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中老人心理方向
福利院老人心理关怀与支持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21-04-14 17:01

一、背景简介

生活在这所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平均年龄在 72 岁,85%

的老人都属于"三无"人员,在这所政府支持下的福利院生活了较长时间,最短的为一年,最长的则有 13年。长时间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生理功能的不断衰退,让这里的老人

们经历同伴的死亡事件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最近两年里,

每年都有一、两位老人离开。在 2013年7 月,生活在这所福利院的老人们又历经了一次重大事件——位 84 岁老奶奶的逝世。这让集中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们内心充满了更多对死亡的恐惧和阴郁。畏惧死亡是行将就木的老年群体表现最为明显的一大心理情绪

反应特征,发生在自己身边且熟知的老人离世,老人们很容易便产生对生活的消极不满情绪,将他人的去世联想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也将会这样离开。进而加深老年群体中对生活的无力感,即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在等死而已,加重"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二、死亡创伤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原因

通过观察与交流获悉,生活在福利院的"三无"老人,他们大多数已然习惯了"等吃、等穿、等死"的消极生活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背后"无用感"与"无力感"来源于他们自身认识的局限性∶ 一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人生价值; 二是政府在供养他们,老年人把享受到福利院里工作人员的细心照顾视为理当然。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大多数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脏器等生理功能衰退加之高原地区的生存环境而患有冠心病、气管炎、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老年疾病。身体的虚弱与疾病常会让老人联想到自己与死亡不远。2、这里生活的人们家庭功能丧失,人际关系支持网很弱,他们既没有家人的亲情关怀也没有邻里或是同辈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因此他们对机构工作人员的内心期待特别高。渴望甚至要求着机构服务人员能够像儿女一样对其照顾,但却又因种种社会支持网络的长久缺失导致他们对工作服务人员的不完全信任,日常生活中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愿通过交流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他们除了简单地适应机构管理外,不同层次的多样需求他们依旧存在,而且已经在与机构管理的磨合中暴露了出来。消极不满或悲观绝望的情绪流露实则是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体现。在这位老奶奶离世事件中,祁大爷的情绪反映是最为明显的。究其原因如下∶(1)祁大爷在生病住院期间和离世老人在医院同一间病房生活了一个礼拜。不同的是,这位老奶奶还曾得到过小孙女的照顾以及相关亲人的看望,这对祁大爷的无亲人陪伴产生过相应刺激。看似无所谓或习惯了孤独的背后其实渴望着被关怀。在他打点滴时不愿睡觉希望和社工不断说话就是其中表现之一。

(2)这位 84 岁老人在出院后不到一个月便离世,让祁大爷在出院后怀疑自身依旧有病。他怀疑自己的病在当地的卫生院没有被检查出来,这种情绪在折腾自己的同时对福利院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不满甚至是埋怨,认为是在欺骗他,不愿给他治病。在交谈中得知,他在对比中产生了这样的思想,认为在市区看病比在当地卫生院更有成效。因为以前从市区医院住院后的老人都健康地活了下来,没有出现过出院一个月便去世的现象,但那位老人的逝世实则偶然,需要理性看待。

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作为社会工作者,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在寻找问题根源的同时,在专业社工的理论支撑下去解决这些问题。面对死亡创伤性事件的影响,需要对祁大爷做的就是重建老年人的自信心。根据社会重建理论指导∶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社会上面(机构管理人员)存在的对老年人的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人性化服务理念直面老人的特殊需求;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认知来增强自我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针对祁大爷的现状,社工采取了如下措施∶

(1)搭建沟通平台,提供发泄渠道。每天对祁大爷的生活睡眠质量进行观察和交流,花更多一些时间引导其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也正是通过与其交流,让其感受被关

怀和被尊重,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

(2)建立老年群体的互动圈。社工融入经常与祁大爷交流闲谈的老人小团体中,引导他们乐观积极面对生活,毕竟现在的社会已经让他们感受到是越来越好了,相互以正面的情绪影响彼此,这种成效较明显,毕竟他们是情境中之人,有着更多类似的情绪体验。

(3)理性情绪疗法的开展。面对祁大爷的问题找到其关键所在——畏老,拒老,多虑,通过多种方式促其改变。首先是在其情绪较好的时候开始对问题的涉及与引导,在

其倾诉过程中一起驳斥非理性信念引发的消极情绪。最开始是以嘘寒问暖的方式展开,随后便是以讲笑话制造幽默的气氛展开,一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后来,祁大爷能够主动地找到福利院的社工,倾诉自己的苦恼。在恢复原有积极生活的同时,减少对福利院机构工作人员的抵触,更好地适应福利院生活。

四、小结

通过近两个月的个案辅导,社工感觉到了自己的微弱成效,在经验总结反思中,社工认为福利院中社会工作者与护理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社工价值理念的指导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尽管他

们存在着各种局限。如果我们在认识上就对老人持排斥或歧视的态度,是他们为社会的负担,觉得他们老朽无能,

只能消极的适应生活,那么,我们从根本上来讲就无法从事福利院的老年社会工作。只有我们从观念上尊敬老人,并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绪,我们才会有信心通过我们的支持和服务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其次,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这是能否顺利进行老年个案辅导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接触这些老年人时,持不批态度并积极给以支持,才可望与其建立信赖关系。真正去关心老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的回应,这样使老人在回应中体验自己被关注不孤单的支持感。最后,需要耐心与真诚进行鼓励。福利院机构的管理运作模式以及老人自身的延续性个的不同使得这里的老年人性格类型多样。有的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有的语无伦次却喜欢喋喋不休地重复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真诚,并鼓励这些老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不符合实际第奉承或过分地夸奖,因为这样会让老人感觉到被敷衍。其实该福利院的老人因各种生理条件的限制,需要的服务并不多。他们有时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一个陪伴者,一句嘘寒问暖的关心就足够,一次拉着手静静倾听他们的讲话就足够……他们渴望的是心理上更多的关怀和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