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5-11 08:49
引言
科教兴国,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先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实现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重视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育是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跨入新世纪,面临新形势,此项任 务尤为重要,也更为迫切。
当今时代,教育几乎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对教育产生了 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期望,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学生教育问题 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教 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所在。教师作为教育者,以塑造人的灵魂 为核心,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优良的个性品质,以及相关的心理健 康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基础。
从教师队伍现状来看,广大教师待遇日益提高,地位明显拔高, 生活现状大为改观。但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仍很差,个人生活质量低 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个人生活压力感,工作危机感日益加剧,引发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个性不健全,滋生 许多身心疾病,且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 个体发展的自身需要,是加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1目前.广大教师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不平衡心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久居校园,环境 闭塞,信息不畅,交往贫乏,工作辛苦,生活清贫。使得不少教师心理 发生蝉变,出现了诸多不良心理:二是自卑心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 师觉着地位低下,收入相对微薄,环境恶劣,前途迷茫,个人思想消 极,情绪低落,自我封闭,甚至自惭形秽。三是攀Lt,b理,教师普遍存 在的一种心理。看到与他人之间经济收入、家庭生活、个人消费、贫 富差距日益加大,内心极度不平衡,“这山望那山高”,无心工作,牢 骚满腹,怨天尤人,发泄私愤。四是嫉妒心理,吃惯了“大锅饭”,拿惯 了平均主义,在竞争上岗,按劳取酬的新体制下,个别能力较弱者, 看到同事收入高过自己,业绩胜过自己,内心不舒服,故意打击先 进,敌毁他人。加之自古“文人相轻”导致教师群体关系紧张,有碍团 结,致使个人心力憔悴,身心健康每况愈下。五是腐化心理,部分教 师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冲击,个人人生观、 价值观扭曲,不安心教学,不愿当教师,个人生活信念迷失:或沉迷于赌博、酗酒、社会事务;或从事第二职业,搞家庭经济建设;或收敛 学生钱财,贪污学校公款;或结交社会闲杂,参与封建迷信,甚至违 法犯罪活动:或伺机跳槽升迁、下海经商……玷污教师形象,败坏学 校氛气,亵渎教育圣殿。六是缺乏教育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 师清高骨傲,盛气凌人,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个性品质,无视学 生人格,任意发泄情绪,动辄辱骂、体罚学生。缺乏师生情感交流,抹 杀个性,只教书不育人,重师道,轻合作。师生关系紧张、敌对。七是 缺乏创新意识,不少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抱残守缺,安于现状, 喜静怕动,求稳怕乱.面对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心动行不动,方法老 一套,穿新鞋走旧路,工作无创新。八是人际交往障碍,教师长期处 于封闭环境,工作单一,不少中老年教师喜静怕闹,性格孤僻,自私 狭隘.部分新上岗教师人际交往范围狭小,处世经验欠缺,办事效率 低下,社会适应性差。九是自我身心保健意识差,广大教师从事繁重 的脑力劳动,长期伏案工作,身体缺乏锻炼;加之工作环境差、条件 简陋、生活营养不良,教师普遍健康状况很差。出于经济、医疗条件 等因素很少有意识的主动定期检查身体,由生理疾病引发心理疾 病,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教师群体中发病率高,死亡率上升。
2教师不良心理成因分析
2.1职业因素自古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有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低下最光辉的事业”等赞誉。这说明教 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是智慧的化身,教师是做人的楷模。现代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愈加升浮,一名具有强烈责任感、事业心的教 师,时刻面临新的职业素质要求,诸如职业道德素质、个人知识贮 量、教育情感、个性品质、教育教学能力、社会适应力等。教师在理想 与现实的矛盾统一中,在得与失的默默耕耘中,内心时刻潜藏着生 存的危机感、就业的压力感。
教师在好多时候必须压抑自己的自然本性,改变已有的生活方 式,放弃某些兴趣爱好,掩饰自己的情感。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欢乐、 幸福与笑脸:痛苦、忧愁与悲伤只能留给自己。久而久之,便成为引 发各种身心疾患的心理诱因。 教师长期超时超荷劳作,广大农村教师半耕半读,家事、校事、 身外事,事事要分心,在个人有限的精力下,长期繁重的脑力、体力 劳动,加之生活清贫俭朴,容易滋生身心疾病。
2.2角色因素一名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学校可能是科任教 师、班主任、同事上下级,在家庭可能是丈夫、妻子、父母、儿女,要 将各种角色扮演好,实属不易。多重角色在时间、精力分配上产生矛 盾冲突,必然给他们带来精神上、心理上、体力上的巨大压力,长期 角色冲突,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2.3环境因素教师个人收入相对低廉,待遇微薄,条件艰苦,工 作繁重,不少地方仍有拖欠、少发教师工资,甚至搞各种摊派,这些 做法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广大农村教师远离现代信息,环境交 通闭塞,与外界缺乏联系,各种现代信息不能及时获取,导致教法陈 旧,很难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实生活中强烈的不平衡心理, 致使不少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困惑中,无 法安心教书育人,工作责任心、教育事业心欠缺,思想消极,容易自 我丧失信心,迷失生活方向,甘于自我腐化堕落。
2.4个性因素由于教师的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在同一 环境下,各人的社会适应性强弱不同,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容忍力不 等,从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倾向。那些性格孤僻,不善与入交 往,消极悲观者,往往成为心理不良,个性不健全的独立个体。
2.5生理因素部分教师,尤其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身处农村学 校,生活状况较差,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加之个人自我 保健意识不强,或经济状况所限,致使各种职业病、生理疾病得不到 彻底根治,深深困绕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2.6家庭因素不少农村教师由于职业性质、生活状况、经济收入 等原因,导致家庭矛盾时有发生,诸如:子女上学就业、亲属或亲戚 朋友身患恶疾、家庭收支、家庭住房等等。个人家庭生活不稳定,使 其承受着他人无法品味地精神压力,甚至忍受着痛苦与不幸的煎 熬,这便成为引发各种身心疾病的直接诱因。
3具体对策与措施
3.1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的外部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 府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内部 硬件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设施,美化校园环境,净化社区育人氛围。
首先切实落实中央政策,保障教师的一切合法权益。任何部门 或个人,在国家规定教师所享有的一切合法权利与利益面前,不得 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必须严格遵照《教育法>、<教师法>以及相关教 育政策法规,以法治教,以德治教。切实保证广大教师享有自身的合 法权益。 其次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惩治教育腐败。当前随着市场经 济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机制转轨,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育 行业也出现了腐败分子。小贪巨腐,无不沾染着广大普通教师的血 汗钱,使原本圣洁的教育殿堂也成了腐败的侵蚀之地。教育腐败严 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挫伤教师教育情感。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与 当地行政、检查、司法部门通力合作,严厉打击教育内部的腐败行 为,彻底整治教育行业氛气,还教育天地一片蓝天。 再次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改善学校的心理环境。当地政府和学 校要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住房条件,逐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 遇,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稳定师心,顺应师意。干群之间、 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关照,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 教育教学氛围。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教师的心理需要,关 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家庭状况: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加强 交流。 各级管理学校还要以实际出发,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绿化美化 校园,营造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条 件、住房条件,加强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教育职能。
3.2广大教师要强化自我意识,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一方 面正确对待挫折。当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家庭生活中遭受挫折时,要 有正确的心态,正视困难,调整心理,用坚强的自信,化痛苦为勇气, 变压力为动力,走出心理低谷。一方面学会角色转化。面对个人承担 的各种社会角色,在不同场合要扮演不同角色,及时调整心态,适时 改变自我角色。平时多与人交流,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注重提高应 变性、灵活性、适应性。另一方面培养健全的个性。在与孩子们共同 生活成长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注意 克服主观独断、清高自傲、孤僻狭隘、怯懦自卑等不良心理,积极培 养乐观豁达、平易近人、和蔼友善、勇敢自信的个性。
3.3加强师德建设,塑造教师新形象首先强化教师职业道德 感,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学校要把教职工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针对教师群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 教育,根除教师中的闷气、怨气、死气。对青年教师加强引导,激发他 们的教育热情,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其次广大教师 要加强自我教育。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自身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增强拒腐能力,提高自身修 养,增强自身免疫力,培养健康和谐的个性心理品质。再次勇于创 新。在教育教学中要乐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探索,开拓进取,积 极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求异思变,标新立异。让思想永远处在运动 之中,让强烈的求知欲充斥头脑。心理不死,心理永洁。
3.4加强教师心理卫生指导一是要对广大教师开展心理卫生 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录相 片、墙报、宣传栏、知识竞赛、讲座、图片展览等。让广大教师了解心 理卫生知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养成自觉进行自我心理保健 的良好习惯。 二是要及时了解教师身心健康状况。学校要对广大教师的身体 健康状况定期检查,预防为主。同时要通过座谈、调查、专家咨询、心 理热线、、工作反馈等途径与方法了解教师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 况,并要弄清成因,提出解决办法。 三是要加强有心理障碍教师的心理调适与矫正。对于出现严重 不良身心疾病,影响正常工作,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者,及时给予帮 助,调整工作岗位,创设宽松环境,咨询心理专家,疏导不良心理:过 于严重者,劝其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寻找心理医生症治,直止恢复 健康。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不仅学校、教育 部门、当地政府要关注与落实,而且全社会都要来关心与支持,形成 一种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从而保证广大教师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