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青春期抑郁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19-12-30 10:55
     青春期也叫“心理断乳期”,是人 生的暴风雨时期。从生理上 讲,这个时期发育很快,一般地 说心理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发育。进入青 春期后因身体迅速发育,性激素等内分泌 的变化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会形成茏罩在他们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因 此,青春期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 行为障碍就不足为奇了。
     抑郁症是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的疾 病,在心理咨询中,常常可以见到青少年是 以“厌学”或“生活没意思”来求助,常被心理咨询所忽视,特别 是青春期抑郁,更易 视为"情绪不佳”和一 般"厌学”等心理问题。这不仅使治疗效 果不好,增加了病人 的痛苦,还会给家庭、 学校、社会造成不良 影响。
     抑郁性神经病表 现为持久性的抑郁心境,并伴有以下症状: 1.兴趣减退,但不丧失;2.对前途悲观失 望,但不绝望;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 振;4.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接受鼓励和赞 扬;5.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 好,愿接受同情支持;6.有想死的念头,但 又顾虑重重;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 动求医,希望治好。上述症状只要占有三 条以上,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抑 郁性神经症,特别是后三条更具有其代表 性。
笔者在北京市青年宫心理咨询仅半年 时间,就见到五例青春期抑郁症,现介绍如 下:
      例一:男,15岁,高一学生,曾以590 分考上重点中学。自本学期开学1—2天就 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脑子像炸了一样”感 到“学习没意思”,''学习记不住”。睡眠不 好,夜里经常醒,而且再入睡困难。早上起 床后,情绪特别不好,想哭,只是放学后才 好些。以前对“电学”有兴趣,现在什么兴 趣都没有了。家长介绍,该同学在小学、初 中都表现良好,没有什么明显的因素造成 上述问题。经《情绪稳定度》测验得15分, 属于“情绪有变化,急躁不安等”类型。
      例二:女15岁,髙一学生,自述:自二年前就感觉"活着没 意思”,“学习不能集中”,最近“常心里乱、没劲、想死",一周前 用铅笔刀割自己手腕。家长介绍:该同学在小学、初中学习都挺 好13岁初潮,近来“月经”不正常,错后一周。没有发现产生上 述情况的因素。经《情绪稳定度》测验得19分,属于"抑郁烦恼” 类型。
     例三:女17岁,高三学生,自述:一个月前,本班有位同学, 因"学习压力”而住院,自己开始很关心此事,之后自己很害 怕。目前主要是复习,认为“没学到新知识”,“进步小,踏•步不 前”。原来自己“最大的兴趣是走进课堂听课”,“现在没有了”。 “目前不仅厌学,而且不想活了 ”。
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提示:重度抑郁。《焦虑自 评量表》(SAS)测验:掲示:轻度焦虑。
      例四:男,16岁,技校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太好97年 产生"厌学”,初三期终考试不参加。后表现“孤独,很少与人交 往”,没上高中而入技校。开学不几天就不去上学,在家不出门、 不看电视、不吃饭、睡不着觉,这种状态有3—5个月。
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提出中度抑郁。《焦虑自评 量表》(SAS)测验:提出高度焦虑。
      例五:女17岁,中专生,自初中开始厌学、自卑、经常哭,与 同学交往不多,平时只与四个同学接触,家中来客人不愿交 谈。本人讲:"对学习厌烦,提不起精神,不喜欢交往。以前对美 术有兴趣,现在兴趣也减了”。“早上起床后感到疲乏、累,不想 上学。”家长介绍:去年冬天曾服了 "大量安眠药”,经抢救脱 险。
      以《Y • G -WR性格量表》测验:抑郁值95分,情绪值80 分。提示:抑郁、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敏感猜疑。
      对以上患者除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认知水平,了解自身正 处在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这个特殊阶段的情况,鼓励多 参加社会活动改善心境外,更应向家长强调“心理治疗为辅,药 物治疗为主”的原则。经过“抗抑郁剂”治疗,都取得了明显满意 的效果,恢复到原来的学习,生活状态。
青春期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自卑、行为退缩等为主的一 类心理障碍。轻者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反应迟缓;重 者悲观绝望、自责自罪.、厌学厌世;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行为。 家长、老师、心理医生都应当提高警惕,增强对青春期抑郁的认 识及鉴别能力。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中表 现出来的“情绪低沉”、“自责自卑”、“兴趣和行动减少”等问题 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要经常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体 验和要求,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当发现问题时,要积极热 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困难。
对青春期抑郁、特别要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时带学 生到专科医院或心理门诊医治。当需要服用药物治疗时,家长 要积极配合,并有专人严加管理,督促其按医嘱服药。并且家长 应掌握服药的剂量和时间,细心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同时,要加 强生活照顾和护理,严防自伤及自杀行为。
一般讲抑郁症治疗效果和预后是好的,不会遗留任何精神 残疾。因此,病人和家长都应当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