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进行中学生心理辅导,最主要的莫过于要配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状态而进行适当的辅导工作。不仅要考虑个案的生理性年龄, 也要注重心理上的成熟状况,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做出调整。而心理上的成熟状况则包括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言语沟通的能力与习惯, 以及所面对的心理发展上的主要问题。
只有在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从整体上思考学生面临的问题。对于班主任自身,要有能力操作"职业性退行"。即随被辅导的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而做适当的"退行"(regression),以便能配合体会他们的心理状态,用他们的常用语沟通,尽量以同辈的心理与关系相处,增加配合性,取得其信赖与合作。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角色的转换, 班主任在做辅导的时候,将自己放在学生的角色,在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发展状态下思考问题,只有这样,辅导者才能真实感受学生的感受,才能更有效进行交流。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问题不是出在精神障碍, 而是交流受阳引起学习生活的
波动。班主任为了职业上的目的而不是因自己的情绪问题而发生的"病态退行",称是"职业性退行",以示区别。当然,辅导者除了能适当的退行之外,还得时时保持其成熟的心理状态,在"退行"与"成熟"两者之间随所需而适当的来回,以便协助被辅导的青少年能向成熟的部分认同,发生所需的成熟性发展。
对于某些确实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针对病理的性质随着病理的本质而给予适当的矫正。譬如,针对常使用内向性的方式 f 如∶躲避、幻想)去处理困难的青少年,要诱导他们如何能经由言语的表达及行动上的表现而处理其所遭遇的困难,这种学生往往也比较敏感,自我防备也很强,辅导者往往一下很难进入学生的心灵,这就需要班主任从细微出入手,慢慢消除学生的戒备,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情绪说出来。反过来,常用外向性的形式处理问题的青少年(即∶过分以反抗或破坏等负性的行动来应付应激)则协助他们学习以言语表达其困难,经由适应性的行为来处理问题。辅导上的见解是认为过分的内向性或外向性适应都是非适当的反应,尽量能用言语表达, 并能以正性的行为来处理困难才是健康的适应。
应用青少年心理特性辅导学生要能善用他们的心理特性。这要包括他们的伸缩性、过渡性、模仿性、成熟性等等。要能了解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可伸可缩,有弹性∶所表现的问题常是过渡性的,很容易雨过天晴。假如有明显的应激,能把问题除去,预后就好。再者,青少年喜欢模仿,尽量供给好的、正性的榜样,
学生会自然的学习模仿,因此在辅导上要善用。由于青少年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尽量启发本身的潜在优点,帮助其自然的成长。
另外还要善用家庭关系与环境因素,由于少年与青少年们尚未完全成熟,他们仍相当依靠家里的父母,也容易受老师、同学、邻居朋友们的影响,辅导上不但不能忽略,还得善用。 特别是面对家庭或学校有关的环境问题, 单单做个人的心理辅导,还
不够,随时要考虑进行对父母的辅导,甚至施行家庭辅导, 也多与其他老师联系,这样多方面进行改变,才能增加效果。
利用潜在条件诱导成熟是辅导学生的另一点,要能时时考虑如何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不仅要去解决问题, 还要帮他们成长与成熟。辅导者不能过分的保护、照顾, 或供给多余的协助,结果计青少年失掉自己改善成长的机会。 辅导者要做
到名符其实的"辅导",只是"协助"被辅导的人而已。这是做父母、亲戚或辅导
者的共同性的任务。
当然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的复杂性,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方法。但一些基本的地方还是应该注意的,或者可以说,有效利用这些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1、建立友善关系对少年及青少年的辅导成功与否,其关键常在辅导者能否与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少年们也好,青少年们也好,他们通常没有强烈的求医感,多半是被父母带来的,或者是老师自己发现的。由于没有自发求救的动机,辅导工作是否能持续,要完全靠能否与学生建立起好关系。学生在初次和老师交流时多半保持怀疑与警戒,甚至于害怕。辅导者要能主动的表现友善,表示是站在青少年的一边
来帮助他。 而并不是受父母或谁委扦来审判或处罚他, 也不是替父母来管教他们。
虽然要有权威者的风度.但是尽量保持平等相处的同辈 '关系,扮演犹如大哥或大姐
的角色,让他们感到轻易接近。使用年轻人可了解的言辞沟通,争取青少年的合作与协助,要避免压制性的说教或拼命讲道理, 引起青少年们的反感。
2、讨论并澄清保密问题由于学生在辅导时通常是被父母带来或老师主动提议的,他们从头所关心的是他们向你所谈的事是否会转告给父母或其他人知道。为了减少他们的警戒心,一开始就要提起隐私及保密的问题,说明青少年与辅导者问所谈的细节如何保密,而何种内容与要在何种情况下非得转告父母或其他人等。特别是
关系到感情或与性有关的问题, 特别要能注意。 如此交代清楚后,才能进行有用的交谈。
3、多注重现在,少挖掘过去配合少年及青少年的心理。交谈的内容宜放在"目前"的事,特别是年轻人当前所关心的事。为了必要,可适当的追溯过去的情况,但不要像某些分析性治疗似的过分去探讨幼小时的事。特别是青少年们常常不会、也不愿意去谈他们小时的事情,不喜欢被提醒他们曾是幼小无知的小孩。他们的时间取向是"现在",而非是"过去",也不太是"将来"。对他们说来,几年后的事仍是太远,茫茫然而不得知。要把重心放在他们目前最关心的事情上。
4、供给生活经验,促进模仿与认同对年轻人辅导时,辅导者可在适当的情况里特意的谈谈自己小时的情况,或者别的青少年们的生活与行为,帮他们籍此学习生活经验,并促进辅导者进行模仿与认同。这是少年与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很需要满足的心理欲望,特别是缺少父母或其他可模仿的成人时,提供正性的模仿材料就变成为是很有用的辅导工作的一环。模仿材料可以是学生崇拜的某位伟人或者歌星等,哪怕学生心中的是负性的人物,此时辅导者也要注意挖掘人物的闪光点,并提供更为闪光的人物。另外,对于没有父亲的男孩,有了男性的辅导者,可帮助同性的模仿;同样的, 没有母亲的女孩,最好安排由女性的辅导者来辅导。
5、注重父母的辅导与教育情况事实上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和家庭有关,因此心理辅导中也需要用点时间在父母身上,帮他们如何对待及管教他们的子女。因为对他们说来,常常因为没有经验,不知如何管教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青少年的特殊发展状态,与幼儿或孩童有所不同。有不少父母虽然能养育幼儿或孩童,却缺少经验管教少年或青少年,需要指导与协助。特别是青春发育的年轻人对代表权威性
的父母常有反抗性,做父母的不知所从,也容易动情感反应。 由干青少年们都是跟父
母生活在一起,只要父母能用适当的方式管教成长中的青少年,就能发生很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增速辅导的目的。
6、给学生提供不同于家长或者平时教育的教育方式国内作父母的,或者是老师, 甚至是学校的辅导员习惯以讲道理或训导的方式来应付青少年们。因此,有经验的辅导者要避免重复这种认知式的教导,否则与家长没有区别,只是重复同样的一套
方法。班主任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时的教育方式,要站在青少年的立场来体会他们的心情, 替他们着想, 扮演青少年的"代辩者"或保护者(advocate),这样才能得到青少年的信赖。辅导者的职责是先同情、体会,供给帮助, 然后逐渐帮助青少年如何去寻找适当的适应方式,有效地处理问题。假如辅导者又是跟家长或一些老师一样的加入训诫的阵容,火上加油,就不容易建立辅导的关系, 达到辅导的效果。如何能徘徊于各种角色,适当的随机扮演青少年的同辈、大哥或大姐、成熟的大人,是成功地对青少年做辅导工作重要技巧与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