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探索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7-21 17:15
        对于一个手捧着高考入学通知书来校报到的新 同学而言,他们的心情是激动的,情绪是振奋的。他 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头脑中编织着 一幅大学生活的美好蓝图,其想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然而,当生活初步安顿下来,正常的学习生活开始 后,激动振奋的情绪往往被新的困惑所取代,在适应 大学新生活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这些问 题处理不当,便会陷入苦闷的焦虑中,甚至于影响学 习和生活。本文就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做一定的探索,同时也是自己在担任几年大学生班 主任期间的一些体会。 常见在校大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变化: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中学生和大学生在生活环境方面存在着明显的 差别。中学生基本上是封闭式教学,中学生的生活范 围较窄,在家门和校门两个点上活动。家长为孩子能 逐级升学,从幼儿园到中学,对孩子生活的一切,如 衣、食、住、行实行“四包”;近年来,中学生多为独生 子女,在家是重点保护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 “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佼佼者,多数还 没有完全独立生活能力。象有的新同学不会洗衣服、 叠被子,甚至不会花钱,这就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 大学生活方式的特点是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大学生 多为住校生,新集体成为生活的主要环境,上课无固 定教室,自习无固定地点;远离亲人,生活完全靠自 己安排,生活费自己支配,好多生活上的问题自己做主解决。他们面对的是新环境、新生活、新伙伴,要和 陌生老师交往,别人不在以自己为中心了,这就使有 的大学生陷入无端的苦闷中,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 尽快适应大学生的生活模式,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 能力,不仅是适应环境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所必需 的。在生活上,要设法强制自己去做那些必须做而原 来没有做过或不会做的事。刚开始不会干没有关系, 虚心象别的同学请教或者模仿别人的样子做就是 了,重要的是主动学着干,不要期望别人照顾或依赖 别人。谁都不是生而知之,什么事情都可以在干中学 会的。熟能生巧,只要能坚持下去,一定会越干越好, 信心会逐渐增强,你也就成为生活的主人了。要养成 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独立性,同时也要提倡艰苦 朴素、勤俭节约。
      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特点与中学发生了许多变 化。中学生时代,学校制度严,管得紧,课程安排很具 体,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天天 与学生在一起,相对固定。学习内容不多,作业不少, 多数课程是数年“一贯制”;老师安排学习及活动内 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大学的教学方式可就不同 了,教师每天上课时来,下课时走;课程种类多,内容 深;教师上课只能指导性地讲解和释疑,上课很少提 问题;学生以自学为主,有的课程作业多,而有的课 程作业却很少,学习自主性强,学习计划的安排、选 修课程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分配,都要根据情况自己 来决定。
        所以大学生要主动适应听课与自学相结合的学 习方式。在学习态度上,从被动随从转变为主动自 觉;从中学那种“保姆式”学习,转变为自主自学;从 单纯地追求分数高低到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学会 自学和有效地学习,善于抓住学习重点,学会自我督 促和自我检查,保证专业知识学的精深,兼顾其它方 面的广博;珍惜获得学习的机会,主动培养学习专业 的兴趣,热爱专业,坚定地迈开大学学习的第一步。
      三、理想目标的变化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阶段, 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知之不多,对未来的设想总是带 着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尤其是 对于那些过去很少离开亲人,远行千里来上学的大 学生,由于人地两生,又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思想 准备,很快便会感到不适应。七八个同学挤在一间十三四平方米的小宿舍里,宿舍的卫生靠自己打扫;去 图书馆看书,还有抢座位,同学之间很少互相关心, 多各顾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时完全变样,有的学生感 到大学生活十分单调,不仅学习、生活不适应,就连 当地的气候也有点不适应。时间一长所有的快感逐 渐被厌倦、孤独和一种眷恋之感所替代。他们会感到 生活没意思,吃饭不香、思念家乡和亲人、留恋中学 生活。
     一般来说,这些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 度,经过调整无法摆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情 绪,就说明存在心理问题,就应该尽快摆脱它。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当代大学生 是跨世纪的人才,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重任。 每个学生都应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 同时代的历史使命联结在一起,才能谱写出壮丽的 人生诗篇。因此,进入大学后,要面对现实,根据现在 所学的专业,重新确立奋斗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把 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专业学习结合为一体,激 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大学生在学 校求学期间,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本专业在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培养专业兴趣,刻 苦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将来才可能在该学科领域有 所作为,才能在科技与人才的挑战与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
        3.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大学生应克服 学习上的自卑,争强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与挫 折,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一分辛苦一分才,一份耕 耘,必然会有一份收获。所以,要惜时如金,长计划, 短安排,排除干扰,全身心的学习,就一定会取得优 异的成绩。
         4.端正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上大学后自认为有 了保障,端上了金饭碗,而从此失去了奋斗目标,丧 失了学习动力,使学业成绩下降,这种现象特别在新 生中容易产生。所以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只有树立 明确的学习目标,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才能创造良好 的心态,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老师尤其班主任 连任好几年,天天相见,学习上有老师的指导,生活 上有家长关心照顾。同学问相处的学生。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尊师爱生的情感基 础上,以传授知识,交流思想,陶冶情操为中心的。师 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谈心,谈心的内容是丰富的,包 括学术观点、国家大事、个人前途、兴趣爱好、家庭和 生活琐事等等。师生之间相互信任,以诚想见,交往 多了,必然关系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师生之 间隔膜消除了,于是学生就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讲 给老师听,渴望获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 精神需要恰好是教师作思想工作的有利条件,只要 教师用心,善于从交谈中发现疑团,捕捉教育时机, 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 能作到知人善教,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以上是笔者对高校教书育人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之,对高校教师来说,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 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教书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 过程,而只有认真育人,才能更好的教书。此外,研究 和探索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进 行自我教育,自我充实,真正作到言传身教,为人师 表,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 更多更好、又红又专的新世纪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