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 ,考试焦虑 ,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 ,情绪不稳定 ,自我失控 ,心理承受能力低 ,意志薄弱 ,缺乏自信 ,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 ,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 , 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上述种种现象 ,我们对之进行了归类 ,大致可分为 ∶ 学习类问题、 人际关系类问题、 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1 、学习类问题占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大部分。
尽管近些年来 ,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青少年 ,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 ,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 ,使青少年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据 1998 年北京《中学生时事报》的相关调查,34 的被访中学生说 ,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住想哭" ;58 的接受调查的同学说 ,"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 。调查表明 ,45 的被访中学生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太大, 近半数的人经常担心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受责备,57 的中学生为"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 , 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多种症状出现。
考试焦虑在青少年学习类心理问题中占突出地位。 大部分孩子都有考试焦虑情绪 ,只不过是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已。考试焦虑可以使孩子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头痛、 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考试焦虑严重的孩子 ,常常在考前坐立不安、 心神不定。 如果经常有严重的考试焦虑 ,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胆怯、紧张、不安的个性心理特征。 2、人际关系类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 ,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应 ,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在孩子小的时候 ,亲子关系的矛盾关不突出。 可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年长 ,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 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更年期之时。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 ,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 ,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 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 , 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 ,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 ,反而横加指责 ,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 ,随意贬低孩子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与同学的交友和相处 , 可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质量。 孩子们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寻求同学、 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 ,甚至关系紧张 ,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2、情绪类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先生对7050 名中学生的调查 ,"对同学忽冷忽热者"者占 44.1,"对老师时而亲近 ,时而疏远"者占 35.8,"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 者占 81.9,"心情时好时坏" 者占 71.2,"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 32.8。这些数据 ,活生生地证明了当今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性。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 养育方式、 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3 、人格障碍类问题
人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本质 ,也是各种精神症状和反映产生的基础。人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它是以人格结构与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人为其特点。在目前的青少年人格障碍里 ,依赖型人格和分裂性人格较为多见。 依赖型人格的突出的障碍是缺乏独立性 ,缺乏自立性 ,没有主见 ,遇到事情手足无措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一般情况下 ,依赖型人格开始于幼年时期 ,到青春期后表现得较为明显。孩子身上体现出这种人格特征主要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而形成的。分裂型人格的特点是内向 ,孤僻胆怯 ,不爱与人交往 ,应变能力较差 , 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 往往不能适应新环境。 4 、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有关的资料表明 ,中国孩子的青春期正在不断地提前到来。 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态的改变 ,青少年的性生理存在着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据北京市的调查,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 60 年代的平均 16.6 岁提前到 90 年代的 13.7 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 60 年代的 14.5 岁提前到 90年代的 12.2 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与此同时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 ,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然而尽管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 ,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 ,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1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 最普遍的社会组织。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 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 ,这是因为∶首先 ,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 ,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 ,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
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 习惯、品德修养 ,家长的心理品质、 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 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4 、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有关的资料表明 ,中国孩子的青春期正在不断地提前到来。 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态的改变 ,青少年的性生理存在着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据北京市的调查,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 60 年代的平均 16.6 岁提前到 90 年代的 13.7 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 60 年代的 14.5 岁提前到 90年代的 12.2 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 ,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 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 ,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与此同时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 ,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
表露有时内隐 ,然而尽管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 ,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 ,便会出现压抑心理 ,出现焦虑与抑郁。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1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 最普遍的社会组织。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 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 ,这是因为∶首先 ,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 ,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
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 ,家庭成员的作风、 习惯、品德修养 ,家长的心理品质、 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 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2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 ,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 ,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 互相信任、 互相关心、 体贴的基础之上 ,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 ,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 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 ,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 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 ,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 ,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 ,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 同时 ,亲子关系一经产生 ,就具有永久性 ,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 ,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 ,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 ,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 ,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 ,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 , 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 ,缺乏精神上的亲近 ,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3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 ,采取何种教养方式 , 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 有学者指出 ,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 ,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
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 ,事事都替孩子操办。 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
过分严厉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对孩子动辄打骂 ,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 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 ,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 ,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 ,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
乱,心理失常。
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
4 、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 ,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 , 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 青少年人格的确立、 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 ,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 总体而言 ,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 思想品质教育、 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 生活习惯养成、 消费观念、 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但现实中 ,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 ,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 ;重智力开发 ,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 ;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 ;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 , 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 ,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 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 。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这样久而久之 ,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 ,导致心理失调 ,信念迷失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 ,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上一篇: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类型
下一篇: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