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打出来的心理疾病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0-22 08:44
         民间有句俗语:“不打不骂不成人,棍棒下面出好人。”责打是国人教育 孩子用得最多的、公认的“有效方法”。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经常责打孩子, 不仅容易失手使孩子致伤、致残,甚至发 生致死的悲剧,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 理,造成难以矫正的心理偏差。
        •说谎做了错事父母知道后要挨 打,而父母不知道则可免受皮肉之苦。有 些父母在孩子说真话后,不分青红皂白 就是一顿打,而说假话骗过父母有时还 可以得到夸奖。逐渐地,孩子就掌握这个 规律,形成说谎的不良习惯。
        •懦弱 经常挨打的孩子由于害怕 挨打,就会对父母唯命是从,不管父母说 的是对是错,都顺从,日久就会形成懦 弱、没有主见的性格,成年之后很难适应 社会生活。
        •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由于自尊 心受到伤害,往往比较压抑、沉默,觉得别人看不起他,自卑,平时很少与小 朋友玩,容易形成 内向、孤独的性格。
        •固执 孩子 的逆反心理往往很 强,不少孩子是越 打越犖,或故意做 对,对父母做出无 礼举动,甚至对打, 或故意捣蛋、逃学 等。这也是许多孩 子“屡打而不改”, 甚至“打死也不改” 的原因。
        •粗暴 孩子 的模仿性强,如果 父母只会以武力解决问题,他也就效之以法,你在家打他, 他到外面去则动不动就打别人。在犯罪 心理的研究中发现,家庭暴力是暴力犯罪的启蒙老师。
        •怪僻 不少家长打了孩子后,还 不准孩子哭泣,强迫孩子无错认错,以致 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怪僻的性格。
        •喜怒无常 有的父母喜怒无常, 高兴时对孩子溺爱有加;不高兴时,拿孩 子当出气筒,看孩子不顺眼动手就打,以 致孩子也形成喜怒无常的性格。
        •焦虑不安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 过高,以致孩子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而 经常挨打挨骂。这种孩子常常是整日里 提心吊胆,怕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挨打 受骂,日久则形成“焦虑性素质”,甚至 导致“儿童焦虑症”,或成为成年后发生 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基础。
        所以,当孩子做了错事,或有越轨 行为时,父母不能一味地论“打”,而应 釆用说服教育或诱导转移的方法,使孩 子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自觉地改正错 误。如果确有必要惩戒孩子,首先要注 意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任何孩子都有自 尊心,如果丧失自尊,孩子就会破罐破 摔,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其次要让孩子 认识到为什么受到惩戒和自己错了该受 到惩戒。对错误的惩戒要及时,内容要 具体,千万不能算总帐、翻旧帐或扩大 事实,这样孩子会感到难以接受。再则, 在惩戒的同时还要给孩子鼓励和信任, 使之有改正错误,不断上进的信心。此 外,惩戒的方法也有多种,如可以采取 暂停他与同学间的某次聚会活动、一段 时间内禁止他观看喜爱的电视节目等, 尽量不要采取体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