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01-15 08:28
        近十几年,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 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从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来看,全 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 为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25%, 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分析 如下。
        1过多的健康危险行为
       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造成 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通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doles— 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由于儿童青少年处于特定的心 理、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近1/4的中学男生和1/2的中学女 生中无任何健康危险行为,而有健康危险行为学生中,2/5 只有一种健康危险行为,男生、高年级、重组/单亲家庭和学 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行为多发现象表现突出口]。常见的健康 危险行为有[2]:(1)导致各种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ly in— jury)的行为,如车祸、溺水、跌坠、砸伤、爆裂伤、食物中毒 等。(2)导致各种故意伤害(intentionally injury)的行为,如 打架、暴力、自杀、自伤、自残,精神抑郁、孤独、绝望等。(3) 物质成瘾行为,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精神活性药物或毒 品)和吸入剂(汽油、油漆、涂改液或气雾罐)等。(4)精神成 瘾行为,如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色情读物成瘾、赌博等。 (5)导致各种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和非意愿妊娠的性行 为,如多性伴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被迫发生性行为、少女 怀孕等。(6)不良饮食行为,如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食物, 少摄入营养食物(牛奶、蔬菜、水果);偏食、挑食、过多吃零 食;盲目或不健康减肥行为等。(7)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动”的角度,指缺乏体育锻炼、日常体力活动不足;“静”的角 度,指静止性活动(看电视)时间过长。而以上这些行为都与 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2精神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原湖南医科大学李雪荣教授所领导的课题组,在湖南省 城乡对8644名4 a~16 a儿童青少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m—R)中的 诊断标准诊断儿童精神障碍,发现各种精神与行为障碍达 38种之多,患病率为14.9%,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为 14.2%,农村为16.1%;男性为18.5%,女性为10.8%。
         2.1焦虑障碍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的研 究机构进行了大规模、设计良好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儿少 焦虑发生率为10%~20%,占各类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疾 病发生率的第2位,仅次于行为障碍。其中分离性焦虑症发 生率为0.7%~3.5%,广泛性焦虑症为2.4%~3.7%,特定 恐怖症为0.9%~9.2%,社交恐怖症O~1.4%,惊恐障碍为 0.6%,均为女孩比男孩多见;分离性焦虑症年幼儿的发生率 比年长儿高,其他类型的焦虑障碍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 高。国内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湖南省对长沙市某小 学2~6年级的565名小学生调查发现,存在焦虑障碍者占 24.78%,通过面谈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 准》第3版焦虑症诊断标准者为5.67%,其中分离性焦虑症 占1.24%、广泛性焦虑症占1.95%、社交恐惧症2.48%。
       2.2抑郁障碍Canals等(1995)对该国500名青少年抑郁 症的流行学特征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依DSM-Ⅲ-R为诊断标 准,结果发现[3],女孩的抑郁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 升,11 a为2.2%、12 a为2.7%、13 a达4.1%,男孩没有这 种倾向。对这组样本随访到18 a时,男女抑郁症患病率分 别是1.4%和3.3%。总结1998年以前的15 a间北美地区 有关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流行学研究报道,儿童的患病率在 2%左右,青少年大多在4%~8%之间。综合现有资料,儿 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流行学研究结果在两方面较为一致。其 一,青少年患病率远远高于儿童,其终生患病率与成年人接 近,低者4%,高者达25%,提示成年抑郁症通常在青少年时 期已发病。其二,儿童期(13 fl以前)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 但在青少年时期,女性患病率明显上升,与男性之比大约为 2:1,甚至达3:1,与成年人基本相当。
        2.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 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 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 多迁延。但是其中的单纯型和青春型往往起病于青少年。
        2.4双相心境障碍 发病年龄的病因学意义已经受到足够 的重视。无论是情感性疾病还是精神分裂症。在心境障碍 中,单相与双相障碍的年龄差异是存在的。一般来说,双相 障碍的起病年龄低于单相(抑郁)。例如,大多数双相障碍的 患者疾病的高发年龄在15 a~20 a,而低于单相障碍的平均 26.5 a。在一项大规模的社区横断面调查也显示,双相11型 障碍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 a,而单相障碍的发病年龄为 21.7 a。实际上,双相障碍的起病年龄可以还要早。提示发 病年龄早,越有可能是双相障碍。一般来说,双相的亚临床综合征在平均14 a的时候就较为明显,而真正的双相障碍 的发作在以后的不久时间内就可以出现,双相I型往往可以 在18 a以前发病,双相II型则在21 a之前就可以发作。这 些资料说明,发病年龄越早,就更可能为双相障碍,即使开始 时为单相发作,但随后也会改变诊断“]。
      3特殊的社会转型造成事实家庭亲情分离
       3.1离婚率增加的负面影响 我国1993年的离婚率仅为 9.9%,1995年离婚率上升至15.4%,两年中上升了将近6 个百分点,而30年前的离婚率只有1%左右。另外据调查, 我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家庭子女,并以每年50~60万的数 量增加。研究发现,多数精神卫生因子分与非单亲家庭子女 有显著差异,如过分早熟,对人冷漠、交往不良、敌意和品行 障碍等。这可能与父母离异前经常相互攻击、争吵和充满敌 意,使子女接受负性情感较多,幼小的心灵较早遭受刨伤有 关,单亲家庭子女在社交不良、敌对性上也显示有较高的发 生率,这大概与父母彼此相处的方式为孩子的人际关系提供 了模型有关。单亲家庭子女在性格、自尊方面表现出明显的 差异,在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方面两极分化趋势明显,自 尊心极强或极差,这可能与他们采用的不成熟防御方式来面 对家庭的不良环境应激有关c5]。
       3.2留守儿童问题在儿童人格形成过程中,亲子关系是一 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 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 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 理的健康成长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 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容 易表现出孤僻、胆小、自卑的心理特征,并且其人际交往能力 也往往较差。对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所做的一项研究表 明[6],留守儿童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性问题、行为问 题和学习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性格特 征,其中性格“健康开朗”者占43.2%;33.3%的留守儿童表 现为内向、胆怯、不善于与人交往;18.9%的表现出任性、自 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4.6%的留守儿童有孤独、封闭、畏惧 的性格弱点。该研究还表明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松弛、行为散 漫、固执倔强,他们在学校内外行为表现“好”者仅占 43.2%;“一般”与“差”者分别是42.2%和12.3%。另外还 有一些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良问题。统计数 据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好”者仅占30.5%;“中”者占 46.4%;“差”者占23.1%[6]。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处于心 理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强,自制力差,如果缺乏成人适当的 约束和科学的引导,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4社会发展造成的特别现象
      4.1考试压力 在升学、就业、人才选拔等竞争日趋激烈的 现代社会,考试无疑是学生所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之一。面 对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很多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焦 虑。适度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个体的 思考能力和反应速度;但过度焦虑则是消极的和有害的,它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如使人的心智操作效率降低、认知活动受阻以及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O.05),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O.01)c”。说明考试压力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更为重要的这些压力来源于家庭和社会。
        4.2不良诱惑在当前社会中,对青少年的诱惑最明显的是 网吧。目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1)网络病症。不少青少年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一些青少年已出现明显的网络病症,对网络产生依赖,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易出现狂妄和虚无的错觉,如相信人头可以象菜一样割了可以再生,不惜伤人取乐,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扭曲。(2)荒废学业。迷恋网吧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花季”年龄段,本该是充满朝气、充满幻想、充满求知欲的年龄,而这些学生却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网上,致使上课精力不集中,不能完成学业,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3)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专家通过调查分析后称,目前一些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网络中不良信息的现学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