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2-19 08:4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校的任务不再是培养在象牙塔中潜 心修研的大学生,而是要培养大批能勇敢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要求的,具有良好综合素 质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保障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潮流中去,具 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适应环境能力弱.对别人过分依赖。 考入高等学校的学生过去在中学大多出类拔萃,上大学后高手如林、竞争激烈,学习方法、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各种适应性 调适还难以完成,一旦有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他们不免产生失落感,自卑的心理油然而生,经常迷恋父母、以往的老师无 微不至关心的生活,常产生寝食不安、情绪压抑等抑郁心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发 展正处在调适期,经济形势逐渐变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百般“挑剔”,这就要求对大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等方面 相应提高,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在就业领域的渗透,大学生们愈感几年大学生活并不轻松。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给大学生以警 醒,也给不少的年轻学子稚嫩的心灵以沉沉的思想包袱。刚进大学校门,几年学习计划安排已跃然纸上。然而,大学的学习方法 与高中相比截然不同,对大学的教学方法、方式一时难以适应,不同课程就有不同的教师来教学,有多少课程就要适应多少个 老师,班主任不再像“保姆”天天都得来照管几次。有的一学期下来就遇到两、三门课亮“红灯”的困难局面。由此,大学生们在适 应环境、心理调适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孤独感 现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随着时间推移,独生子女的比例还将增大。他们在来校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父母,被父母视 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在父母的襁褓中长大。上大学时,很多人是父母从远地送其来校,安顿好之后,父母们还要千叮咛万 嘱咐,这才踏上回乡路,也难怪不少媒体称这些学生为“抱大”的一代。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学里,很多事情都要学会自己做,因而会遇上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太多的不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要求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压 力。他们不仅仅在独立生活的能力差,更严重的是交际能力的孱弱,往往做事不讲道理,“老子天下第一”,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意 见办,但从不知道为别人着想。上大学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但许多大学生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又相对个性化,对复杂 局面难以应付而缺乏心理准备,智力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稚嫩形成反差,想要和别人交往,但不知怎样和别人交往或交往失 败,复杂的场合难免尴尬丛生,故而形成怀疑他人、怀疑一切的心理,表现为天真直率、单纯、感情用事、不成熟,当遇到困难和 不顺心的事时,常表现为不能克制自己、又不尊重别人意见,常处于矛盾之中,怕得罪同学,往往采取封闭自己的心理,从而导 致性格孤僻和心理焦虑。
3、学习压力问题 ’应该说能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大多曾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过一段值得回忆的“光辉岁月”。进入大学后,大部 分学生都不甘落后,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十几年学习中总结 出来的学习方法并非完全有用,有的学生发现对于老师列出的参考书目不知从何处入手,有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所学的内容 是否将来用得上,有的学生很想努力学习却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之间不知如何协调。在大学里,常会有部分 学生不喜欢自己正在学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情绪低落。深入了解不难发现,这种现象不外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a、在报 考大学志愿时,对各专业情况不了解,因此填报专业比较盲目;b、被所填报的专业录取,但实际情况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去甚 远;C、志愿服从调配,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又不得不读下去,因而感到很无奈;d、受各方面的影响,认为自己所学 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因而缺乏学习热情;e、对本专业学习的艰苦性估计不足,遇到困难就丧失了信心。凡此种种,时间一长就 对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慢慢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4、家庭困难引起的心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目前高校的学费标准普遍较高。据媒体报道,2000年北京、上海的一些重点高校竟达 到5,000~6,000元/年不等,其他省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攀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域、家庭贫富差异悬殊,按一个学生4,000元/年计算,加上生活费及其他开支,一年每个大学生的花费可达到8,000多元,完成大学学业大致在3万一4万元左 右。如此昂贵的费用对农村学生家庭来讲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城镇的部分学生来说,经济调整期,有的企业不景气,有的学 生家长已下岗或企业不景气,加之有的家庭还不止一个学生上学,这样家庭经济也同样十分困难。如此看来,对一个普通的家 庭来讲。要负担如此高额的费用并非易事。家庭的不堪重负,不少大学生在校也常为生活而发愁,学费欠着,老师要经常催缴; 家中寄钱少,生活费低,在同学中不好意思,其它同学经常出入餐馆、卡拉OK厅,自己则一天三餐也得琢磨着,更不敢奢侈时髦 的衣物。由于经济拮据,许多来自农村的、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同学生活俭朴、省吃俭用,在家庭经济宽裕的同学看来则为土 气、乡里人、下里巴巴。由于学生中存在“攀比风”,不少同学自尊心较强,也非常容易因此产生自卑情绪。此外,高校管理的错 位,也给不少贫困学生带来自卑心理,如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曾报道大连理工大学出现了“高标房”和“贫困房”之分,家庭 经济条件好的住“高标房”,住贫困房的就低人一等,这无形中给富与贫学生划了一条分水线。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 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特点,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使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个性的教育活动。这 就需要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及各种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又要注重预防各种异常心理和心理障碍的产 生,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矫正和治疗。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第一,认知发展教育。认知发展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认知发展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 发展水平。通过常规或特殊训练,帮助大学生挖掘和认识自身的不良认知,并学会对认知进行调控。第二,情绪稳定教育。情绪 稳定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超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 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和两极化波动,学会科学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避免心理失衡,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笫三,意志力优化教育。意志力的优化教育是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 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协助大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内部困难,提高意志行为水平,不为偶发的诱 因所驱使。学会调节激情、应付挫折刺激,增强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心理偏差,具备自觉、果断、坚持与自制的意志品质。第四, 个性健全教育。个性健全教育是使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个性品质,促进个性的完善。要使大 学生了解健康个性的标准及自身的个性特点,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第五,人 际和谐教育。人际和谐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交往艺术,在群体中与人和睦相 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已;善于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才干,达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第六,积极适应教育。积极适应教育是使大 学生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 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 的方法与策略,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开发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其正常有序地运转,既要有认识和知识的准备,又要有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 法。其主要途径是: 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作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 程计划之中,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围绕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 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易于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及咨询工作。 第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个以提高教育心理素质为 核心统帅各科教学的总纲要。该纲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使其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开成一种 协同效应,从而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 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各科教学的现状,这是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及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实现功能互补,以取得最 佳的整体效应,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途径及重要补充,也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个别教育的主 要方式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中心等形式予以具体实施。
综上所述,为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的困扰,适应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挑战,培养其健全人格,促成其全面发 展,适时在我国高校中普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学生 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健康被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