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1-08-13 17:55

当今的"健康"概念,已不再是单纯地指机体(或身体)的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康、心理(或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是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不健康现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理障碍或心理偏差。那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指标有哪些呢 ?

一般说来,判断心理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的现象都属于不健康,如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着

诸如嫉妒、自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

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都属于适应性问题。 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中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下 ,通过发展,就进步了,不成问题。

二、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行为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只不过今天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原因在哪儿 ?其一,外部社会原因。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1)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 ,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

(2) 在当前教育体制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方针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 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 ,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于萌发"轻生""的念头。(3)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 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对子女娇惯、纵容、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独立性差、依赖性

强、不够合群等毛病严重。(4)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一切 ,都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其二,学生自身原因。 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的时期是青少年期,即心理学家所称谓的"危机期"。一些心理学

家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 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青少年反抗社

会、反抗成人、 藐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的青少年期,不可

避免地要发生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这种观点表现在各派心理学家的思想上。

三、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也没有统一的程序,但是,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要遵循。

(一)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和方法的依据是学校心理学,二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它的研究

对象主要是 5~18 岁的学生,尽管它也探索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其

侧重点还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 "问题" 儿童青少年。 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科学的依据。学校心理学家进入学

校,不仅为学生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工作,而且也是学习辅

导、职业指导和道德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客观性原则 ,特别要

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 我们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直接参与心理教育预防、咨询、评价和矫正的人员,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

(二) 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首先,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

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许多学生,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这时,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

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 ,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一般为学生所接受。为

此,教师要建立这样的信念∶ 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人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因此,要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

(三) 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 消极性目标和积极性目标。 消极性目标是预防和

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积极性目标是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使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人格或个性日趋完美。从积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绝大多数是正

常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 ,使学生积极向上。也就是说 ,教学生心理更健康,素质提高得更快。即使从消极的角度考虑 ,上策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由此可见

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模式 ,而不是医学化模式。

(四)全体与个别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的

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四有" 人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当然也同

时预防各种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对于较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心理行为问题

的个别学生要做到个别辅导。 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上,应坚持全体与个别

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般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采取面向全体的教育方式。而对

于少数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个别教育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

相应措施。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我会结合这次讲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