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心理危机如何识别干预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1-02-18 09:59
  心理危机是指当人们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生活逆境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本质上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内在精神世界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的一种状态,即人的情绪与行为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的构成

(1)危机事件的发生

(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

(3)惯常的应对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

心理危机中的个体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时,其内心的基本平衡被打破,表现为警惕性提高,开始体验到紧张;

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体发现惯常的策略未能解决问题,于是焦虑程度开始上升,个体开始尝试采取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如果经过尝试各种方法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当事人内心的紧张程度持续增加,并想方设法地寻求和尝试新的解决办法;

第四阶段:如果当事人前三个阶段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产生习惯性无助;

心理危机的反应

当个体面对心理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心理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心理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上、情绪情感上、认知上和行动上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

躯体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减退、头痛、疲乏、失眠、做噩梦、容易受惊吓、呼吸困难或有窒息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情感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无助绝望、麻木、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持续担忧。

认知方面: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作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中转移出来等。
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思维、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等。

心理危机的识别

言语表现: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情绪反应: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

行为表现:出现行为异常,或伴有失眠、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或明显增加,时常感觉疲劳、疲惫,还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虐行为。

干预过程中应该让对方知道作为人想到死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但死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高度评价当事人想活下去的努力。在充分理解当事人的情绪的同时,可以与他讨论自杀行为可能导致的诸多后果。如果当事人仍想死,干预人员要想方设法拖延时间,或请他暂时保留自己的想法,为他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缓解情绪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