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关注幼儿压力性心理疾病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0-09 10:45
       浙江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就诊的孩子越来越多,焦虑.抑郁.夜惊.抽动.选择性缄默……新近公布的统计数 据显示,我国4岁〜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2.97%・而大多数心理病症都与压力有关。
       压力致病因素
      1. 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
      2. 心智年龄比生理年龄发展快的幼 儿,会因自我期望而造成压力。
      3. 父母情绪不稳定,常将负面情绪 感染给孩子。
      4. 家庭关系紧张,不和谐。
      5. 因入园产生的分离焦虑以及学习 竞争、集体生活适应不良、交友困难、 刻板的学习方式等造成的压力。
      压力性心理疾病列举
      一.咬指甲
      童童家一尘不染,他的玩具,不是 摆在柜子的高处,就是锁在玻璃橱里, 而他的塑料积木每天都要在消毒水盆泡 过才能玩。童童转了一圈又一圈,没找 到好玩的,只好边看电视边咬指甲。童 童妈妈很烦恼:为什么我们从小教育他 讲卫生,他却不知干净呢?
      原因分析
      显然童童咬指甲的行为是被家长逼 出来的。妈妈这不让摸,那不许碰,让 童童的手放在哪里呢?
       人主要通过手与外界接触,孩子更 需要用手来摸索、认识世界。限制了孩 子们手的活动,不仅会让他们养成咬手 指的习惯,更封锁了孩子渴望探索的心 灵•而父母的的严厉管教,无疑更使孩 子产生紧张、抑郁、沮丧、自卑和逆反 情绪,不自觉地咬指甲解恨或减压,正 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
       家庭照料要点
      1. 解放孩子的手。让他动手玩积 木、摆拼图、绘画、弹琴或去户外骑 车、拍球,孩子的手不闲着,自然无暇 往嘴里放。
      2. 教会孩子用勤洗手来消除多动手 带来的污染。
      3. 多鼓励多认可,帮助孩子缓解焦 虑情绪。
      二.夜惊
      5岁男孩康康常在睡梦中惊醒坐 起,并两眼凝视,面部表情惊恐,有时 还会躁动不安或喊叫,一两分钟后即缓 解,并继续进入睡眠状态,第二天问 他,他却不知道。医生说,这是典型的 夜惊。
      原因分析
      1. 不正确睡眠姿势(蒙头、趴着或 手、玩具压胸睡眠).
      2. 缺钙,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 与“哭夜郎”的原因相似。
      3. 睡前过度兴奋。
      4. 白天受精神刺激(惊险的运动游 戏、宠物的惊吓、家长严厉责怪等)。
这些刺激会在大脑皮层留下印记, 当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的睡眠状态时,局 部神经细胞出现兴奋灶,引发夜惊。现 代儿童受到刺激的机会较多,所以夜惊 有增多倾向。虽然随着小儿中枢神经系 统发育成熟,夜惊状况会减轻和消失, 但这毕竟使家长着急和不安。
      家庭照料要点
      1. 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 子充分感受父母的爱。
      2. 避免孩子接触恐怖影碟、电视或 在孩子面前讲恐怖事件和故事。
      3. 和孩子分床、分室睡眠的开始阶 段,父母要陪伴孩子入睡,给孩子安全 感。
      4. 经常发生夜惊的孩子,应及时就 医,排除脑发育不全、癫痫、颅内占位 病变等器质性疾患。
      三.遗尿症
      新近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小儿遗尿专 题研讨会资料表明,目前我国3岁~ 15岁年龄段尿床平均发病率为13.7%, 全国大约有3000万尿床儿童。
      原因分析
      研究日益增多的尿床儿病因,发现 由泌尿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发遗尿 (继发性遗尿)的患儿较少;70%- 80%患儿为心理因素造成(原发性遗 尿).究其根源如下。
       1. 西方观念混淆中国传统共识。 西方人认为五六岁孩子尿床是正常的, 第二届国际尿控会议就将遗尿年龄定为 5岁以上。我国学者在中国遗尿专题会 上明确提出:3岁以上儿童睡眠中不知 不觉的尿液溢出,频率每月1次~2次, 连续三个月以上,可诊断为遗尿症。目前,许多父母受国外育儿书籍影 响,孩子五六岁后仍尿床才引起重视, 使许多尿床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2. 不重视排尿习惯训练。中国传 统用“把尿”训练婴幼儿控尿排尿规 律。父母将孩子两腿分幵对着尿盆,吹 着口哨并抚摩孩子的小腹,伴随尿流击 盆的哗啦声,这就是在建立孩子排尿的 条件反射。现在年轻的父母多用“尿不 湿”,让孩子敞开尿。从生理发育角度 讲,3岁前幼儿处于自控排尿敏感期, 自控排尿行为容易建立,4岁后习惯较 难改。
       3. 精神压力大。幼儿也有沉重的 学业负担,许多幼儿每天不仅要完成常 规的认字、画画、英语等课业,还要学 一门以上的兴趣课。其他如家庭不和的 精神压力、对尿床本身的恐惧等,所有 这些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都会造成排 尿、控尿功能紊乱。
       家庭照料要点
      1. 转变观念,对3岁后还尿床的孩 子予以关注,及早排除器质性疾病•
      2. 不错过婴幼儿自控排尿生理功能 逐渐成熟阶段,训练他们有规律地排 尿。
      3. 辅助做法:晚饭后少饮水,睡前 排尿;进行膀胱训练,白天嘱患儿尽量 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扩大膀胱容量; 增加条件反射训练,采用遗尿警报装 置,即在患儿身下放电子垫并与电铃相 连接,电子垫尿湿便接通电路电铃发 声,惊醒患儿起床排尿,1个月左右的 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 愈。
      4. 给孩子减压。
      四.口吃
      小崎3岁前说话很流利,4岁时换了 一所幼儿园,因为班上有个小朋友口 吃,小崎和几个常跟他玩的孩子,也成 了口吃。口吃会传染吗? 口吃不是器质 性病变,而是一种语言功能障碍性病 症。多见于3岁~6岁幼儿,口吃当然不 会传染,但在社会生活中,口吃似乎有 “流行传染”现象,并有蔓延增多的趋 势。
      原因分析
      1-近年研究越来越清楚认识到心理 素质和精神压力在口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 个人高危因素:2岁~6岁语言学 习成熟期儿童;好奇心盛、善模仿的男 孩;激动急躁性格;好占上风、心强好 胜,但又脆弱的心理素质等。
      3. 环境高危因素:家人、玩伴中有 口吃者;家长期望过高;家庭失谐、父 母离异或家教过严。
      家庭照料要点
     1. 解除心理压力,让患儿知道口吃 可以治愈,坚定其信心,认真学练。
     2. 不歧视说话不流利的孩子,鼓励 他们大声朗诵•
     3. 告诉孩子模仿口吃是不礼貌的, 损人又害己。
     4. 帮助孩子改掉说话急、抢话的毛 病,培养有话好好说、慢慢说的习惯• 孩子语言表述失误时,要耐心纠正,不 可打骂恐吓。
     5. 选择口吃专科矫治。纠正后应在 无压力的环境中巩固疗效,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