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高原作业人群心理适应分析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3-13 08:47
      青藏铁路从2001年6月正式开工,多个铁路工 程局参与施工,中铁四局集团承建的二标段位于格尔 木市南山口至纳赤台,海拔3 400—3 700m;十五标 段位于通天河至雁石坪之间,海拔4 600~4 700m, 低氧、低气压、干燥、寒冷、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恶 劣的气候环境不仅给施工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同 时也给由平原进入高原的参建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 康带来极大影响。为切实了解高原施工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适应过程,保障施工人员身心健康, 特进行本次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2003年3月至2003年 8月在中铁四局青藏线二标段和十五标段参加施工 的人员,选择年龄在30—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一线施工人群。
      1.2方法
      1.2.1调查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 查方法,对被调查人逐个讲解填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后,由被调查人填写王征宇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对初上人群(即 在施工初期,施工人员首次进入高海拔施工点1至2 周,尚未完全适应高原环境时)进行;第二次对适应 人群(即在施工中期施工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参加 施工4至5个月基本适应高原环境后)进行。共发出 问卷275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为89.8%。
      1.2.2资料处理将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按5级评 分制进行评分,计算总分、总均分、9因子分等。用 SPSS(v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从9因子均分与常模比较结果看,海拔不同,在 高原的适应时间不同,其心理问题的表现不同。初上 海拔3 700m的人群其躯体化症状、焦虑症状、恐怖 症状比常模高(t。。);3 700m适应人群仅躯体化症状 较常模高(‘be);初上海拔4 700m人群其躯体化症 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怖症状较常模高(t。。); 4 700m适应人群其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症状 和敌对症状较常模高(tde),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 著性意义。
      2.2 比较不同海拔作业人群的心理测评结果。不同 海拔两个初上组比较(t。。),高海拔组的总分和总均 分均高于低海拔组,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显著性意 义;9因子均分比较,高海拔组各因子均分均高于低 海拔组,但经统计学检验仅躯体化症状1项差异有显 著性意义。不同海拔两个适应组比较(tM),高海拔 组的总分和均分同样高于低海拔组,经统计学检验差 异有显著性意义;9因子均分比较,高海拔组人群的 强迫症状、抑郁症状、敌对症状3项因子测评分高于 低海拔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3 比较同海拔的初上人群和适应人群的心理测评 结果(tab、t。d)。其总分和总均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 义。9因子均分比较,海拔3 700m适应人群恐怖症 状一项较初上人群低;海拔4 700m适应人群躯体化 症状和恐怖症状两项因子均分较初上人群低,且经统 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3.1平原地区人群进入高原施工,由于高原特殊的 气候环境以及远离亲友、生活单调、信息闭塞等,导致 产生一系列心理一生理反应。表现在人群中出现 “心血管反应”、“胃肠反应”和“支气管反应”等引, 人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必须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适当 的药物纠正,防止由亚健康状况发展到病理性改变。
      3.2从调查结果看,高原作业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反映在高原作业人群的测评总分和总均分 均高于常模…2。这是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 作为应激原刺激机体产生心理应激而导致的。
      3.3进入不同海拔的施工人群,其心理反应程度不 同,进入海拔4 700m地区的施工人群其初上组和适 应组的总分和总均分均高于进入海拔3 700m地区 的施工人群,表明其心理反应较进入低海拔的施工人 群强烈,这是由于高海拔地区作为应激源的气候环境 条件较低海拔地区更加恶劣,其对机体产生的刺激强 度大,心理应激也更为强烈。
      3.4 比较各组人群与常模的9因子评分反映出不同 海拔作业人群的心理状况的变化有所不同。海拔 3 700m初上人群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躯体化症状、焦 虑、恐怖3项与常模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适应人群 仅表现为躯体化症状一项有差异,减少了2项;而 4 700m初上人群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恐 怖4项,适应人群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强迫、抑郁、敌 对4项,心理问题的表现并未减少,但发生了变化。 这可能与生理适应的状况有关,在海拔4 000m以 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能够较为完全地代偿缺氧,人 体能较好适应这种轻度缺氧的环境;在海拔4 500m 以上,机体则处于一种不完全代偿状态,人体生理不 能完全适应。这种生理的不适应性导致了心理应激 的发生。
      3.5在同一海拔高原作业的适应组人群与初上组人 群相比心理测评总分和总均分(tab、t。d)差异无显著 性意义。一般在进入高原之后,为适应高原缺氧的环 境,在一段时间内人体生理将产生一系列代偿从而达 到生理适应状态,而高原作业人群的心理状况并未因生理适应而有明显改善,表明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有其 它因素影响高原作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3.6齐凯一等对初上高原施工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 调查表明该人群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强 迫症状、抑郁症状[4|,除个别因子外与本次调查基本 一致,其对不同年龄、不同劳动强度人群的心理分析 可与本文相补充。应针对受高原影响表现明显的心 理问题做进一步调查分析。
     3.7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高原作业人群的心理健 康问题应引起卫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应采取多种 措施消除心理应激源:加强健康教育,使参建人员了 解高原相关知识,消除因对事物的认知不足而产生的 恐怖和焦虑;加强医疗保健工作,积极促进生理适应, 消除因生理的不适应而产生的应激;营造良好的工作 生活环境,搞好业余文化生活,消除因环境恶劣、生活 单调引起的心理应激。积极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教, 确保参建人员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