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2-13 09:31
和平年代,警察是我们社会当中惟一有权合 法行使暴力的群体,对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 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同时警察 又是一个流血又流汗的群体,其职业特点具有高 应激性、高风险性。他们最广泛地面向人民群众, 24小时为社会公众服务,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潜在 危险,这样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 对国家都意味着潜在的灾难。积极关注警察心理 健康状况,是我们应研究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警察心理健康现状
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内耳闻 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 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 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 首位。用国外在职警察的心理测试题测试部分中 国警察的结果表明,有68%的警察心理压抑值偏 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于2004年12月30日 开通后,立刻受到了民警的欢迎,一个上午就收到 了1730条来自全国各地民警发来的心理问题信 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和基层民警反映的问题来 看,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 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 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如果警 察长期带着心理障碍工作,必将反映到其执法工 作中,“冷硬横”等简单粗暴的工作态度、酒后驾 车、肇事逃逸、冲动时乱开枪,甚至因心理疾病导 致政治上的不坚定,对理想和事业的冷漠等等。究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社会的压力——良好执法环境的缺失 《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 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 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 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公安机关不仅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 安秩序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等任务。但是,现在民警的执法环境很不成熟,民 警在执法的时候,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谩骂民警、 不服执法。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 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 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渐增多之势。政府应当充分 重视对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障问题。
由于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只对严重损害公安民警人 身安全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而对无理取闹、辱 骂、侮辱民警、揪打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 及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事件没有做专门规定, 从而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罚, 保证公安民警正当执法的权益。
2、来自工作的压力——公安工作任务的繁重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完善阶段,法制建设和管理措施一时不能全 部跟上,犯罪率上升,恶性案件增加,社会治安问 题较多,公安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公安 机关基层工作压力太大,上级机关不断下达指标。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尤其“110”报警电话任务繁 重,对于各地警方都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在一些城 乡结合部的派出所,值班民警曾创下一天处理十 几起“1 10”的纪录。而“110”接获的非警务电话又 占很大一部分。每次接警都必须派两名民警前去 处理,按照承诺,民警一般几分钟内肯定到达现 场。对于不属于公安职责范围的,民警只能控制现 场,等有关部门来处理。甚至一些汽车在路上没有 油了,打“110”让警察解决,“夫妻吵架,被关在门 外,请民警来做说明工作”,“忘带钥匙,请民警开 门”这样的事情不可胜数,很大程度上耗费了基层 民警的警力,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权力无限”的警察,由于 过度繁重的工作任务,实际上有多种基本人权易 受损害,如生命权、人格权、名誉权、休息权、合法 取得报酬的权利等,这在客观上使他们的心理常 常处于失衡状态之中。其中以休息权被侵害最为 普遍。几乎所有的警察都遭遇过所谓的“停休”,即 被迫放弃休假。近期以来,公安部提出“执政为民, 执法为公”,这无疑对公安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地说,基层领导也想让干警正常休息,但由于 案件的随机性,不断下达的各项指标等等原因,大 多数公安民警仍然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值班,几 乎每天加班加点,休息时间过少,长期处于紧张疲 劳状态,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营养结构失衡等。
3、来自个人的压力——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人民警察待遇低等实际困难使民警承受着沉 重的生活压力。对于警察的工资,从数字上看确实 比十几年前警察的工资明显地提高。但是,不当警 察是体会不到这份工资的不易,如果计算加班加 点的时间,警察每小时的报酬立刻缩了不少水。同 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警察的工资收入落在军 队的后面,按规定,部队的工资应比公安人员高 5%。可是,近两年来,这种正常的距离拉大了。
人民警察的经费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警察队伍的管理依据“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方 针,因此,工资绝大部分和奖金是出于地方财政, 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均,差距甚为明显。上海、深 圳警察的薪水几乎是某些西部省份同行的10多倍。在北京,警察的工资也普遍偏低。这种情况在 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据《人民公安报》报道,目前 在广西,警力在5人以下的派出所达771个,其中 有172个派出所无办公用房。警务保障都成了问 题,许多地区公安经费不足,技能训练装备陈旧, 导致警力下降。警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首先要为 自身生命安全担忧。
此外,警察在应对普通的家庭生活、工作调 动、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从而使情绪 易出现反常波动。
二、对策分析
警察的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公安工作的 效率,甚至公安工作的成败以及老百姓的人身安 全。关注警察心理健康,试提出以下对策:
1、增加对袭警犯罪的处罚条款,以进一步加 强执法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达6000余 人,负伤的达10万余人。有关司法部门应该加大 普法的宣传力度,利用现有的法律对见危不救、袖 手旁观者予以惩处,为重塑我国社会传统道德形 象、矫正社会公德观念做积极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警察害怕对防卫程度把握 不当,不敢用枪支进行合理防卫,以致被罪犯所伤 害,在这方面有许多辛酸的故事。所以在法律或法 规上应该更准确地规定警察实施正当防卫的适用 条件、范围、运作方式、防卫限度等内容。以便警察 在犯罪分子危及个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时,敢于 和善于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
2、建立并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支援体系
在许多人心目中,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 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 或心理危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成为与各种 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 各样的心理垃圾,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 渠道,警察就难以处理心理垃圾,各种心理问题就 容易随之而生。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在执行公 务中,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的警察甚至会 因工作任务艰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而产生自 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 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并进而导致“激情犯罪”。
如果仅从心理意义上来讲,警察职业特征极 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警察无疑也是一群弱者。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警察心理健康支援体系已经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健 康状况是人警前一项很重要的考核内容。与此同 时,为保障警察的心理健康,西方发达国家还在警 察系统内部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香 港警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心理专家。即 使如此,在美国这个枪支泛滥、“枪祸”不断的社 会,警察因公死亡的人数相对较低,但警察自杀的 人数却一度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 体系,仍然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疏于抗 压、自控能力培养。社会舆论也常常失之偏颇,使 警察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愈来愈重。国家法律赋 予警察较大的执法权力与执法空间,但同时对警 察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对较高的 要求,其中“较好的心理素质”即是一个重要的方 面。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对在职民警进行心理健康 普查,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同时,要积极开展 民警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广大民警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适应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心理素质,加强民警 心理咨询和矫正、治疗服务。
3、在各种培训中,应对民警进行团体心理辅 导、心理素质培训及心理测试
对民警开展心理疏导,调节民警心理状态,缓 解心理压力,有利于民警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提 高队伍的战斗力。
首先,建立了心理咨询的制度。一是建立严格 的接待制度,做到有“询”必接,对民警心理咨询结 果不作为评价、考核民警的依据,对咨询对象的个 人秘密和隐私绝对保密;二是建立咨询档案,便于 科学地诊治,进行跟踪治疗。
其次,建立心理训练机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 心理辅导讲座,围绕公安工作的实际,开设心理训 练课程。心理训练课程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自我 保护意识的训练;记忆力训练;逻辑推理能力训 练;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训练; 快速反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等。
第三,每个公安民警都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方 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行自 我完善。
4、切实落实好警察休假疗养等制度
基层一线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 命,不得喘息。警察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 警,同时,也是有家有业的自然人。父母需要关爱, 妻子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 度休息以保证健康。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让 警察能真正地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