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大城市和老年知识分子聚居的地区。目前,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 , 北京市“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已超过35%。从社会问题和人口学的角度〔1~ 3〕, 对空巢老人家庭的关注, 但尚未见到关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告。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内容, 空巢老人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 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家庭, 经济收入较高,但由于子女不在身边, 生活单调寂寞, 缺少精神慰藉, 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因此, 研究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 在当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 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30 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 , 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因此,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1 对象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地区及几所大学职工居住区随机取样, 进行问卷调查, 得到有效答卷共452 份。其中,绝对空巢组(子女全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 73 份, 相对空巢组(子女都在北京或有子女在北京, 但不在一起吃住) 206 份, 非空巢组173 份。人口学资料如下:
1) 年龄: 60~ 89 岁(平均6814±513 岁) ;
2) 性别: 男性256 人, 女性196 人, 男女比例为113:110;
3) 教育程度: 初中以上(平均受教育1418±211 年) ;
4) 职业: 以科技和文教工作为主, 占70% 左右。见表1。三组在年龄和教育程度上基本匹配(平均年龄分别为6817±512、6913±515 和6712±419 岁, 平均受教育分别为1512±119、1417±210 和1417±211 年)。被试子女情况见表2。在两个空巢组共279 人中, 独居老人35 人(占1215% ) , 其中, 绝对空巢组独居老人7 人(占916% ) , 相对空巢组独居老人28 人(占1316% )。
112 方法 以吴振云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包括性格、情绪、适应、人际和认知五方面共50 道题)〔4〕为基础, 增加孤独感和社会支持两方面的问题10 道, 总共7 方面60 道题的问卷, 作为本研究的心理健康调查材料。每道题提供4 个等级(不符合、较不符合、较符合、符合) 的答案, 分别记1 至4 分, 要求被试选择其中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答案。此外, 还对身体健康、家庭关系、经济收入和住房, 以及参加文体活动等情况及其满意度也作了调查。所有满意度指标提供5 个等级(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 的答案, 分别记1 至5 分。对3个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及其与其他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结 果
211 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以自我评价和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为指标, 分为5 个等级(差、较差、一般、较好、好)。自评为“一般”的最多(占45% 左右) ,“差”和“好”的最少(占5%~ 8% ) , 三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三组被试患上述4 种疾病的比例接近, 患高血压的占33%~ 40%、患冠心病的占22%~ 25%、患脑血管病的占10%~ 15%、患糖尿病的占10% 左右,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总样本同时患此4 种以及其中的3 种、2 种、1 种疾病的人数依次为6、15、73、171 人,另187 人(占4114% ) 无上述任何1 种疾病; 三组被试的患病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另外, 身体健康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数相关显著( r= 01207, P < 01001)。
212 心理健康状况 见表3。为了正向记分统计的方便, 将“孤独感”各问题的得分转换为“非孤独感”得分后进行计算。绝对空巢组在“非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因子上的评分显著低于非空巢组(P < 0105) ,“人际关系”的评分和总分差异接近显著(P = 01058 和P = 01068) ; 绝对空巢组在“适应能力”和“非孤独感”因子上的评分显著低于相对空巢组(P < 0105) ; 相对空巢组与非空巢组心理健康7 个因子评分和总分差异均不显著。
213 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的关系 表4 数据表明,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和睡眠状况呈正相关, 并与疾病数呈负相关。表5 数据表明, 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生活、身体健康、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心理健康与诸多因素有关系。三组被试除了在住房满意度方面差异显著(P < 0105) 外, 在其他指标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 绝对空巢组与非空巢组在“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因子上的评分差异性显著, 在“人际关系”的评分和总分差异接近显著; 绝对空巢组与相对空巢组在“孤独感”和“适应能力”因子上的评分差异性显著。同时, 三组被试除了在住房满意度方面差异显著外, 在其他指标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 绝对空巢组在心理健康方面显示出来的问题, 主要是由长时间的“绝对空巢”环境所引发的。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还说明, 将空巢家庭划分为“绝对空巢”和“相对空巢”两种情况,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与国内的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将空巢家庭划分为“又分又离”和“分而不离”两种类型是一致的。独居老人是空巢老人中最为孤独的一部分老人。本研究由于独居老人人数太少, 未能进行统计分析, 但显然这是更应给予热情关怀的对象。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是低龄老人, 他们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对其心理健康起了积极的调节作用。随着空巢家庭的高龄化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的心身疾病必然增加, 其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本研究还观察到, 心理健康状况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 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满意度、以及生活和文体活动满意度, 对于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此,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对于老年人调节心理状态和保持心理健康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子女都在国外、外地的空巢和独居老人尤其重要。上述结果提示, 大力提倡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光荣传统美德, 营造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社区和单位要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吸引老年人参加, 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号召老年人, 尤其是空巢和独居老人, 在退休之后, 要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 培养兴趣, 广交朋友, 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克服孤独寂寞的心态, 调节自己的心态和保持心理健康, 以达到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空巢家庭的高龄化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缺少生活照料、子女亲情和精神慰藉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因此, 对高龄空巢老人的关爱更为需要。我国传统的以子女为主的纵向关照体系正
在受到冲击, 创建横向关照体系, 即亲属、邻里、社区、单位综合关照体系, 是当前高龄化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工程, 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给予高度的关注。致谢 本研究得到吴振云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