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心理健康与青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19-11-01 08:30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 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 己身心的潜能。其实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 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 能”这两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 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
      青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青年 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 系列的“质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 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 滋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 90 — 110 之间,智力正常是心理健 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 学习。其次是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也就是接受自己的 优点和缺点,同时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 另一个标准。再次是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每个人都有郁 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 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 是一张苦瓜脸吗?回答是否定的,这就是情绪反应的适当与正确性.
     二、我国青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不 断提高,这使得我国青年的生理健康得到了保障,但是,社会的 快速转型,却带来了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 500 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有 49.6% 的学生 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 10.8% 的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 理问题。 这表明,我国青年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 重的地步,解决这些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三、青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一)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所谓自我差异一般指自我成分的 不统一, Higgins 的自我差异理论指出,自我差异包括现实自我与理想 自我的差异和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的差异两个类型 。青年阶段是学 生自己的特长、能力和社会接受性等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外界环 境的复杂性,青年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对自身的评价过高或过 低,导致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使学生产生自 卑或自负的心理,在心理上造成困扰,进而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认知差异与心理健康。青年的成长阶段正处于我国知识化、 信息化、经济化的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电脑、报纸、杂志等信息传 播媒介高度发达,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 对社会的感悟都与父母或老师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刚刚接触社会的青 年,对于一切事物都有着新鲜感,他们追求新奇、刺激,对社会的认 识是多元的。这就造成了青少年与老师或家长认知的差异。由于求助 无门,只好自己默默地忍受,加重了自身的心理负荷。
      (三)个性差异与心理健康。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 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表 现为气质、性格和能力。气质类型分为四种,即胆汁质、粘液质、抑 郁质和多血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其行为方式 也千差万别,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由于青年社会经验较少,与不同 气质的人交往,在心理上可能一时之间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交往的障 碍,而导致心理问题。
      四、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既然心理健康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心理 的问题,达到心理健康呢?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这些方 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当然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
      (一)对青年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降低自我差异。世 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 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 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在大、中学开设专门 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人体生理、心理卫生和社会适应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引导他们客观正确评价自己,克服自卑与自 负,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来促进其心理健康。同时,还要提 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提 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
       (二)加强沟通,避免由认知差异而导致心理问题。在学校, 老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 起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 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激起学生的自信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断地 去进行自我完善,从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狭隘等不良的心理。同时,要 加强家长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培训,指导家长学会聆听、欣 赏、激励、宽容、尊重和信任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 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创设良好的育人情境,塑造完美人格。造成青年心理问题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方面也要多 方面的共同努力。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良好的社会文化 是青年健康心理形成的有利因素。因此,学校、家庭、社区以及传媒 部门应该协同合作,优化信息网络,加大音像市场监管力度,查处传 播淫秽、暴力游戏制品等,共同努力为青年营造一个有助于心理健康 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各部门也要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 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 向上的心态。
         (四)学会自我调控,排除不良情绪。青年朋友们,当你们 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 找同学?找朋友?找家长老师? 是的,找个听你倾诉的人,把你的不高兴对他说说,使这种不良情绪 得到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者干脆痛哭一场来抒发积聚的能 量。还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找个人跑步,或者打篮球,这种方法就叫 宣泄。当不良情绪发生后,还可以去听听音乐,或者制造音乐(唱歌) 还可以看电影,电视,小说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开来,这种方法我们 称之为转移。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心理暗示。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 个实验:一批心理学专家到一所学校去考察,在巡视了一圈以后,专 家们随便点了几名学生的名字告知校方,这些学生很有潜力,以后一 定会有所作为。专家的话不但让学生有了信心,还让老师和学校对他 们另眼相看,格外的帮助他们,使得他们不断按着自己和他人希望的 方向去发展。这种来自于他人的暗示就叫——他人暗示。
        总而言之, 今天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以及维护它的 方法:心理暗示法,合理宣泄、转移等。这些都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 康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恰当的运用这些积极的方法来保持心理健康, 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青年作为新一代的社会建设者,对于整个社会 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青年不断产生的心理问题,要求我们要寻求 更加有效的办法,来提高青年的心理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