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孕产妇心理护理的研究概况
孕产期心理方向 2020-07-14 14:57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护理日益突显出其重要的作用和 意义,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孕妇和产妇领域,心理护 理的应用日益完善,并逐渐体现出其优势和价值,而受到广 泛重视。研究显示,孕产妇心理过度紧张,容易导致情绪波 动,处于焦虑和恐惧的精神状态,可引发不良反应,如子宫收 缩乏力、官口扩张缓慢、疼痛敏感、产程延长等[1]。因此,对 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心理护理在孕产妇领 域的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孕期人群、围产期产妇、产后妇女 及高危产妇、疾病产妇等人群。现就孕产妇心理护理的研究 综述如下。
1文献研究进展
者对2004年1月~2013年7月期间的国内各类科学 期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关孕妇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 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使用关键词“孕妇或心理护理”进 行匹配组合模糊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 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再使用“产妇或心理 护理”进行二次检索;结果显示,孕产妇心理护理领域研究呈 现连年递增的趋势,日益受到业内关注。为了系统地掌握心理护理在孕产妇领域的进展概况,选 取近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研究,以分析其在孕产妇领域 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
2不同类型孕产妇的心理问题
孕产妇在孕育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因素影响,产生各种 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对孕产妇的生产过程有一定影响。 了解和掌握这些心理特征,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和方法的良 好基础和先决条件。由于妊娠、分娩时,产妇容易出现产前 焦躁、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而易导致子宫收缩、产程延长、 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对产妇有不良影响[2]。一般而言,自然孕育和生产的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轻;而营养不良产 妇、高危类型产妇和疾病类产妇等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重, 急需心理护理的行为介入。
2.1 自然孕育和生产类型产妇的心理问题该类型的产妇 体质和状态相对较佳,但由于本能的反应,仍存在临产前和 围产期间的心理波动。虽然情绪波动因人而异,但如果不予 以足够重视,仍对正常生育带来负面影响。出现心理问题的 主要因素有:(1)产妇对未知状态(怕手术、疼痛、失血等)出 现恐惧心理。(2)产妇容易出现精神疲惫现象而引起适应力 下降。(3)不良的环境刺激(如工作人员负面语言、其他产妇 的不良状态)容易降低产妇的信心而引起紧张。主要表现为 焦虑、恐惧、紧张、对疼痛敏感,因此应及时采取心理护理措 施。研究认为乜],这些不良心理可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可的 松的分泌,引起子宫收缩过强或子宫收缩乏力,同时可出现 非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问题。
2.2 营养不良类型产妇的心理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孕 妇在孕前或孕期营养不良,引起体质能量缺乏、适应力下降, 在分娩前或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心理问题。营养不良 一般有营养缺乏和营养超标两类。(1)营养缺乏的孕妇常见 表现为:①矿物质轻度缺乏,如钙、铁吸收不足等;②维生素 轻度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缺乏等;③蛋白质吸收不 足。这些物质的缺乏容易带来心理方面的影响,如钙吸收不 足,容易导致紧张、颤栗、痛觉敏感等不良心理问题;铁吸收 不足,容易对不良语言刺激敏感、适应力不强、易头晕头痛 等;维生素C缺乏,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维生素 B族缺乏,容易导致神经紧张、反应迟钝、消极等心理问题; 蛋白质缺乏,容易引起乏力、消极的情绪。(2)营养超标的孕 妇常见表现为:①蛋白质超标;②脂肪超标;③脂溶性维生素 补充超标,如维生素D、维生素A补充超标;④水溶性维生素 补充超标。蛋白质超标,容易导致形体异常变化,出现脾气 暴躁、无法镇静等心理问题;脂肪超标容易引起肥胖、臃肿体 态,出现消极、极端的情绪;维生素D超标,易导致合成激素 异常,产生急躁情绪,如发怒;维生素A[3]超标,容易导致失 眠、消极心理。
2.3 高危及疾病类型产妇的心理问题 高危孕产妇主要是 以高龄、先天生育缺陷、极度营养不良导致的胎儿异常妇女 为主。一般认为,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 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为高危妊娠。而疾病类妇女, 有可能成为高危妊娠者,也有可能属于非高危妊娠人群。安 晓娜研究认为[4],高危妊娠妇女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不稳定、易哭、抑郁等心理问题,比正常妊娠孕产妇面对的心理问题 更多。如担忧分娩结局、期待亲人及医护人员特殊照顾和体 贴等。疾病类孕产妇,可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表现不同心理 问题。疾病较轻的孕产妇,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紧张、敏感、 焦虑、担忧等方面;疾病重的孕产妇,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焦 虑恐惧,如过分紧张、担心、忧愁,心神不定、失眠、敏感、抑 郁,表现在性格内向、悲观、绝望、缺乏自尊、自信等,孤独、焦 躁,依赖、过分顺从、意志弱、畏缩等方面[5~73。严重者甚至 有心慌、头晕、大小便频繁、失眠、恶心、呕吐、出冷汗、胸闷、 心率变化等临床表现口’9]。
’ 3心理护理措施
对孕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依据孕产妇 状态的差异丽选择具体的方法。一般来说,心理护理方式 有:(1)交流沟通。了解分娩产妇的心理变化,减少孕妇对生 产的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给予临产前心理护理。 (2)显示心理护理的服务性质,减少孕妇压力。(3)促进孕妇 与家属之间的良性互动,强化护理的积极效果[1∞等。
3.1护理原则 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注意如下 几点原则[1“:(1)礼仪原则:护理人员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 理应遵循社交礼仪,建立积极良好医患关系。(2)启迪原则: 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医学知识纠正孕产妇错误观念,为科学医 疗建立良好基础。(3)针对性原则: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 过程中,应灵活应对,因人而异,采取有效方式解决实际问 题。
3.2实施方法针对自然分娩和普通营养不良的孕产妇, 可采取常规的心理护理方式,包括情绪调节、环境适应、行为 解释、培养积极态度等方面。
3.2.1 自然分娩产妇 (1)妊娠期孕产妇。该阶段孕产妇 对未知状态既紧张又充满期待,怕痛,适应力不强,但是又有 孕育生命的自豪感,渴望获得他人认同和关心,而且自尊心 强烈。因此,护理人员对产妇的接待要礼貌周到,耐心而自 信。接待区应空气流通、舒适宜入,剩于减轻孕产妇紧张心 理。针对怕痛的心理问题,通过传授正确医学知识以消除担 忧和恐惧,并进行正确引导,为孕产妇树立信心。(2)分娩期 孕产妇。该阶段的孕产妇缺乏安全感。心理恐慌、焦躁难耐, 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引导。贾君[11]认为,此阶段以引导放松, 调整孕妇呼吸,正确运用腹压,减轻其大脑皮层疼痛信号,促 使产妇集中注意力;对于耐受性差者。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多 巡视、多安慰,稳定孕妇情绪。彭小男等[121认为,①官缩期 心理干预:首先要营造温馨的产房环境,然后进行分娩知识 宣教,减轻其焦虑情绪,让已自然分娩的妇女现身说教,建立 自信迎接产程;宫缩引起的疼痛,通过安慰、鼓励增强其信 心,增加高能量食物提升体力,促进分娩。②活跃期心理干 预:护理人员一对一守护,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并讲解分娩 生理过程,配合暗示疗法,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使顺 利分娩。③第二、三产程心理干预:此期疼痛减弱,情绪稳 定,主要问题是不会配合宫缩用力。因此,要正确引导孕妇 用力,鼓励产妇树立信心;同时助产人员的冷静应对,可避免产妇引起焦虑不安而导致的不良事件,避免产后出血,提高 自然分娩的成功率。(3)产褥期产妇。该阶段的产妇由于经 历分娩,既表现出初为人母的高涨情绪,又伴随身体生理性 变化的不适,如乏力、担忧、紧张、出现产后抑郁等问题。因 此,医护人员应及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母婴喂养的保健 知识和操作程序.通过讲解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知识,减 轻产妇焦虑情绪,积极通过营养、日常护理、家属关怀等方式 避免产后抑郁的出现,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
3.2.2营养不良孕产妇营养不良的孕产妇由于缺乏科学 的营养饮食指导,导致体质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问题,而引 发心理问题。为此,护理人员应请有丰富营养学临床经验的 医护人员进行辅导。首先要讲解健康科学的营养饮食方式, 指出孕产存在的营养向题并予以指导纠正,设计合理的膳食 结构方案,消除孕产妇的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并通过强化 营养增补剂方式于近期内纠正营养不良现象,系统的合理指 导孕产妇科学认识不良心理对身心健康的危害,鼓励其树立 信心,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利于怀孕和分娩。刘翠微n31在研 究中提出,该类孕产妇多为无助、紧张、脆弱、极度依赖家属, 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应进行多方面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 系,真诚帮助孕妇走出不良情绪状态,同时指导孕产妇注重 饮食营养的结构调整,建议少食多餐,进食新鲜蔬果,饮食多 样化,避免引起恶心的食物等。
3.2.3疾病孕产妇疾病人群孕育生产的心理问题较正常 分娩者要严重。由于该类孕产妇不但具有自然分娩产妇的 心理表现,同时也增加了疾病对本身的负面影响和干扰,此 外还产生对胎儿的担忧和恐惧、自责等心理。因此,采取的 心理护理方式首先应对孕产妇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和分析, 让孕产妇有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然后强调胎儿的安全 措施,并让孕产妇配合,增强孕产妇关爱胎儿的信心和积极 性;再次要对孕产妇的用药状态和营养措施情况进行细致说 明,消除孕产妇对不明状态的负面心理,并强调家属的参与, 增加积极心理的调节。史密霞[71通过对乙肝孕产妇的心理 护理,消除了孕产妇的恐惧、自责等负面心理,有利于孕妇和 胎儿的健康。徐桂民对口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干预 发现,于预组较观察组能显著改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了治 疗信心和满意度,同时降低产后转科治疗率。李玉铭[1胡对 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娩期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发现心理组患者 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理护理可显著缓 解患者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有效 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娩期哮喘的急性发作。而杨 晓红等[151报道,畸胎妊娠孕产妇心理有震惊、焦虑恐惧、矛 盾、产后抑郁、白责、猜疑、角色冲突等问题,通过对畸胎知识 宣传、心理护理、家属参与辅助、隐私保护等方式,促进了孕 产妇心理的康复。邹小华[161对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研究发 现,综合心理干预和护理,能够降低或预防孕产妇心率不齐、 血压下降、晕厥、抽搐等人工流产综合征钓发生。李婧[】73通 过SDS、SAS表等工具对产后抑郁人群的研究发现,剖宫产 产妇抑郁症发生率较正常分娩产妇高,且文化程度高和职业良好的人员产后抑郁也较高,而务农人群相对低。通过心理 护理干预后,能有效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从这些临 床资料说明,疾病程度不同,其护理方式和措施也不同,疾病 较重,出现的心理问题也重,护理方式和措施也随之增强。 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孕产妇不良心理有积极的康复作 用。
3.2.4高危孕产妇 高危孕产妇是需要特殊照顾的类型, 其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因此,对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心理评 估,针对性辅导;并为其创造良好护理环境,消除恐惧感;同 时与产妇沟通交流,满足其合理要求.并与家属配合,鼓励产 妇树立信心和勇气。对专、址检查应耐心讲解和引导,注重临 产过程和分娩过程的心理护理,如分娩过程,护理人员应陪 伴左右,协助其采取最佳体位,减轻疼痛感,如握住产妇的 手,鼓励和肯定产妇,使产妇心理回归正常状态。因此,要求 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搡守和职业能力,如耐心和同情 心、责任心、人性化护理。黎志云口8]对高危妊娠产妇研究发 现,通过综合心理护理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 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率,缩短了产程,也增进了护患关 系。朱芳[1 9]对108例高龄产妇进行剖宫产的心理护理研究 发现,系统化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降低了高龄产妇焦虑、 恐惧、紧张等心理,降低术后抑郁的风险,对产妇术后恢复有 积极作用。陈珍女等[2叼对72例宫外孕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 理研究,首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然后纠正错误的认识和手 术认知,再进行个性化疏导,减轻悲观情绪,建立再怀孕信 心。结果证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恐惧焦虑、自 卑自责、抑郁绝望等心理,利于患者康复。
3.2,5其他孕产妇对于孕产妇心理护理方式,可因实施 者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其中,关于分娩过 程的心理方式,彭小男等Dz,z13采取的措施相对比较完善,值 得借鉴。专业而系统的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减轻孕产妇的心 理鹾力,促进孕产妇康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孕产妇 的社会因素方面,2013年6月之前的研究文献比较仍然缺乏 或简单,如婴儿性别的问题、计划生育的政策影响等方面,在 心理疏导过程中很少涉及,这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便 更全面反映孕产妇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根源。此外,对孕产 妇心理发生的营养因素方面,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匮乏,这可 能与护理人员的学科结构缺陷有关,也可能是忽略了该领域 的影响而致。如果能够在该领域体现出心理与营养状态的 关系,进而进行营养饮食和营养措施,可能对孕产妇的心理 改善和心理护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优生优育观念的加强,产妇 心理护理的作用地位也逐渐体现出来Czz]。系统而专业的心 理护理措施对孕产妇顺利分娩、减少负面心理干扰、减少产 后搀郁发生率、避免产后出血、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积极意义。通过系统地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领域的研究,能够对 行业发展的趋势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其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能更好地为心理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临床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