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中老年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20-03-20 09:09
我们自 2009 年 1 月—2011 年 12 月对来我院施行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现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0 例,男 184 例,女 156 例,年龄 40 岁 ~76 岁。 根据入室先后按奇偶数分组, 奇数组设为观察 组,偶数组设为对照组。 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方 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除必需的解释、说明外,按常规程序操 作。 观察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同时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进 行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 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争取良好的 第一印象。 鉴于患有白内障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护理人员要 多用方言与其沟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根据中老年患者的自 身健康状况,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必 要性及麻醉方法。 告知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表露出不安情绪, 以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如有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提供轮椅。 待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基本消除,对护士产生基 本信任后由护士领进手术室。
1.2.2 术中 进入手术间后,护士不时地讲些鼓励、关爱 的话语,增加患者的勇气和信心,使其情绪放松和稳定。 对患者 提出的问题亲切耐心地回答, 从而克服了手术室里面寂静、压 抑的感觉。 手术过程中,护士始终陪伴在旁边,让患者感到有亲 人在身边,减少恐惧。 尽量不使用约束工具约束患者,以减少患 者的不安与不适。 头面部手术遮盖无菌巾时,会增加患者的不 安,护士要用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告知患者无菌巾是为 了防止伤口感染,手术完后会马上撤除,并告知患者会给予氧 气吸入,无憋闷的感觉。 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心理反 应,若患者感到疼痛或焦虑时,可利用其期盼尽快结束手术的 心理[1] ,运用暗示性的语言提醒患者,不失时机地对较配合的患 者进行鼓励和赞扬,让患者始终在鼓励与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 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1.2.3 术后 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及时对患者的配合行为 给予鼓励、安慰,并当面告知家属患者的表现,让患者有自豪 感。 同时对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术后宣教,并告知下一步的饮 食等注意事项[2] 。 告知患者术后及时点滴眼药,注意安全,预防 摔倒等意外发生。
1.3 观察指标 合作型:非常合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 化手术过程中能与医护人员很好的配合;紧张型:情绪紧张,不 太愿意接受手术,缝合时有轻微的哭声或躁动,但能基本配合; 拒绝型:不合作,须胁迫或强制固定双手才可完成白内障超声 乳化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了心理干预,合作程度 明显提高,与未实施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1)。 提示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 者消除各种不良心理活动,从而提高合作程度,达到配合手术 的目的。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 要 积极的心理诱导将鼓励、认可与肯定融合进去,激励患者 的荣誉感,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士充满同情和关爱的 目光,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性的话语,亲切的方言,优雅的举 止,整洁的着装,良好的护士形象会使患者觉得温暖而亲切,有 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 让患者感觉护士就像亲人一样非常关心 他,成为其“心理”上的亲人,有助于化解“分离性焦虑”。 疼痛是 所有患者最恐惧的问题,而疼痛受情绪的影响,紧张、焦虑、恐 惧能降低痛阈,增加痛觉[3]。 术前浅显易懂的解释,使患者对白 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目的、过程有大概的了解,满足患者相关 知识的心理需求,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术中采用积极性的强 化法不失时机地对患者进行鼓励和赞美,使患者感受到被认同 的愉快感觉,摆脱疼痛意境,减轻疼痛的行为反应。
3.2 心理干预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家属及亲戚是患者 最信赖的对象,他们的言行和情绪极大地影响着患者,家属的 恐惧情绪常导致中老年人产生放弃行为,对外界更敏感,多疑、 易激惹、情感脆弱,使他们更依赖家人的陪护[3]。 因此在进行心 理护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家属及亲戚的心理支持,避免不 良心态对患者的影响。 其次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 注意沟通技巧,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家属的焦虑心 理得到安慰,让家属感到自己的亲人受到重视,取得家属的理 解与配合,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同时也可以密切护 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4] 。
3.3 心理干预存在及需注意的的问题 由于白内障超声 乳化手术不同于其他手术或治疗的护理, 护患接触时间短暂, 有时很难全面把握住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心理干预难免会发生 偏差或不周全[5,6] ,有时不当的解释甚至适得其反。 所以护理人 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护理伦理学及心理学知识,要有 丰富的学识及各种沟通技巧,因人而异,学会“察言观色”;重视 非语言沟通, 恰当的举止会让患者及家属产生安全感和尊重 感。 同时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满怀爱心地融入到工作中,绝不 可只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