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11-18 09:19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球每4个人中就有1 人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 而自杀,即平均每30秒钟就有1个人因此而结束 生命,比战争与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生命 损失都大,且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正在不断攀升。 我国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17岁 以下的未成年人3.4亿,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 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 率为21.6%和32%。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的心理 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青少年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 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 庭逐渐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 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青少年社会阅历 浅,又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转换,尤其需要具有 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许多青少年不能从 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生活方式中转变过来,对自己 的事业、生活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至在现 实中产生不平衡心理,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日益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他们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 巨大的压力,双向选择使他们既渴望竞争又害怕 竞争,一些青少年过多地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而 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导致与社会 的需求失调,以致在双向选择中屡遭失败,从而在 心理上莫名地失望,最终在心理失望中产生心理 障碍。
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群体,青少年很难适 应各种角色和处理各种关系,因而容易造成“心 理危机”。部分青少年由于在个性上具有一定的 闭锁性,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因而在校园环境中 面临着许多困顿和困惑。对532名高校新生的生 活和人际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适 应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和生活 的适应上,虽然大部分新生在不到四个月内可以 完成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但适应情况的差异性较 大,四个月后仍有9%的学生在生活方面不能很 好地适应,近25%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不能很 好地适应。社交焦虑是指对环境的紧张和害怕。 当社交焦虑的个体被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受 到他人仔细观察时,会表现出显著的对社交情境 或活动的焦虑。过分的社交焦虑会妨碍人的社会 交往功能,大大降低个人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 究发现,社交焦虑从儿童发育期到青春期有显著 增长趋势,特别是作为社交焦虑重要特征的对社 会评价的恐惧主要在青春期出现,在青少年中社交焦虑方面的问题J。泛存在,而且影响极 大。
由于性的成熟和学校生活的单调,青少年想 在爱河中寻找寄托,但以失恋和单恋者为最多,无 论恋爱成功与失败,都会消耗大量精神能量,使当 事人常处心神不宁状态。同时,随着近年来性刺 激的增多,处在性敏感期的青少年由于压抑的激 情得不到适当排遣,会出现一些异常性行为,如窥 阴癖、裸露癖、同性恋、恋物癖等。
有的青少年早期就存在严重的人格障碍,如 强迫症、恐怖症、癔病症、精神分裂症,偏执症、施 虐狂和受虐狂、狂躁症、抑郁症、歇斯底里乃至反 社会人格心“n2卜12"。西方精神病学家指出:此类 人在人群中占3%;据上海12所高校调查,此类 患者占咨询总数的30.8%。此类患病人行为不 受意识控制,遇到意外刺激,一旦突发不仅对个人 损害极大,而且危及他人安全和集体财产。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如因为考试 焦虑导致头晕、胸悸、失眠等考试应激综合症。有 因心理缺陷,导致自我萎缩;有因经济攀比,导致 心理失衡;有因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学习没有动 力等等。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 方面,社会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力量不可避免 地给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家庭环境给予 个人的人格以最初的难以磨灭的熏陶。另一方 面,学校教育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最直接的文化心 理氛围,并对他们的心理素质予以系统而集中的 塑造;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个性特征是直接影响 因素。
1.社会原因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 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动摇了原 有的价值体系。残酷的社会竞争给青少年产生了 越来越明显的副作用,使青少年的道德标准越来 越模糊。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康,暴力、色情、 问题作品泛滥,而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作品 却难得出现。由于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欲 趋于强烈,恐怖、淫秽的商品进入市场,毒害青少 年的思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 在神话般地将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 青少年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的机会,但网络的负面作用对青少年的影响 则无庸质疑。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 科,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严重不足,导 致不少人对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法存在许多 曲解。人们常用“胸闷上火”,用躯体症状来指述 心理疾病。少数人即使认识到心理有病,也觉得 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在我国,心理学和心理 咨询不被社会承认,主要是由于它与实际脱节,不 能为社会服务。提倡和强调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 联系实际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2.学校原因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 晚,一些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认 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对新 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 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H](蹦。5:。到目前为 止,全国也只有30%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 询中心。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 出,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大学联合会称:去 年,有76%的学生觉得“压力过大”,有22%的学 生由于极度沮丧而无法正常生活。近年来的研究 表明,大学生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 有上升趋势。有些高校掀起“考研热”、“考证 热”,强调学生搞成绩,要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全 面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 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局限在学习一个方面, 甚至仅仅局限主科的成绩上。这样的评价标准往 往伤害许多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导致“好学生” 摔一跤,便爬不起来,对所谓的“差生”则更是致 命的打击。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是“杂 牌军”,他们要么被临时拼凑,要么半路改行。他 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 学习和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知之甚少,很难 适应工作的需要。
3.家庭原因 近代,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趋落 后,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一项 调查表明: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48名6岁的小学 生中l/4的儿童不能经常出去和伙伴玩,5%的儿 童甚至从不独自外出游玩。这种将孩子封闭起 来,避免其与外界接触的做法,使得这些“独子” “独女”,犹如生活在封闭的蛋壳中,在这种家庭 文化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导致性格怪癖,自以为是, 自私自利,感情脆弱,容易形成神经过敏,抑郁,害怕社交等一系列病态心理。
我国家庭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十分严 重。一·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恪守父命,俯首贴耳, 便是好孩子;他们总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 f,不屑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不善于与孩子建立平 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孩子是听其所 为,任其所想,过分地放纵孩子,使他们在思想中 形成了“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怕”的观念。
4.个人原因 青少年的“三观”还未完全形 成,思想单纯,可塑性强,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薄 弱,自控能力差,情感波动大,逆反心理强。导致 青少年学生心理致病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 方面:个性特征和应付能力的缺陷以及某些突发 事件的影响。我们应该注重青少年的个性修养, 增强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对人的思 想、行为有激励作用。我们应从多方面着手。引导 青少年走出心理误区。
1.社会和学校教育方面教育部最近下发了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意见》,指出要在认真总结各地高校开展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他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 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探索新 的工作思路,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健 康发展。进行心理健康研究一定要不断提高科研 水平。建立心理健康工作者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整体水平;加强各类高 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使心理辅导具有针对 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注重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 验,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心理特 征进行创造性的本土化研究;加强高校教师对学 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提倡生理——心理—— 社会的研究模式,对需要长时间跟踪研究、纵向研 究及跨区域大样本研究应加大投资和奖励力度; 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研究的科学性、规 范性和实用性。
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 心理教育工作的领导;构建相应的机构,为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增强心 理教育队伍的师资力量,注重对工作人员思想的 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各学校和学校各部门之间应该及时交流,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为主 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指 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校刊、电视、计算计网络等 宣传媒介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强化学生的健康 心理意识。
社会各行各业都应注重高档精神产品的生 产。出版界、舆论界和公安机关应积极配合起来 抓好文化市场的整顿工作,坚决杜绝淫秽、暴力和 封建迷信产品的出现。社会及学校可以开设网络 技术教育,进行法制教育,加大对网络系统的管 理,使青少年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家庭教育方面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普遍 主张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也就是学龄前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正常成长有奠基的作用。在 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儿童 的个性;二是怎样从微小的迹象去猜测儿童未成 熟的头脑中所进行的活动;三是怎样既给儿童适 量的爱,又保持有效程度的权威,做到“宽严相 济”。实行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性 情,使他们建立自信、自立、自爱的品质。
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一个被父母接纳, 被喜欢的人,会因此而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 人,会充满信心;而一旦他(她)认为自己是一个 不受欢迎的人,是一个不被父母接纳的人,将会自 暴自弃。这种接纳主要取决于家长与孩子的心理 沟通。心理沟通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要逐渐缩 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并要遵循六个沟 通原则——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 信任孩子,使孩子不但敢于向家长报喜,也敢于报 忧,甚至十分愿意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告诉家长,把 父母当作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应尊重孩子, 使孩子感到家长与自己人格上是对等的,家长应 静下心来听孩子倾诉,不能用一些过激言语伤害 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当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 从各方面去欣赏孩子,使其自信自强,并要宽容孩 子,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抚慰。
3.个人方面从主观原因来看,个人对环境 或情景的变化缺乏正确认识或心理上缺乏适当的 准备,又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就容易导致心理 障碍的发生。青年学生要全面、自觉地接受新思 想、新观点,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英语学习者可 以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吸取知识,培养能力。随 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能使英语学习者产生 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所以在网络英语教学中要 注意设置多种教学情境,以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英 语综合应用能力。
4.在网络英语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虽然建构主义者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但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因此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即教师作为学习者的支架,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 教学,使学习者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导师”,要引 导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 最佳方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创设丰 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 问题提供辅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 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由于 网络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学习者容易迷失其 中,因此,教师必须能指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网络 环境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 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