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青少年失足犯罪的心理剖析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1-08-06 09:28

众所周知,人生道路虽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古往今来,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青少年个案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触目惊心,尤其是那些师长眼里前途无量的"栋梁之才"出乎意料地忽然沦为阶下囚,更是令人大跌眼镜,扼腕叹息,唏嘘不已….频频步入犯罪不归路的现状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资料显示,在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刑事犯罪总数的 20%-30%,到 80 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从 2000 年以来,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这意味着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诸如抢劫盗窃、聚众斗欧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杀人现象正在日益加重…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甚至是乖孩子)失足滑进了违法犯罪的沼泽地,走上人生的不归路?如何对新一代青少年防微杜渐,有的放矢地劝导他们悬崖勒马呢?这就需要我们对青少年的心理现状加以认真剖析。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导致部分青少年失足走上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好奇新鲜与盲目从众势必堕落

青少年本身社会阅历不深、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是非不辩、良莠难分在所难免。而如今不少影视文化着意渲染的暴力血腥事件,不堪入目的破坏场面,藏头露尾的暧味镜头,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之心和效仿欲望。不少青少年在好奇和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竞相效尤电视中那些所谓老大的恶语暴行,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动辄谩骂侮辱甚至拳脚相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爱幕虚荣与讲究攀比必然沉沦

近年来,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社会大行其道,奢华廉烂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受到着意渲染,使得不少青少年热衷于生活上比穿戴拼吃喝;行为上追名牌讲排场; 内心里爱虚荣讲攀比,成天想入非非不劳而获,终日冥思苦想一夜暴富。而青少年自身缺乏经济实力,加之大部分家长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其消费要求,因此他们常铤而走险,妄图通过抢劫盗窃甚至绑架勒索的方式来一劳永逸地解决经济窘迫的现状,最终使自己走上人生不归路。

三、逆反心理与报复心理贻害无穷

青少年原本处在人生"第二反抗期"(约 12岁-15 岁),是人一生中递反心理最强烈的阶段。而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忽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育,对孩子要求过高管制过严,教育方式专制粗暴,缺乏沟通和共同语言,结果使孩子产生强列的对立情绪,萌生逆反心理,在行为上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加之青少年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心理状态不稳容易动摇,缺乏理性思考难以自控,因此故意伤害、蓄意报复家长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甚至导致款亲悲剧的发生。当然导致青少年失足犯罪的原因远不止上述这些,还包括诸如法制观念淡薄,讲哥们义气等种种其他因素。但是无论如何,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必须要有健康心理为依托,学、家庭和社会也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认真听取青少年发自内心的心声,舒缓青少年在成长道路的心理困扰,切实缓解青少年潜藏于心的心理压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为青少年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