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刍议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2-17 12:43
       大学生作为较高层次的文化群体,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 康的群体之一。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 烈,就业压力等问题,使许多大学生开始感到不知所措,产生心 理上的不适应。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 生活和健康成长。在北京、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 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 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社会青年,说明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有专家认为,约有60%的学生 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处理没有信 心。近两年大学校园内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导致的过 激行为及自杀事件有上升趋势,其中不乏高层次学历,尽管属 于极少数个人行为,但对学校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大 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也是高等教 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接近心理健康故 障边缘的学生有多少?恐怕难以准确统计,这无形中加大了学 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难度。是社会问题渗透到校园还是高校教 育本身出了问题?对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 研究机构,发现症结所在及内在的基本规律,从源头进行综合 治理,防微杜渐。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阶段正处在心理发展和不稳定的 转折刚期,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多样性,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1.环境不适应:多数学生从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成为一般的 学生,优越感不复存在.心理严重失衡;生活和人际环境的不适 应,缺乏必要的心理调适。、
      2.好高务远。给自己确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一旦不能 实现即陷人困境,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3.自卑与怯懦:如家境贫困、学习成绩差等而产生自卑感. 片面扩大自己的缺点。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差,过于谨慎、脆弱、 胆怯和信心不足为多见。
      4.冷漠孤僻:缺乏热情,感情冷漠,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 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处于被排斥、冷落的境地,或过于内 向,不善交往、缺少朋友、特别是知心朋友,这类情况易产生精 神上的匝抑与孤独。
      5.认知偏见:认知、人格扭曲,表现为非正常的过激行为,或 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僵化,观念偏执,以偏概全、为自己贴上某 种“标签”.极端化现象突出。
      6.狭隘嫉妒型:常为一些琐事烦恼,不能排除外界干扰的 影响,心理脆弱;嫉妒心强,别人超过自己易在内心产生压力。
       7.感情用事。这是大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不能自控,得 而易喜,失而易忧。与其处于成长时期有关,表现为不成熟,为 情左右。谈情说爱,严重影响学业;沉迷网络,或悲观、消沉、忧 愁与苦闷。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途径
    1.大学教育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习与交流国 内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繁荣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与研 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师资是关键,要确 保高素质具有心理学素养的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心理健康教 育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教育的本能,学生最用心、 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主要在课堂。授课教师是最直接的心理 健康教育的载体,但他们没有必要特意去做这件事情,实际上 教师用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高尚的品质和思想境界传授 知识,营造和谐课堂,其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即所谓教书育 人。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 师的言行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从本质改变受教育者的内心世 界,甚至一句话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心理素质教育 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视心理素质教育为己 任,专、兼职教师以及高校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创造宽松的育人 环境,是奠定心理健康教育坚实基础的有效途径。
     3.实施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一种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自身的和谐作为追求目标的教育,它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基础 上,突出人对自然的道德和责任、个人对他人、社会的关爱与义 务.以及塑造和谐完美人格,以达到教育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改 善与美化、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 发展的人才为目的。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 育是绿色教育的主要内容,绿色教育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4.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十分必要,抓住这一 契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对人学充满新奇,常与 心目中的大学对比,此时也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教师 在此期间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至关重要。 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团结互助,与人 为善,友好豁达的心态,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开始大学生生 涯。否则一旦形成不良的班风、小集团、个人主义及不良习惯 等,再扭转一般是很困难的。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专业方向,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增进前进的动力,壮 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5.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渠道。健康是一个伴随 终生的人生课题。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选修 课程,开展专题讲座、报告、电视、网络、报刊、板报等多种形式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园营造积极、健康向上、高雅的氛围, 陶冶大学生情操。形成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 的心理素质。
    6.畅通心理咨询渠道。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研。建立 学生健康档案数据库,动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可能出现 的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创建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发挥校园网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书信、热 线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求助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 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各 方面共同协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 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