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农村青少年。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约3.4亿18 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 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低自我概念思想极端化等问题。其中,青少年心理障碍患病率为 21.6%—32%,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农村青少年在这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比城镇青少年更为突出。但社会、教育机构对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不够,这将会导致农村青少年犯罪率增加,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卑心理。农村青少年中绝大部分存在着自卑感,在面对应激事件的时候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夸大了自已的缺点,忽视自身所具有的优占。自信心不足,害怕接受新的事物。这些都容易发生在农村青少年身上,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感觉自己没有依靠和呵护。面对巨大的悬殊,部分农村青少年开始否定自己,并接受现实的差距,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这样的心态将会严重阻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生活环境与恶劣情绪障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生活条件较差。长时间的艰苦生活使农村青少年缺乏自主权,过度的受到限制。生活被恶劣情绪所控制,不能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当他们与城市同龄的人相比较时产生了很多出生于农村和家庭贫困所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部分农村青少年考入大学进入城市学习后.目睹了城市的繁荣和物质生活无比的优越,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变得愈加的严重,使他们改变了以前艰苦朴素的生活,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通过偷窃等犯法的手段使之达到这一目的。马加爵的案例则表明了农村青少年思想极端化的一面。
(3)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农村青少年和社会的接触的机会和对象偏少。使他们产生孤僻、离群、不善交际等弱点。一旦离开自己原来所适应的生活圈子,便无所适从。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无法想象网络的便捷,无法理解城市同龄人生活方式。由于农村青少年普遍感到自己家庭贫寒,不能像城镇学生那样花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社会关系和同伴群体的支持,开始封闭自己,这种自闭的负面的心理意识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
(4) 学习障碍。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灵活的、开放的,学校与老师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少农村青少年在以前的学习中养成了死记硬背和死读书的习惯,很少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一有时间久钻进书本的海洋,一旦学习方法改变,便产生了学习障碍,进而由原来的想学、爱学到厌学、弃学,无法适应新的竞争与挑战,以后将不利于在社会立足和生存。
二、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原因剖析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生长和发展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正常的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管教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而农村家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父母离异或外出打丁。,孩子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在家管理,由于孩子与老人之间有很大的代沟,老人的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会导管理上的错误,如粗暴型、完全放任型和百依百顺的管教方式,会引起紧张的家庭气氛,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2)农村经济落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917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9元,实际增长9.6%。按此计算,城乡收入差距为 3.10∶1,比 2011 年 3.13;1 水平有所降低。虽然 2012 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 10 年来最低,但是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很大。和城里的青少年相比,农村青少年他们的童年生活还是比较平淡的、乏味的。整个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文化、教育的落后,从而引发农村青少年种中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入学后,学校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占了主导地位,学校对学生心理影响主要有∶ (1)教师的管教方式及期望效应。民主的管教方式以及积极的期望态度对学生最为有利,反之,专制、放任的管教方式以及消极的失望态度,如对学生体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的学生产生偏激,自卑心理。则会影响学生得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发展。(2)学习压力的影响。如果学习压力过重,会使学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心理的畸形发展。(3)学生团体的影响。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向上的集体,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不利干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学校的条件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学校的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农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信心不足,心理恐慌。
(4)社会环境因素。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也是人生处于不稳定的阶段。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如"黄、赌、毒"、"拜金主义"最容易毒害青少年的心灵。一是由于农村青少年的家庭因素,很早辍学,还未到成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成天无所事事,便会逐渐的走上违法的道路,甚至犯罪。二是社会上的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信息,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诱惑,便萌发尝试、模仿的想法,而农村青少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基本上无经济来源。当抵挡不了这些不良诱惑时,便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同时,上学接受教育是青少年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当前民工潮的冲击下,很多农村青少年没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就离开学校过早的进城务工。这些失学的青少年在城市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下处于不利地位,失业现象时有发生。失业会降低就业对他们的行为的制约作用,加上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校社会化过程,这将极易导致农村青少年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3、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学校、家庭携手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学校要为家长提供各种交流、互动、沟通的机会,让家长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质和适当的方法去教育和影响自己的子女,真正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同时,学校应努力营造一个温暖、文明、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做人、交友。首先,可以选派责任心强、乐于做心理辅导的教师外出进修与心理教育的有关课程,通过自学和进修相结合,让教师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方法; 其次,制定心理教育目标。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干基础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农村青少年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教育目标;第三、立足实际,侧重不同的心理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简易可操作的教材,以深入浅出的方法,用启发性的事例,让学生讨论、选择、思考、分析,逐渐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最后,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归纳总结学生的心理偏差,推行个案研究分析法,实行个别辅导和群体辅导相结合。
(2)发扬农村青少年独有的勤劳、节俭、朴实的精神。农村虽然在物质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等很多方面无法和城市相比,但是农村人的身上的那些宝贵品质,是他们所独有的。笔者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父母日常教育我们说"我们是穷,但我们穷得有骨气"。我们可以将这些品质升华为农村青少年内心中的信仰。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信仰可以让身处逆境的人不断向上,我们可以尝试去找适合农村青少年的共有的信仰。
(3)争取社会力量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社会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学校和家庭要积极与社区及司法部门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交流心得,防止青少年有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学校要充分利用心理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等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辅导活动,有计划地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技能和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让学生真实感受社会中的压力和竞争,感受未来所面对的各种挫折和压力,以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农村青少年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4)优化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当前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出现裂痕,导致农村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产生差异,甚至会有部分城市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村人,城乡的对立,极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祛除各种社会上所存在歧视,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社会形象,消除城乡之间的隔阂,增强农村青少年的子自尊心、自信心。积极的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只有建立和谐的文化环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才有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强大与否。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任重而道远,他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需求最优方法,探索最佳措施,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现状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