爱情的萌芽--早恋现象。中学生早恋具有心理上的喜悦与茫然并存的特点 ;另外,中学生的早恋是处于一种半抑制状态,既隐蔽、含蓄,又率直、外露。

(二)早恋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对早恋心理的疏导,重在使青少年能正确地驾驭自己的感情,理智地处理这类对他们来说“为时过早”的问题。

除了端正教育思想与态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第一,根据学生性生理逐步成熟的情况,开展青春期教育。

第二,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喜爱活动的特点,适当多组织一些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

第三,对于女同学要进行“四自”(自爱、自重、自尊、自强)教育。

第四,对早恋问题的疏导,除了一般的教育与引导外,还应做好个别指导工作。

八、犯罪心理疏导

(一)犯罪心理

所谓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反社会意识,它是多种消极心理的复杂组合,犯罪心理是由于诸多因素(如报复心理、忌嫉心理、虚荣心理、占有心理、好奇心理、甚至戏谑心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这些心理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恶性膨胀时,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很多,但青少年本身的犯罪心理是他们违法犯罪的内在动因。(二)犯罪心理疏导需注意的问题

对违法犯罪中学生的教育拯救,关键在于对他们形成犯罪的种种心理因素进行疏导。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对犯罪心理的疏导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看到由于犯罪心理的支配,违法犯罪的中学生一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危害,因而思想上没有罪恶感,也不思悔改。

其次,有犯罪心理的学生有的没有“过错感”,而有的则有过重的“罪恶感”,加上社会的歧视和家庭的责骂,学校和各方面的追究,使他们终日惶惶不安。要使这些中学生的犯罪心理得到疏导,最首要的是给予理解和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改正错误,是他们最需要的精神支持。

最后,中学生的犯罪心理毕竟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心理创伤还不深,可以用加倍的温暖和亲切的态度,使他们的“良知”得到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