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 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 60 岁的老人已达6 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 岁以上的人口达 900 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躯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 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老年人的特点
1.1 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 岁以后明显; 味觉、嗅觉、皮肤觉在 60 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1】;思维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 50 岁以上,甚至 70 岁以上的老人,表
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1.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 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1.3 人格的变化∶ 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紧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2抑郁∶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 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 60 岁的老人已达6 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 岁以上的人口达 900 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躯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 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老年人的特点
1.1 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 岁以后明显; 味觉、嗅觉、皮肤觉在 60 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1】;思维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 50 岁以上,甚至 70 岁以上的老人,表
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1.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 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1.3 人格的变化∶ 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紧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2抑郁∶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