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中老人心理方向
老人心理健康谈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20-09-23 09:01
2008年5月13日夜,北川的 夜雨一直下,部队官兵前往那里救 援地震受灾的群众,一个解放军战 士雨衣的一角被躺在地上等待车辆 运走的老妇人死死拽住,这个战士 对着这个老妇人善言善语:“你放 心,我不会走,我是当兵的,怎么会 骗你。”但老妇人依旧不肯放手。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很多老年 人像这位老妇人一样,经历了地震、 致残甚至丧亲的灾难,由于老年人 特殊的心理特点,他们对这次灾难 也会有其特殊的心理反应。这次地 震灾难,无论是亲身经历灾难的老 年人,还是通过媒体知道、了解这次 灾难的老年人,因为这次灾难事件 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年龄特点、身体 状况,许多人可能会出现灾后各种 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 容易产生联想,引起对以 往生活事件的回顾、回忆,尤其是 对以往自己坎坷生活经历的回忆, 产生不安全感。
二、 老年人因为年龄特点,知 道自己未来的日子很有限,这次灾 难可能会使一些老年人觉得生命如 此脆弱、不确定,不安全感也会因 此增加。
三、 原来就丧偶、独居的老年 人,会因缺少亲人的陪伴感到格外 抑郁、焦虑。
四、 原本就有老年期综合征的 老年人,如躯体有严重疾病、老年痴 呆、精神上有问题的老年人,无论是 灾民还是受众老年人,都可能会因 这次灾难事件的刺激,引发严重的 心理应激反应,严重的可能出现自 杀。
五、 在此次灾难中突然丧亲的 老年人,由于配偶的丧失或子女、孙 辈人的丧失,“白发人送黑发人”,可 能出现严重的抑郁,而严重的抑郁 极易导致自杀,这一点尤其要引起 人们的关注。
六、 有的老年人会出现性格改 变,如原本爱说话的变得沉默寡言, 原本不爱说话的变得滔滔不绝;有 的老年人变得非常暴躁,甚至让人 感到不可理喻,其实这是心理应激 表现的一种对外指向,周围的陪护 人员要多理解他们,切不可粗暴对 待或指责他们;有些经历这次灾难 的老年人会出现自责、自罪、自 残,如有的老人觉得是自己曾经犯 下什么错才导致家人受伤或遇难, 有的老人想用自我惩罚或放弃自我 生命的方式祈求所谓“上天”让自己 的亲人有生还机会,这些都是老人 应激心理障碍的表现。
七、 有些老年人会因此出现精 神颓废,如不与外界接触、交往还 有的出现疑病倾向,如总怀疑自己 有病,总感到身体不舒月艮还有的人 会产生物质依赖,如老年人多易失 眠、早醒,灾后这种症状严重,因此 增加服药量,或过多吸烟、喝酒来排 解心情。
八、 有的老年人原来就有隐蔽 的心理或健康问题,如老年性抑郁、 强烈的孤独感、不安全感、自闭、躯 体疾病等,因为此次灾难事件而出 现明显表现,如人生观、价值观突然 改变,或突然大发脾气,或突然身体 不适,精神异常等,但家人可能会觉 得都是因为此次灾难事件引发的暂 时表现,极易把老年人早巳存在的 躯体或精神问题与灾难应激表现相 混淆,这一点也应引起高度关注,及
早发现老人存在的问题,及早让老 人得到医治和调整。
九、还有的老年人会变得对 钱、对物质过分重视,很吝啬,其 实,这是安全感丧失的表现。
心理专家给灾后老年人心理健 康提出以下纠正对策:
增强家庭支持系统。中国人的 传统生活喜欢群居,家人要多跟老 人聊天,陪伴的人要注意聊天内容, 可以跟老年人聊一聊灾后现在饮用 水有供应、通讯接通、国家给补助等 正面的与这次灾难有关的信息,逐 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多问候、安慰 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
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志愿者多 陪老人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陪伴、鼓 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老年活动中心举 办的活动。
灾后注意把握对老人照顾的 度。要鼓励老人适当自理,子女或 陪伴者过分的关爱、照顾会使一些 老人产生自己无用、无价值感,适 当自理会让其感到自己可以掌控生 活,可以做决定,自己是有能力、 有用的人;还有的老人会因过分照 顾产生依赖性,渐渐丧失了正常的 生活功能,智力也因此下降过快, 这样的老人更易出意外,如烫伤、 车祸、肢体损伤等。
老伴的陪伴很重要。老伴就 是老来相依为伴,这种感情是他人 无法替代的,老伴之间要摒弃前 嫌,相互支持、鼓励、关心、爱 护,有利于抚平心理创伤。
经济方面多给予。灾后,一些 老年人会感到财产等一夜之间都会 丧失,因此,没有安全感,家人要适 当给老人经济支持,如给其买东西, 给一定的金钱,会增强其安全感。
亳的技"
人到了老年,不仅躯体向老 化方向发展,而且心理也会衰老,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大脑也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老化了,脑血流量的减少, 使脑摄取氧量减少,神经细胞皱 缩,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减弱,于是 心理功能也衰老了。
心理活动衰老的主要表现是: 思维活动变得缓慢,记忆力下降, 理解能力下降,接受新事物和适应 新环境的能力减弱,学习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减弱。有的人在性格方面 甚至也发生了改变:变得兴趣范围 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主动性不 足,不愿改变现状,固执己见,情 感平常;有的还表现为行为缓慢, 动作笨拙而不协调等。不过,这种 心理衰老的变化,速度是很缓慢 的,而且各人不一样。有的人虽到 了高龄,但记忆力还很好,思维还 很敏捷、深刻、精力充沛。可有 的人,刚步入老年,记忆力就不 好,思维迟钝,精力不足。
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是不平行 的。因为人的心理衰老除与大脑有 密切关系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 关,如个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 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 庭关系、人际关系、文化修养)等等。 因此,心理衰老和躯体衰老并不是 同时发生的,而且心理衰老与躯体 衰老的速度也不同。
在影响心理衰老的诸多因素 中,个人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 又起着相对较大的作用。正因为如 此,推迟心理衰老是可能的。
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 精神状态,比如进取心、希望、理想 等,对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 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一个人有了 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 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当然, 老年人往往会遇到许多不称心的事 情,如自己多病、老伴去世、有些事 力不从心等。如果老年人一味地把 现在与过去年轻时相比,就会越比 越悲观,甚至会觉得人生无味。因 此,老年人最好正视现实,向往未

心理健康
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 喜剧性的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 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 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 非,避免老气横秋。
同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意志 和自信心,不断地与自我颓废的心 理状态作斗争,应该做到人老心不 老,应该积极地追求生活目标,争取 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 样就有精神寄托,可以排除烦恼和 孤独,并在晚年激起为社会做一番 事业的理想和希望,始终保持一种 良好的积极的精神状态。
多用脑,勤思考:大脑是主宰 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 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 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 重大影响。当然,在提倡用脑的同 时,必须强调要合理地、科学地用 脑,而平时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规 律,对保护大脑的健康是十分重要 的。
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 可以改善和加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 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 且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 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 心,增加主动积极地安排好晚年生 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 的心理功能。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济于事 的。
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老年人来 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乃是家庭关 系。在家庭中,生活中家庭成员应和 睦相处,感情融洽。老人对子孙既要 重视他们的智育,又要重视他们德 育和美育。老人要以自己良好的世 界观、道德情操、生活作风等影响自 己的小辈;而小辈则要从老人身上 学习优良的传统及可贵的经验,并 要充分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尊重、 体贴、爱护和照顾老人,进而也推迟 了老人的心理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