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时光,如沙滑过指尖,留下的是空白,现在的日子,却是我最渴望逃避的。",
"自己就像一张白纸上孤单伫立的火柴人,单调的线条,单调的黑色,无论怎么拼命用手势表达,流泻出的总是覆盖心灵的孤独,无论怎么拼命呐喊,从喉咙喷射出的总是淹没思绪的寂寞。"
很难想象,以上文字分别出自初一、初二学生的作文本上。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写满快乐体验的作文本,突然一下子被一种压抑的氛围替代了,其中充斥着香烟、酒精、死亡··
据南京疾控中心对南京市13 个区县、56 个学校的 7161 名在校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南京地区中学生中患抑郁障碍的达到14.8%。现在的孩子,真的如此阴郁了吗?
现状一∶
责任来自家长和社会
除了在写作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外,青少年也确实把"并不快乐"的感觉付诸笔端。
最近对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孩子认为自己并不幸福。
"现在的家长养孩子就像养宠物,不听他们的意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孩子的一切,但这些往往是家长的感情宣泄,并非孩子想要的。"这时,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认为自己并不幸福。
另外,家长在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时候, 通常不会回避孩子。从小生活在"大人圈"里的孩子听到太多泄愤的话,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体现在文字中也就是一种灰暗、消极的调子了。
其次,在某些作文大赛中,颓废、阴郁,让人不知所云的语句成为主流, 而社会的浮躁又使得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急功近利起来, 于是他们刻意模仿这种风格的文字。久而久之,整个人也容易朝这个方向发展。
只有"入世",才能变得积极
文字上的改变并不难,可孩子们消极的心态该如何改变呢?
学校和家长可以配合起来让孩子进行一些体验活动。一个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做过这样的试验, 给一个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却时常感叹自己郁闷的中学生 50 元钱,
让他过了3 天在外打工的生活。几天下来,他 3 次被辞、挨了3 顿打,艰难地完成了任务,也从中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变得积极起来。
必须让孩子真正目睹、触摸社会,而不是关在屋子里闷头空发牢骚。当然,学校和家长在放手让他们体验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保护, 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面对人生。
另外,家长也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凡事多和孩子商量着做。而一些青少年的写作赛事,也应该转变思路,多倡导积极向上的写作模式 别逼着孩子往 "抑郁"这个"怪圈"里钻。
现状二∶
四成孩子有过轻生念头妈妈、爸爸,对不起!我没办法,我只能这样。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差学生,您和爸爸那么辛苦,我让您每天都生气……"这是一名13 岁女生的遗书,而和她有一样想法的孩子在如今的学校里还大有人在。"有人曾在某小学的一个班级里做过调查,班里的 54 个人中,有 2/3 的人承认自己有过自杀念头。而在这个班里,还有两个孩子由于早恋问题被老师发现,告诉了家长,于是双双选择了自杀。
同时,还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已成高自杀率国家,其中,25%的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则显示,19%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罚,18%患有心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最容易诱发自杀。
现在的青少年中,自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早恋问题是重要诱因。由于情感缺失,以及青春期对异性特殊的好感,很多孩子过早地迈入了"爱情"的门槛,而一旦两人之间的"秘密交往"被老师、家长发现后,孩子面临的往往是一顿臭骂、甚至责打,这时,他们很容易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次,学业上的压力也会让他们选择轻生。温方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学习好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通常背负着更大的压力,一旦由于自己的某次考试失利,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预感到不会得到称赞,就会觉得"没面子",继而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
最后,人都是有死亡冲动的,一个成人在自杀前会有很多的顾忌,如妻子、孩子、父母等,这些因素有可能使他有了生存的勇气;而一个孩子则不考虑这些,尤其现在的孩子身上缺乏一种责任感。在他们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很可能会不管不顾地选择自杀。
在国外,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接受到"生命教育"、"责任教育";而在我国,这方面的课程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温方说,作为家长和老师,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命的意义。这些教育完全可以贯穿在游戏中,比如,给孩子装上水袋,让
他们扮成孕妇, 真真切切地体验一下母亲怀他的时候是如何辛苦地过来的,也让他学着珍惜自己的生命。
现状三∶上百名青少年想变性
"老师,我快上初中了,我想以另一个性别进入新的集体";"我不知道自己该是男孩还是女孩,我是该做手术还是该改变自己的行为?"……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不时会接到孩子打来这样的电话。从今年年初到 8 月份,打电话咨询变性问题的青少年已经有上百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八九岁。而在前两年,这种心理问题是他们作为专业人士未曾遇到过的。
案例∶我就是想当男孩子
11 岁的蒙蒙一脸认真地对记者说∶"从小我妈就把我当男孩养,穿的衣服、剪的发型全是男孩子的,长大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变成了女孩子。我不喜欢梳小辫,也不喜欢跳皮筋,我还是想当男孩子。"
在青少年中,和蒙蒙有同样想法的孩子并不罕见,有的女孩到了青春期该发育的时候,会拿布给自己束胸,把胸部绑得血肉模糊。不只是女孩子想变性, 不少男孩子也想把自己变成女孩子。 比如,一些男孩在进入青春期后害怕出现喉结变大、 声音
变粗和长胡子等生理变化,于是就想办法掩盖自己的这些特征, 比如刻意细声细气地说话或是刮掉胡子,他们希望自己仍像青春期前一样,和女孩没多大差别。
家庭教育是最大诱因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早期教育。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既想要男孩又想要女孩,于是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很普遍,比如给男孩子梳小辫、穿裙子;给女孩子留板寸等。而孩子为了求得家长的认同,也会刻意地模仿一些异性行为,时间一长,他们的行为也变成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定式行为";而到了青春期,当第二性征和惯常行为发生冲突的时候, 会让他们产生困惑,分不清自己的性别。
另外, 社会对女性男性化的褒扬使得一些女孩子想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赢得大家的喜爱;而学校里,尤其是小学中女老师比率的绝对优势,则造成了一部分男孩子习惯用女性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同时,电视里、网络上对于某些变性明星的宣传也让这些孩子明白了原来性别是可以通过手术改变的,并天真地动了这个念头。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面对孩子们天真的面孔和"变性"这一令人咋舌的愿望,家长、学校和社会该作何反应呢?首先,家长应该调整自己的态度,不要有任何的性别歧视。这其中,除了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之外,也不要重女轻男。 比如别在男孩子调皮捣蛋时对他们说∶
"你干嘛就不是个女孩啊!"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
学校在孩子的性别认同上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老师可以组织些群体活动, 让孩子在活动中扮演与他们各自性别相符合的角色,或是进行"男孩宣言"、"女孩宣言"之类的活动。
最后,还需要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肯定。使他们由"接纳"自己上升到"悦纳"自己,即高兴、勇敢地接受自己每一点成长。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一、初二学生现象
学习抛弃型
这种现象是"初二现象"的首要表现。"学习抛弃型"学生,自称"天不怕地不怕,更无畏老师打电话",自以"摸透"了老师脾气,好摆谱,搞恶作剧,玩手段,油嘴滑舌。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惯以无所谓自居,学习抛弃型是"初二现象"最棘手的表现之一,是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的头号"敌人"。
学习沉默型
沉默是"初二现象"又一重要特征。一句话∶学生变得不爱发言了。课堂沉闷,学生不主动,少发言,内心深处缺乏与教师坦诚交流的愿望。这时候,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的严重现象。简单讲∶有学生掉队了。这类学生颇似"无人问津的小草",他们会用破罐子破摔的举动来对待学习
学习逃避型
这是"初二现象"最为极致的表现。学生不仅掉队了,而且想听都听不懂了。他们逃避知识,由于听不懂;他们逃避教师,因为不愿听;他们逃避责任,源于无颜见父母;他们逃避自我,基于不愿剖析自己。逃课虽少数,但后果严重。
心理特征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转折期,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
正值 14——15 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主要特征体现在想的多,坚
持做的少、情绪不稳定、意志不坚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这个时期的学生大都具有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的特征,对异性关注、倾向独立,想脱离家长的管束。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争吵、抱怨、埋怨、冷战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干扰很大。一对父母争吵时孩子身处其中,然后对母亲说∶"我长大后不结婚了,因为婚姻是如此可怕。"大家看家庭环境多么重要。此外我想说的是父母难免不吵架,但必须有一个原则∶家庭矛盾尽量避开孩子,更不能把孩子拉入其中。
2、学校教育
进入中学学习新鲜感的减退,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学校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
3、社会环境
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影响期,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
4、学生主体
遗传基因;没有良好的习惯;学生自己的不够成熟;逆反心理;不合群;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5、家长与学校缺乏联系、沟通
学校老师惯以告状式与家长联系,家长不能正确理解老师"告状"的寓意,学校、家长脱钩严重,使教育成为 5+2=0 现象。
下面以第 5 个问题为例给家长朋友们分享个真实的故事∶
因为工作,凌凌妈妈在凌凌上初中时把凌凌送去了外地上学。去年 11月15 日,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说学校在 20 日开家长会,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尽量能够参加。凌凌妈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赶到学校参加了家长会。由于孩子升入中学这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缺乏父母的教育与管理,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老师逮住妈妈把孩子和妈妈好好数落了一翻,妈妈非常感激老师反映的实情,但是心情非常沉重,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的。桌上摆满了饭菜,可凌凌没有在饭桌旁,他独自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听见妈妈回家的声音,他飞快的跑出来, 问∶"妈妈,今天家长会老师给你说什么了?李老师给你告什么状了?妈妈,快说"。妈妈在进屋那一瞬间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妈妈微笑着说∶"孩子,老师都表扬你了,说你很不错"。"不可能!"孩子立刻非常肯定的回答了。"真的"妈妈说"凌凌,今天,妈妈非常高兴,不只李老师表扬你,其他老师也都表扬你,说你很有爱心,善于帮助同学"。凌凌用怀疑的眼神一直看着妈妈。妈妈接着说"凌凌,老师还说了,你每天早上上学太早了,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冬天到了,天气也变冷了,早上再多睡半小时,稍微晚点到学校,那样会安全一些的,老师让我转告下你。"听了妈妈的话,凌凌怎么也不相信这些话会出自老师的口,凌凌非常清楚自已在学校的表现,也更加了解老师的处事方针,他一定会在妈妈面前告状的。 妈妈文
样说,只是不想让凌凌对老师有意见。凌凌很严肃的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骗我啊,把老师给你告的状告诉我吧,或者你骂我打我吧,我们老师绝对不会只给你说这些的,我太了解他们,不然我就不吃饭了""孩子,妈妈说的每句话都是真实的,是你们老师亲口告诉我的, 老师这样表扬你妈妈也感到非常自豪啊,再说冬天早上天亮的比较晚,你还是稍微晚点去学校,那样比较安全,妈妈觉得你们现在的老师真的挺不错,比以前的老师更加懂得怎么样关心你们, 你说呢?"妈妈再三强调老师的话。"妈妈,李老师真好,今天你去学校以后,我一直没敢出门,知道今天李老师一定会告很多状的,中午回家我肯定免不了一顿打的,没有想到不但没有告状,反而还表扬了
我,妈妈,我真的要改变对李老师的态度了,原来他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坏的老师,快吃饭吧,呵呵,李老师真好。"凌凌非常高兴的这才完全相信了妈妈的话。午餐胃口非常好,吃了2 大碗饭啊。妈妈看见孩子这样高兴,妈妈非常欣慰。可老师的话好
似针扎在妈妈的心啊,但是,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对老师有偏见,有怨恨,对自己有信心,妈妈自己承受着一切,只在心里祈祷,希望凌凌早一天长大,做真正的好学生。
通过这个故事,在座的家长朋友们或多或少都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了一些道理吧,家长与学校不能各行其是,失去联系。再则学校老师反馈给我们家长的信息,我们家长一定要学会采取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减少老师的负面印象,尽量让孩子学会感激老师,喜欢老师,减少告状。特别是如果学生因为老师的告状,招到父
母的打骂,从而一定会非常恨老师的,会有很大的阴影,从而关闭心灵之门,这样就会失去教育的终极意义。
三、进行心理教育,学校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初二学生以上的心理行为特征及表现,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人格, 恢复或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和性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预防性犯罪。开展丰富多彩的
校园活动和家庭活动,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艺提供舞台或机遇,激发其成就感。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建设的优势,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克服学生上网打游戏成隐。
学校要健全管理机制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同时,必须强化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识,建立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四、进行心理教育,家长的对策及措施
只有在认识、情绪、人格及人际关系四个方面协调完善健全的人,才能算作是心理健康的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我们应该充分认
识学校教育在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青少年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高、体健、心美的一代新人。
特别是作为家长,不要把教育全部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 认为家长就是管孩子"吃好穿好给足钱",中国父母名言"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家长的这种意识会成为孩子心理存在严重健康的导火线。当学生犯了 100 次错误时,家长一定要学会耐心的讲解 101次。家长一定需要做到言传身教,对孩子学会尊重与理解, 与家里老人之间的教育口径要完全一致。千万不要实行强权教育、溺爱、放任、脱节式教育、凡事都讲条件,千万注重初二这个年龄孩子的共性实施正确的引导,不要让他们成为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少年"。
在孩子的成长中,人格的形成最为重要。这就要求家长要理性的看待分数,尤其是初二这个关键时期。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会获取到什么样的教育成果,不同的
教育有不同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孩子人生的轨迹。平时要注意克制好白已的情绪, 学
会理解孩子, 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着的真、善、美!
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潜在的每一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赏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时刻激励孩子在人生征途上不畏艰辛、永不言败、奋然前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主动与老师交流,配合,家长看孩子多远,他就能够走多远!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总之,重视和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良性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纠 正心理缺降,防 上学生心理品质分化,保证学
生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生道路,这个理想不是分数,也不仅仅是好大学,而是做一个和谐的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衷心希望各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取得成功,在各位家长配合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下,使每一位孩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