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6-18 08:37
     伴随社会飞快发展,科学技术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剧烈,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 杂,“人类进入了情绪重负的时代”;而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大学生,有面临诸如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任务 的不适应,对专业和职业的艰难选择,交友恋爱中出现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等特殊问题,给大学生带来 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毋容讳言,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的人数,也日见 增多。这不仅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妨害校园的安定,也影响社会的和谐。为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高等院校迫在眉睫的要务。 本文试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点初浅的探讨和分析,并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些建议。
     1、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和分析
     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成熟而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的大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情绪很不稳定,心理的 矛盾和冲突原本时有发生;而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变革、竞争的剧烈,有会使大学生的心理受到更加复杂、更加 强烈的冲击,从而激化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些内心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及时疏导,有效解决,就会造成心理 失调,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1 因对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多数中学生住在家里,不少人正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饮食起居全由父母安排,除了学习,凡事不用操 心。进入大学,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都要自理,这对缺乏自主意识和独 立生活能力的部分学生,确有一定的困难。这种变化容易使一些大学生茫然无措,惶急不安,焦虑终日,也有个 别学生因此离校出走或休学退学。
    1.2 因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中学生学的是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大学生不仅要学 习经典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专门技能,还要学习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成果。学习内容多、范围广、要 求高。 中学生学习是以老师的讲授、灌输为主,依靠做习题巩固知识;大学里,课堂讲授时间较少,学生自习、阅 读、钻研的时间较多,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 有些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新的学习环境难以适应,时时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从而产生厌学、自卑、郁抑 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患上考试恐惧症。
   1.3 因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学生交往的对象往往局限在师友、父母、亲戚,关系也相对单纯,彼此比较熟悉、亲密。进入大学, 交往的范围扩大到学习、生活、娱乐等场所,接触的又是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脾气 性格互有差异的陌生人,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独立地、主动地与各种不同人交往,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由于交际能力不够,交际技巧欠缺,交际意识不强,往往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有的自我封闭,不肯主 动敞开心扉;有的存在较强的戒备、猜疑心理;有的表现出埋怨、妒忌的情绪;有的独来独往,远离群体……这 就会造成人际关系失调。不良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紧张和压抑,从而产生种种的心理问题,高傲、自卑、孤独、 恐惧、无望、忧伤等心理体验会时时光顾。如不及时克服,就会形成抑郁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 导致人际冲突,出现反常行为。
   1.4 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不少学生对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活,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抱有不切实际的想象和过高的期盼,患有“经验缺 乏症”,一旦进入大学,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人或事,与其想象和期盼形成强烈的反差,又 不能客观分析,正确对待,就容易感到困惑、迷惘、沮丧、失望,导致情绪低落,行为消极。 另外,有些学生盲目追求“自我完善”,对自我成长怀有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而这个“理想的我”与“现 实的我”往往发生矛盾,当“理想的我”的美好愿望未能实现时,不能正确对待“现实的我”,就会产生失望,羞愧,痛苦的心理体验,感到自卑,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
     1.5 因就职择业艰难而造成的心理问题。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职择业艰难,这是客观现实。特别是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生产低迷,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又由于我国毕业生就业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种种就业歧视还时有出现,就业竞争十分剧烈。毕业生的就业期盼值 与实际情况反差较多。据调查,近几年,部分毕业生对人才市场充满困惑,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诸多矛盾心态; 感到迷茫、焦虑、失望。个别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择职就业遇到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道路。在读大学生普 遍“对未来的前途担忧”,常常处于焦虑不安,惶急浮躁的心理状态中。
     1.6 因恋爱和性的困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虽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是思想还未定型,心理还不够健全,感情容易冲动;又对性知识还缺乏 正确、科学的认识;大众媒体对恋爱,性的夸张描写和渲染,使正在青春发育期的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受到刺激, 思想上产生误导。这一切,使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恋爱行为偏离正轨:早恋、单恋、三角恋,过早性行为、畸 形性爱、早孕等等。这一切都会使大学生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如婚前性行为后,大学生经常感到羞耻,懊悔,忧 惧,贬责自我或指责对方,甚至互相怀疑对方的品质;担心怀孕和人流的痛苦、受处分;忧虑今后婚姻不能再选 择,怕事情暴露,疑惧自己和对方的未来。个别学生因恋爱受挫,感情纠葛产生轻生念头,出现自毁行为。据调 查,某学校就有一男生因争风吃醋,刺死另一学校的男生;有一女生因失恋在家中服农药自杀。
     1.7 因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形成的心理问题 部分大学生认为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满足,生理上也渴求休整。新的奋斗目标又未确 立,于是感到茫然、空虚、消沉。他们要“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追求快乐”,于是,在宿舍里抽烟、喝酒、打 麻将;或沉溺于谈情说爱,迷恋于舞场歌坛,或热衷于上网游戏、聚众赌博……。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必然影响他 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形成冷漠、狂躁、迷茫、虚无是他们的心理特征,如不及时克服,有可能走上歧路。
    1.8 因贫困压力而引发的心理问题。 事实证明,贫困是妨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贫困家庭的学生,特别是一些特困生,面对丰富多彩的 物质世界,面对富裕家庭学生的高挡物质享受,如不理智分析,正确对待,就会构成复杂的心理压力,产生种种 心理问题。有的羡慕富裕学生的高档享受而又无法企及,就会感到失落和无奈,甚至嫉妒;有的悔叹生在贫困家 庭,甚至怨恨贫困的父母;有的由于自卑和猜疑,使他们远离集体和社交活动,终日处于孤独、抑郁烦恼和焦虑 的阴影之下,如果不及时克服,有效宣泄,个别人会导致对社会不满,对人们充满敌意而爆发反常行为。
     2、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采取如下措施:
   2.1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通过心理咨询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他 们心理素质的目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心理困扰,开发良好潜质;指导学生理智分析客观现 实,正确对待自我,改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2.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各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 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内化为正确的思想观点和 良好的心理素质。
    2.3 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交流学习心理、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 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学会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措施。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有助于培 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2.5 加强生活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都雄辩地证明,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人们的心理有直接影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 习惯是形成良好性格、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学校应该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加强对学生的生活辅导,培养他们 自理、自律、自控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休息、文娱和社交活动,使生活有规律。教育 他们少饮酒,不吸烟,不通宵上网,不沉迷于谈情说爱,不常出入酒吧舞厅,不参加赌博,不搬弄是非,更不聚 众斗殴……,这样,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就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养就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