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教师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1-03-12 16:54

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半数以上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 师 要 爱 事 业、 爱 学 生, 讲 究 师 德 修 养, 但 少 有 人 提 及 教 师 还 要 “爱 自 己”。 很 多 学 校 都 已 开 设 或 要 开 设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课, 对 学 生 进 行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却 少 有 人 关 注 素 质 教 育 中 另 一 主 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据《中国教育报》报道①,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而《文汇报》的类似调查则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中约有六成心理健康有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山东泰安师专学科教育教研室的徐富成先生,通过定性研究认为②,随着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中小学教师感受到了越来越重的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工作负担压力和升学考试压力依然沉重,而聘任压力作为一种新的压力来源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较高压力的职业,而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工作绩效乃至身心健康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一问题到了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了。

二、教师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笔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对这一问题知之深、感之切,也对这几个调查结果产生强烈共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意识的 在 自 己 周 围进行了 几 次 小 规 模 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期在找出造成教师心理负荷过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为广大一线教师找出一条"自我解放"之路。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调查对象主要是高中教师, 未 涉 及 小 学 初 中 教 师。经前后半年多的 准备,综合起来的调查结果如下:

l、高中教师的工作时间普遍过长,休闲时间缺乏甚至没有。表面上看,每位教师的日平均工作量是两节正课,一节自习(有的学校自习也当正课上,这全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加起来时间也不过三个小时。但加上备课、批改作业、坐班、应付各种检查,每位老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以上(据有关资料近期统计,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带班主任的老师,工作时间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班主任看得见的工作时间除了上好两节课,还包括每天晨读(一般7:00)前到校检查带操,课间操的跟操,下午三、四节自习的值班,晚上住校学生熄灯后的查宿舍等。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时间付出,如个别谈话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打扫卫生、组织班团会、学校各项活动、抓本班学生学习、与家长联系沟通等,而且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错,一线教师的"心累"由此可见一斑。(班主任的额外工作太多,好多不该班主任做的工作也压到班主任头上,如收费等,各校情况差不多)国家规定的"双休"更是难得一遇,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很多学校从高二甚至从高一起就开始星期六、星期天补课,"上帝都得休息"的日子我们的老师还得连轴转,长此以往,怎能不出障碍呢。

2、除了工作时间的无限延长外,升学、评比压力的沉重也是造成教师心理负担加重的原因。为了出成绩,为了自己所教的科目不扯班级后腿,为了不至于挨领导的白眼,为了有限的一点奖金津贴,为了在聘任中不至于落聘,即使工作压力再大,老师的工作也不敢稍有怠慢。学生在"减负",老师却在"加负"!每次考试都得排名,不但校内排,区里、市里都得排,这无形中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在这种关系下,很难体会到"太阳底下最灿烂的事业"的职业崇高感和乐趣,多的仅仅是疲于奔命。

3、教学外工作过多,形式主义泛滥。教育上很多问题的解决不从教育本身寻找,往往好从老师身上下手,这是当前很多地方的通病。学校多如牛毛的活动、检查、考试、评比压的老师喘不过气来。一位老师列举了他这一学期以来除了上课以外的工作③:计算机考试、法制考试、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备课上课的详案、个案分析、作业批改记录、三笔字达标等等诸如此类。

4、教师多重心理角色也决定了教师比别人有着更多的压力:他们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传承者,又是管理者、学习者(评比进修),还得担当父母的角色(教育子女)、子女的角色(照顾父母双亲)。多重心理角色的要求常常使教师左右为难,应接不暇。而一旦为人师表,社会、学校、学生、学生家长无形中就给了你许多的限定,你就得随时应对来自社会的舆论、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学生的意见等等,这方面初出校门的年轻老师的感受尤为突出,压力尤其大。

5、教师人际交往空间的单一封闭,使教师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有效的交流。教师的工作环境很封闭,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生活单调,使人生视野受到限制,由此带来心胸狭窄、孤僻,缺乏灵活性等障碍。

6、教师的收入较低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原因。由于收入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与自己同时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这一种浓厚的自卑感挥之不去,长久笼罩心头。

三、教师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通 过 以 上 的 成 因 分 析, 我 们 可 以 看 到:教师作为"高压力人群",其心理障碍是客观存在的。 我 们 没 必 要 对 之 谈“ 心” 色 变, 更 不 可 掉 以 轻 心。反观 教 师 心 理 障 碍产生的原因,我们不能不说,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切实作好"减负"工作,特别是为教师减负,体谅教师的处境,尽量给教师一个宽容的环境,同时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减轻其生存压力,这应是"治本"之策。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搞好"心灵环保",避免不健康情绪的侵扰,进行"心灵养生",解放自我,优化心理素质,作自己心态的主人。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1项,基本符合这11项标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健康的人了,这11项标准是:(l)有适度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2)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4)适当接受个人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5)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6)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7)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变化,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10)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集体的需要。(11)在不违背集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观点,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谄媚,也不过分寻求社会的赞许。

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期表现心理生活全貌的一种暂时特征,人们在从事任何活动或进行任何工作之际,总是一定的心理状态在起作用。但心理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衡常状态,总是在一定时期保持一定的心理状态。一种心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换成另一种心理状态。有些心理状态保持时间很短,如激情--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会引导进行不加考虑的活动。有些心理状态则较持久,如长时间紧张工作后产生的疲劳状态。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促成心理状态的转换。
 

l、改变自我法

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他的报告和文章中反复强调,"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将改变自我,自强不息放在第一位,从而达到了教育的自在境界,提升了其人生的层次。生活中的压力可能并非来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这些生活经历所采取的反应。所以改变自我是应对压力的首要途径。你无法控制生活降临于你头上的打击,但你可以控制你对于这一打击的态度。在面临心理压力时,你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压力占据你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索。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正如一个台湾司机所说: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2、多角比较法

清人笔记小说中有一首《行路歌》⑤:

别人骑马我骑驴,

仔细思量总不如,

回头再一看,

还有挑脚夫。

这首歌谣言虽俚浅,足以醒世。哲人说:人生是块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比较,会产生不同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爱向上攀比,总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别人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差不多,凭什么生活比自己优越,由此而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常有一种失意之感。要调整这种心理的失衡,就要尝试换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也可采用"比下不比上"的方法,多比比不如自己者,这样就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

当你收入赶不上别人时,不必向上看,和付出比你更多获得比你更少的人比较,这样一比你心里就舒服多了;

当你没有评上职称时,不要垂头丧气,也不要怨天怨地,你不妨想想没有职称的民族音乐大师王洛宾,体味体味他的一句话:"是不是有了职称我的歌就能传遍天涯海角呢?";

当你抱怨教师的地位低时,你不妨想:教师家庭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在知识上占有优势;并且工作生活都很规律,这些也是令人羡慕的;教师的劳动还有多重收获,如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等。

如何比是一门学问,东方不亮西方亮,转换角度天地宽,教师应学会一些积极的比的方法。特级教师魏书生这样比:

机遇和差的比,干劲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

学会比,善于比,就会比出干劲,比出幸福,比出欢乐,比出自信,比出平衡。

3、巧用暗示法

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里,潜在着一种特殊而又神奇的力量。有的人借助这种力量而一举成功,有的人却因与之交臂而一生无为,这一神奇的力量即是暗示。利用潜意识中的自我暗示是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我们要学会并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选择一个积极的心态介入生活,这是一种获得心灵平衡的极好方法。如在发怒时,提醒自己"不要发怒",在忧愁时劝说自己"烦恼就会过去"等诸如此类,对抑制不良情绪都会大有益处。而当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时,可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现并推广的"白云想象法"来消解压力⑥:

①想象自己仰躺在夏日的草原上,凝视着广阔的蓝天,这时你是轻松的、快乐的,天空很明亮、很美丽。

②独自一人躺着,轻松的、愉快地望着天空,这时,发现水平线上出现了一朵小小的白云,它以蓝天为背景,在天空中自由地漂浮。

③这时,想象着小白云慢慢向你移来,放松自己,反复地想象着小白云还在慢慢地向自己移来。

④慢慢地欣赏着小白云向自己移来,终于,小白云停在自己头上了。这时可轻松地仔细欣赏美丽的小白云了。

⑤想象着自己沉醉于小白云中,自己也成了一朵小白云了,并且能自由分散,和小白云融合成一个整体。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情绪不稳定时,做一到几次"白云想象法"即可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特级教师魏书生是一个善于运用暗示法的老师,他也常用类似的方法放松自己。

4、团体互助法

感受到压力大,越不该把自己困在房间里独自烦恼。不妨多与好友会面,可为你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启示。《家庭生活报》⑦曾载文《请同事帮您"减压"》,说日本的白领阶层已悄悄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你的同事是你最好的心理医生。日本的白领下班后不是急匆匆地往家赶,而是三五成群与同事或觥筹交错、或翩翩起舞、或嬉笑怒骂谈笑风生,他们称这是"减压"和"疗伤"。这种方法何尝不值得我们借鉴呢?当然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采取他们的方式,但教师应有几个朋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借助团体交流互助。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灵魂要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回送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生机,它缺乏空气,它会难受枯萎。"美国耶鲁大学通过跟踪调查发现,与人为善有助于健康。一个学校的老师原先很少来往,但在参加了一次大合唱之后,突然发现人际关系显得那么融洽。所以,教师最好参加一至两个学术或社会团体,在群体的互助协作中释放自己,避免使自己过于封闭而导致心胸狭窄,有条件的老师最好争取每年能出去一次,哪怕是自费。

5、自我安慰法

有位教师买皮鞋时被不法商贩"刀斩",他即通过"自慰"走出这一小事带来的不悦而保持良好的心态⑧:

营业员斩人容易吗?他明明是骗子,他明明斩一次心里阴暗一次,可他冒着降低自己人格的危险做了,这容易吗?那营业员一看就知道没念过什么书,可他为了达到斩人的目的,与你这个搞文字的人咬文嚼字,并且最终胜你一筹,这容易吗?再想想,营业员其实是很想揍你这个戴眼镜的,可他多么懂得忍耐,没有动手,这容易吗?……

人在自我安慰时所谓的理由可能是"自圆其说",但这种方法确有维持心理平衡,摆脱心理痛苦之效。尤其当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救时,就该安慰自己,接受现实,追求精神胜利,摆脱心理困境,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方法。放眼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掌握自我安慰法实在是非常重要。

6、睡眠及饮食调节法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有言:"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患者的灵药。"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是对人体的定期修复,也是对人体的不断"充电",对恢复体力,增加智力,保证健康都十分重要。睡眠时睡觉姿势要"四肢无一处不稳处"(苏东坡语),睡时取右侧卧位,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变动,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肌肉组织休息,消除疲劳。同时,右侧卧可使心脏处于较高位置,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其负担。

好的睡眠习惯还必须遵循生物钟的运行规律,不要轻易改变睡眠、起床的固定时间。另外,一定要重视午睡,午饭后人们往往感到困倦乏力,昏昏欲睡,此时,若能小憩片刻,即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轻松舒适。午睡时间不必过长,有时哪怕短短五分钟也有此效应。正如朱自清所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日理万机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与他工作间隙坚持小睡一番是分不开的。

如果把合理睡眠看作对人体的"充电",那么合理饮食则可看作给自己"加油"了。日常饮食中应多食有助于抵御心理压力的食物,注意钙质、蛋白质、维生素C的补充,如鸡蛋、牛奶、大豆、芝麻、鱼虾,维生素C含量多的草莓或猕猴桃等水果。

7、呼吸调节训练法

自我调节有多种途径,以深呼吸为主要特征的丹田呼吸训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当我们愤怒、悲痛或绝望时,我们只需要轻轻地、慢慢的呼吸就可以了。佛经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但有时我们的"生命之花"疲惫了,休眠了,需要被唤醒,而空气是我们的"生命之花"所必需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深呼吸,我们的花朵就会立即开放。行住坐卧处,我们都可进行下面这种练习⑨:

吸进来--,我知道我在吸气,

呼出去--,我知道我在呼气;

吸进来--,呼出去--。

吸进来--,我是一朵花,

呼出去--,我散发着清芬;

吸进来--,呼出去--,

我象花一样散发着清芬……

吸进来--,我是天空,

呼出去--,我广阔无垠:

吸进来--,呼出去--,

我象天空一样广阔无垠……

当然,呼吸性训练法有多种途径,以上所说仅是其一。若进行呼吸训练时辅以静坐,效果会更好。屏除杂念的静坐能降低血压,减少焦虑感,创造一种内心平衡。文学大师郭沫若年轻时用脑过度患了神经衰弱,几乎痛不欲生,后坚持静坐而痊愈。笔者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先行进行静坐训练,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8、借助运动法

在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心理学界提出了一种内化说,即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理论⑩。人们有时可以通过改变外部动作改变自己的心情,比如让一个正在哭的孩子抬起头看天花板,他就怎么也哭不出来了。借助于运动可使人转换心情,因为心理的压力往往会通过身体的信号反映出来,如:没有食欲或食欲旺盛、头痛或颈背部肌肉紧张、难以入睡或半夜醒来、恶梦频频、不能深呼吸、皮肤过敏或湿疹等,即现代人常有的"亚健康状态"。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做剧烈运动也是发泄不满、抑郁和愤怒情绪的有效途径,如大声喊叫、跑步、打球、蹦跳、打沙袋等。作为教师,因长期伏案工作,缺乏锻炼,常会患颈椎病、高血压等症,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练功十八法、颈椎操等。清朝禁烟大臣林则徐,在一夜苦思后,往往不急于上床睡觉,而是用打太极拳来消除疲劳。这样动静结合,体脑交替活动会比单纯的静止休息更能消除疲劳。

9、培养爱好法

有一项与几项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调节身心,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心理压力。可以习书画画,在优美的碑帖中领略先贤墨宝,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抒发性灵;可以湖边垂钓,静坐草坡,清风徐来,凝望湖面,神思与湖水合为一体,必能克服浮躁,保持心灵的宁静;可以提上相机,拍下自然风光、世间百相,其乐也融融;也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吃杯茶去,体会"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惬意;还可以唱歌吟诵,仰天长啸,独得其乐。心中有所思时,也不妨即兴赋诗,于平平仄仄中感悟人生。如某校一位语文老师所写《教书咏叹调之四--教书乐》,就很可以看出其对教书的辩证认识和心态的超然:

教书乐

教书有苦也有乐,

个中滋味难评说。

化身千百遍天下,

各行各业皆有我。

幼松渐有凌云势,

拈须微笑乐如何。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金的合力。对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心理健康维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偏重一方的行为都会得不偿失。而在当前情况下,广大教师应切实树立自我心理维护的"自觉"意识,培养乐观向上,胸怀坦荡,精神饱满,豁达宽容的心理素质。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老师,才能获得彻底的自我解放。法国作家雨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愿我们每位教师都拥有如此宽阔无垠的胸襟和自由舒展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