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孕产期心理方向
HIV阳性孕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孕产期心理方向 2020-06-12 08:55
     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坏而发生 的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的传染病,是一种经血液、性传播 和母婴传播的疾病。随着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的逐年增 多,如何使HIV阳性孕产妇克服固有的心理压力,有效实 施临床护理,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l常见心理问题
     1.1恐惧、焦虑型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大多数HIV阳性孕妇往往悲 观、失望、孤独,对生活缺乏信心,又要承受社会歧视的压 力。孕产妇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疾病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正确 认识,一方面又担心胎儿安危,思想负担沉重。另外,患者 普遍担心新生儿的健康,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如:胎儿 是否因此而畸形、是否会影响智商发育、是否会受到感染 等。
      1.2内疚、负罪型 有些感染HIV及AIDS的孕产妇存在内疚负罪心理, 特别是通过婚外性行为、滥交等不洁性行为而感染的患者。 此类患者认为自己的轻率行为,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巨大的 精神压力和负担,终日孤言寡语、精神萎靡、伤心流泪,表现 出明显的内疚与负罪感。
      1.3紧张、猜疑型 此类患者大部分为诊断尚不明确或经多方检查未曾确 诊的患者,往往把自己的病情估计得太重,怀疑家人隐瞒病 情,不让自己知道真实的病情。此种患者对HIV阳性的相 关知识了解太少,认为感染上就意味着不能正常孕育婴儿, 还对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 症”,因此整天生活在悲伤绝望的氛围里。
     1.4抵制、报复型 有的患者由于知识水平较低,得知自己HⅣ呈阳性, 对于医院的诊断呈抵制心理,甚至产生愤怒、怨恨的心理反 应,对社会极度仇视,甚至想过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以解心 头之恨,有的加入贩毒的队伍,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报复的变 态心理。
    2临床护理措施
      2.1细致进行政策宣传 要针对HIV阳性孕产妇的个体特点,耐心细致地为她 们讲解相关治疗政策,如宣讲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讲解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规定,宣讲预防艾滋病母 婴传播项目的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地把政策法规以生活化 的方式予以讲解,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打消HIV阳性孕 产妇的心理疑虑。
    2.2对家属实行心理疏导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否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家属 的作用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的过程应体现以 人为本的理念,与孕产妇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耐心向家 属讲解艾滋病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El常 生活接触不会传播,取得家属的支持,给予患者关怀和照 顾。
    2.3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对孕妇进行登记注册,建立母子保 健卡,进行孕期保健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提出 HIV筛查建议。目标人群的干预措施:免费发放“艾滋病 母婴传播预防”知识宣传册;采取孕妇学校讲课;导诊、候诊 处张贴艾滋病知识宣传画;建立固定艾滋病知识宣传栏进 行干预,时间为2个月。保证每个孕妇在产前保健期间得 到2次以上的听课,责任医师面对面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 宣传以双向交流的健康咨询为主。
     2.4热心为孕产妇排忧解惑 医务工作者及家属的言行对孕产妇影响很大,护理人 员要热情接待孕产妇,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严格遵守保 密原则,重视病人的隐私权,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分娩 方式,满足孕产妇的心理需要,稳定她们的情绪,做到以病 人为中心。结合病情向其讲解HIV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 实施隔离的必要性;另外加强对胎儿监护,让孕产妇及时了 解胎儿情况,减轻其心理压力,配合治疗。
      2.5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在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善于运用激励法, 如给患者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介绍若实行有效的母婴 阻断等方法,将有效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帮助他们树立希 望,舒缓心理压力。家属和医务人员要为HIV感染者及 AIDS患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就医环境,鼓 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以 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的目的。
     3结语
      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问题错综复杂,加强对这一人 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心理护理,使其 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 孕产妇的心理压力,对预防HI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