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在青少年期较为突出。"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比较普遍,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过激行为,甚至会危害家庭、学校及其社会。
1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在14 岁左右的时候,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主要表现为情绪偏激、语言顶撞、行为越轨、消极冷漠,甚至以"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等。这种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着干"。逆反心理还表现为对手先进人物和榜样同样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而对于不良倾向却持情感认同。青少年时期,"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笔者曾经碰到一位学生在他的周记中这样写道∶"那些只会死读书,老老实实,什么都听老师的家伙全都是欠揍的坯子。"这些学生把那些敢于同老师作对、经常欺负小同学的那帮学生当作偶像"崇拜"、"追随""。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他们也往往采取偏激的态度,可能反而倾向于阴暗面,而看不到光明的一面。
2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哲学上看,内部原因是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所以,要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应该首先从青少年自身着手。
2.1 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原因
2.1.1 逆反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非常迅速。这个时期,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但由干青秦期体内的内分泌脱相当活跃,甲状腺、肾上腺素水平较高。这些激素促使全身组织迅速发育,促进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随着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思维越来越发达,思维范围也越来越广。他们的思维方向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由单向思维向多向、发散性思维发展,这为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2.1.2 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因素
青少年时期,身体的迅速发育,激素水平的不断增加,对青少年的心理机能和行为表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青少年第二特征的日趋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显著增强, 已能够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一个"断乳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好奇性与批判性等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一时期,他们强刻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设逐步形成,喜欢表现自己,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不同于他人的举动,以引起他人注意;他们的成人意识也逐步萌发并迅速发展,他们积极追求成人的社会地位,并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他们认为自己己"长大","……事事处处希望被当成"大人'看待,渴望自己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立身处世,不任人摆布",不再需要老师、家长的"唠叨",面对老师、家长的教育,他们会感到反感,有意无意地回避。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认知的局限,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遇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冲动、易怒,情绪变化反复无常,经受不起挣折和打击。当这种独立的试探遭到否定,他们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蒙受了屈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种反差往往使他们以理想化或自身的标准来判断外部事物,把客观环境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同时,这一时期青少年在认识上容易出现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这样就产生了对家长、老师的话一概不听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2.2 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因素
2.2.1 家庭因素
家长的素质修养和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与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很大关系。素质修养较差的家长往往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他们往往力图通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价值观来要求子女。他们总会这样说道;"我(们D像你这个年龄时,述能怎样怎样了"。而当他们一且遇到子女做错了事或学习不好,要么唠叨,要么对子女大骂。他们对于子女缺乏必要的宽容和理解,试问这种"三斧头"的教育方式怎能使子女不逆反? 另外,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与就业期望值过高,也会使子女逆反。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值过高,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不顾子女的兴趣和疲劳,给他们过重负担和压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子女对学习的兴趣,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2.2 学校因素
学校也是会引发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①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不重视,某些做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②教育者教育指导思想偏离、素质偏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观念转变缓慢∶③教育者教育方法陈旧、单一,缺乏艺术性、创新性∶④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起不到应有的榜样作用;⑤教育者缺乏耐心和诚意,没有掌握好教育分寸∶⑥教育学生要么三言两语,要么讲一大堆空洞的大道理,无法以理服人∶⑦教育者缺乏对孩子必要的理解、宽容;教育者在情感上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在情感上得到青少年的认同和接纳等等。
2.2.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所不容忽视的又一因素。我们对青少年长期进行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传统教育与当前转型社会中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折射在学生心理上,使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产生了逆反心理。
3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导和调适
3.1 注重家庭疏导,营造和谐家庭
家庭是爱的港湾,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与家庭有密切联系。因此,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家庭中对孩子逆反心理的疏导和调适。一是,对于子女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多表扬,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在他们承受挫折和失败时应多鼓励,多支持,多安慰。二是,对于子女所犯的错误,要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其原因,分析利弊,因势利导,而不能采用打、骂的方法。因为犯错的孩子在其心理上可能已很内疚、自责,需要安慰和帮助,而家长的痛骂和毒打可能使孩子走向反面,产生逆反。三是,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信任他们,切莫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强加给孩子。四是,家长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宽容和理解,设身处地多替孩子者相。要尽量站在核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用维去用考问题,如满到分歧,要多自省,将心比心。五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为了"面子"把错的强说成对的。以上几点如果我们家长都能做到,那么,我们就能营造出民主、融洽、健康、和谐的案庭氛围,也就能有效地疏导和调适孩子的逆反心理。
3.2 提高教师素养,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担负着传授青少年学生知识,培养其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等重任。那么,学校又应怎样疏导和调适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呢?
(D教育者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长期以往也必然引起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反之,同一问题若试着改变单一的方法,就可能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散开思想,逆向思维,学会从多方面了解社会。久而久之,就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2)教师与学生要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试图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有耐心、恒心和爱心,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体验和情感需求,多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经常被某教师批评的学生,对这位教师肯定会有逆反心理。(3)学校要建立心理教育咨询机构,构建以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的心理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和调试。
3.3 优化社会环境,更多接触社会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良的社会环境。教育者要疏导和调适青少年消极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就不能把他们局限于学校、家庭,而应该把他们置身于社会。只有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才能使他们更快地社会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疏导和调适青少年消极的逆反心理。为此,就必须优化社会环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安,大力整治社会 文化环境,减少租消除*会阳度面利社会不户 国与对青少年的侵害,阻断产生不良思想的源头,消除滋生逆反心理的温床。同时,应多建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多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注意渗透理柜教育,价值教育,创新教育等,将其逆反心理转变成探索创新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上一篇:青少年感恩心理
下一篇:归因于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