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刍议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5-11 09:05
心理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企业管理者能否 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尤为重要。因为管理者是通过自己 的活动对下属施加影响来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所以管 理者心理健康与否、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管理活动 的成败。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只有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正常还不能算是健康。 健康的含义还应当包括思维等心理活动的正常、个性的正常 与行为的正常。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既没有身 体上的疾病与缺陷.又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 能力”。心理学家所做的大量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人的健康状 况是一个整体。身体的状况与心理的状况相互影响。身体缺 陷和长期患病会影响心理的健康和个性的发展,心理状况也 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会导致特定的身体症. 状,诱发疾病,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也常常与某些身体疾病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这样的考虑,判定心理健康正常 与否的基本标准就是同等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的 一般模式,即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或行为,如果是同等条件下 大多数人所具有的,那就是正常的.作为这种心理活动、情绪或行为的背景和基础的个性也被认为是正常的。从而,具有 这种心理活动、情绪或行为的人心理就是健康的。反之,若一 种心理活动、情绪或行为只是少数人具有,那就认为少数人 偏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模式,他们的个性也与众不同。当然, 与众不同并不是讲他们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变态者。因为 要确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仅仅知道他的心理活动、情 绪或行为是否偏离一般模式还远远不够。虽然这种偏离有可 能是心理不正常的标志.但它并不是必然的。偏离有两种情 况.一种是高于一般水平。一种是低于一般水平。显然,如果 说低于一般水平是社会所不期望的,因而可以被看成是心理 不健康的标志,那么高于一般水平应当是社会所更期望的超 常,不能简单地被看成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为此,心理学家 提出了判定人们心理健康与否的直接标志:是否具有可以对 自身或社会产生直接伤害的行为表现:是否具有会造成个人 内在心理伤害的消极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在1957年合著出版的 《变态心理学》一书中列举了十条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 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 作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和谐与完整;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 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集体要 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 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管理者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 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中突出的问题。近70%的管理者感觉 自己的压力较大、死亡率最高的人群是30至50岁的企业 管理者。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社会角色使这些人不得不在外 人面前努力表现出良好的形象.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许多 苦衷和无奈,无处诉说只能独自忍受。加之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本身巨大的压力、竞争、劳累,常常使管理者们身心疲惫, 难以承受,比常人可能遇到更多的心理应激:二是由于管理 者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过于自卑的人,在工作中有时会以强 势的姿态出现.喜欢一意孤行实施自己的管理行为,愿意被 管理者屈服于自己.有一种居高临下、唯我其谁的心态;过 于自恋的人.则喜欢自我表现,凡事以我为中心.从自身利 益出发.对他人缺乏善待和理解,富于攻击性,貌似自信又 惴惴不安.容易有空虚抑郁之感;而过于强迫的人在工作中 过于追求完美总会觉得到处都是不完美的,产生焦虑烦恼, 且极容易将这种情绪迁怒于下属,致使工作气氛压抑沉闷, 工作效率不高。
作为管理者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可以 通过强化心理素质锻炼.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来实现。
1.培养自我认知及认知他人的能力
首先.管理者只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才能准 确的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认知要求管理者从多方面、多途径 了解真实的自我。既从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周围了解自己, 又要从自己整个的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来了解自己;既要了 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也了解自己把握 周围事物、认识周围人群的能力:既了解自己的身体、心理 特征.也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品德,了解自己的优势、弱 势、能力、兴趣等。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 解。正确的自我认知,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并对自 己的行为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 重要的。
其次,管理者要有认知他人的能力。一般而言,管理者容 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他人能力。作为管理者,倘若在解 决实际问题时.认识浮浅、思维偏激、态度武断,甚至是扑风 捉影.必然会出现决策错误。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是、缺乏良好 心态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主观臆断,轻易否定他 人。用人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慧 眼”,且养成换位思维的习惯,客观用人评价他人,不断提升 管理能力。
2.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指领导者忍受挫折。保护自己心理 健康.维持正常适应的能力。虽然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 的,但是.挫折在不同的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影响却可能 迥然不同。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耐受力会有天壤之别。有 些人可以忍受经常的、严重的挫折,对于引起挫折的客观 条件表现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而有些人往 往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这是由挫折耐受 力不同造成的,挫折程度越深,其能力强弱的反映也就越 明显。对于管理者而言应当正确认识挫折,且采取适当的 方法妥善处理,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直至取 得最后的成功。
3.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
要通过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来增强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的能力。思想意识修养水平高的人,即使在突发事件面前, 也能处事不惊,保持常态.妥善处置;而“冲动”型的管理者 在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时.语言、行为都会出现非 理智的表现。在工作中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放宽心怀去看待事物,以冷静和理 智的头脑去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 行为。
4.培养人际沟通的能力
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讲.即是管理的本质。管理者离不开 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的沟通能够使交流 的双方充分理解,达到共识。
首先,作为管理者应树立有效沟通意识。通过沟通有效提 高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消除成员之间的相互抱怨、猜忌,提 高整体的战斗力。
其次,管理者在进行沟通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沟通 前一定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沟通是在有矛盾冲突的情 况下进行.也一定要先安抚沟通对象的情绪,只有在心平气 和的状态下沟通才会有效果。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应冷静 应对.必要时不妨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管理者在沟通时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在与员工 的沟通过程中,应该主动听取意见。在听对方讲话时一定 要专心致志,也不要表现出不耐烦,随意打断对方的讲话。 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达到更好地与之交流、沟通的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