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孕产期心理方向
孕期焦虑与产后抑郁心理疏导体会
孕产期心理方向 2021-07-30 15:42

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承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足以造成精神障碍而诱发精神病,或使原有的精神病复发或程度加重【1】。怀孕和分娩是女性重要的生理过程,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从而引起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后是女性精神障碍特别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阶段,国内调查其发病率3.8%~16.7%【2】。产后精神障碍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精神健康,同时还将对婴幼儿日后的发育及家庭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

孕期焦虑和产后抑郁产生的原因

怀孕和分娩是孕产妇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会使个体产生重大的应激反应,尤其是初产妇更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症状。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显著提高,皮质类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娩后这些激

素迅速下降,以及分娩的应激状态和分娩疼痛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负性激素释放过多,使机体内分泌出现紊乱,是产后精神障碍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另外,造成抑郁或焦虑的原因始于对妊娠的认识缺陷、对分娩过程的恐惧,或是对胎儿安全过分担忧。

孕期焦虑和产后抑郁的表现及危害

孕期焦虑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如容易哭、发脾气等。临床研究发现,孕妇情绪波动对胎儿会有很大的影响,孕妇在怀孕 4~10 周情绪过度不安,可能导致胎儿口唇畸变、出现颚裂性兔唇。孕妇精神状态的突然变化,如惊吓、恐惧、忧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能使大脑皮层与内脏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引起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胎盘早期剥离,甚至造成胎儿死亡。产后精神病是一种以产妇产后孤僻、爱哭、妄想、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世等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以抑郁最常见。产后抑郁不仅可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

产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适应期,甚至是危机期,是妇女发生精神紊乱的最大风险阶段。研究表明,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还涉及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情绪控制能力、性格、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家庭社会支持、医护人员的态度、产前教育、分娩后的角色转换等因素【4】。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其核心是心理退缩、消极应对以及对帮助和支持需要的增加 【5】。心理退缩是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心理机制,适时有效的心理指导能提高孕妇对心理应激的应付技巧和心理需求能力,使孕妇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

针对心理问题精心策划疏导方式

针对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孕妇实行专业性心理疏导。通过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宣泄途径,增强信心,提高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度,使患者产生应付自身问题的内在动力。实践表明,个性化的、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心理疏导能明显提高产妇的心理状态。加强学习,提高咨询者和健康教育人员素质孕期心理咨询或孕期宣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知识含

量丰富、综合性的开创性事业。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认真学习健康教育技能,特别是人际传播技巧中的沟通技巧,及时解除孕妇在孕期中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各种不良心态。

系统、科学地采用干预措施来增强孕产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应对水平,对于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降低剖宫

产率,提高产科质量,从而真正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保证婴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