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青少年心理危机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05-08 08:59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重大问题时,既不能回 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产生的 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某一时间或境遇形成个人的 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紧张、 烦躁和焦虑。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就会导致情 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它不仅使个体的精 神压抑,身心受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自杀和他杀,从 而危及个体或社会。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l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 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1]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 能多次遇到由急性应激引起的心理危机,当然青少年 更不能例外。为了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在了解青少年 心理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探究对其干 预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本文拟就此进行研究。
一、青少年心理危机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就像心 理学家霍尔所说:“此时的男孩和女孩们处于一个骚 动的年龄,一个与情绪冲动、精神混乱有着必然联系 的发展阶段。”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Lz],我国青少年的 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存在负 面心理情绪。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已成高自杀率国家,其中, 25%的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在2005年,儿童、青少 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调查统计结果就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就达12.9%。有 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 数的16%以上,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 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 000万人。其中中 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大学生中,16%左 右有心理障碍,5.2%的学生承认在过去一年中有过 严重的自杀性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则显示,19% 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罚,18%患有心 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最容易诱发自杀。青少年 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教 育部1999年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 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 求的需要。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 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 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 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 的能力”。因此探讨青少年产生心理危机的因素和干 预对策十分必要。
二、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诱因
导致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照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源自个体内部和环境两个方面。源于内部的危机主要是由 于个体的人格缺陷、认知偏差和青春期的内心矛盾冲 突等引起的;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危机的外部因素, 主要涉及家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方 面。内部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根源,外部因素是 直接的诱因,危机通常是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心理危机产生的内部和外 部原因进行分析。
(一)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内部根源
1.个体认知偏差。认知是个人对自我以及对周 围环境的认识。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和主观感受在个 体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同样的应 激事件,不同的个体由于不同的认知方式会产生不同 的反应。个体认知的偏差限制了探索压力条件的信 念,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对他人知觉、人际关系及对 采取不同类型治疗手段的反应。如果认知方式是科 学的、切合实际的,便有利于抓住事件的本质,采取适 当的应对方式;但如果认知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 则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二者交替,进而出 现心理危机。
2.个体人格缺陷。心理危机还受个体的人格特 征影响。心理学家凯立希认为:人格是导致行为以及 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各种特征和属性的动态组 合。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和需要、动机、兴趣、信 念、价值观等等。人格缺陷是指个体受先天遗传因素 和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在上述属性方面出现偏 差。如注意力明显缺乏,社会倾向性过于内倾,这种 人格特征者遇到危机时往往瞻前顾后,总联想不良后 果;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思维变得极其狭 隘。在情绪情感上具有不稳定性,自信心低,独立处 理问题的能力差;解决问题时缺乏尝试性,行为冲动 欠理性,表现为无所适从。
3.青春期内心矛盾冲突。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 展理论,青少年时期正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时期, 内心常常出现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所谓的“成长性危 机”。此时的青少年在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狭隘的 思想,再加上阅历尚浅,缺乏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思 维方式和能力,这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 产生极端想法;在情感方面,青少年虽感情丰富但不 稳定,自尊心极强,极易自卑,精神易受挫折而产生轻 生的念头,遇到非常事件如考试失败、早恋、某些特定 的精神刺激时易导致严重的自卑失落,难以自拔而出 现心理危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在行 为方面具有冲动性,容易不顾后果出现过激行为。以 上因素决定了他们对于挫折的耐受能力较低,容易产 生心理危机。
(二)青少年心理危机外部诱因
1.社会支持的缺失。当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 题之后,自己往往无力摆脱痛苦情绪,这时就需要一 定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产生心理危机之后,社会支持 系统的及时介入和干预往往可以决定危机发展的方 向。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家长由于缺乏 心理学知识,往往会忽视事情的严重性,也没有很好 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不少学校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的 心理咨询机构,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危机支持系统。 因此,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缺乏必要的干预,大大增 加了心理问题向心理危机的演变几率,同时也使心理 危机的预后往往不容乐观。
2.过重的学业压力。过重的学业压力容易造成 的心理机能的病态改变。目前,我国中学是应试教育 的重灾区,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最重,面临的竞争最为 激烈。学校和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素 质的全面提高,如学校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不 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特别是一些老师偏爱优秀生, 对差生较少关注甚至不予理睬,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 责、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而家庭中父母要求过 严,成绩不好则受责骂等,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厌世 等逆反心理,从而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等问题。即使 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存在学习压力过重的问题, 以至于长时间处于焦虑和紧张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 问题和社会适应障碍。过高的压力使中学生处于较 高的应激状态,变得易激怒、好冲动,大大增加了心理 危机的易感性。
3.人际沟通障碍。人际沟通障碍是引起青少年 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现在的青少年大多生活在独 生子女家庭,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与 父母等成年人交往多,而缺少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并缺少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一些诸如经常 发生冲突、自然结构不完整、主要成员的社会身份低 微、遭遇不幸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他们 遭遇的挫折和打击远远多于成功和激励,因此他们常 常会形成消极、冷漠、自卑、孤独、失落的感觉,在人际 交往中缺乏自信,难以成功。所以在进入中学、大学 后,特别是在需要住校过集体生活时,这些孩子非常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进而产生焦虑、沮丧、郁闷等 负面情绪,甚至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青少年人 际沟通障碍不仅容易引发打架、斗殴等校园恶性暴力 事件而且还会诱发“校园帮派”现象。
三、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对策
人的心理状态虽然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但 是,人们仍可以通过各种努力来进行调节,以维护心 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之目的。[3]危机干预指的是及 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其目的是 随时对那些处于困境、正遭受挫折、或将要发生危险 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重新建立和恢复危机发生 前的心理平衡状态。针对导致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内 部根源和外部诱因,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建立社 会支持网络是降低其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对其进行干 预的重要对策。
(一)帮助膏少年进行正确的认知 青少年中一些心理危机者的内心往往存在着一 些非理性认知信念,包括绝对化的要求等,这些非理 性信念的存在,使个体不能客观公正的认识现实,使 个体错误归因、逃避现实、重复犯错、迷信固执。当这 些非理性信念占据主导地位时,就会产生情绪困扰。 因此,一个成功的干预者应准确指出危机者存在的非 理性信念,并力图促使危机者放弃这些非理性信念。
(二)优化青少年的人格 个体的人格不能简单地被评为是优是劣,但不同 人格的人对心理应激源的确有着不同的体验,这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危机易感性的强弱。不良的人 格缺陷是青少年心理危机源之一。青少年正处于人 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人格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 和对待自己的个性,接纳自己的独特性,发现其中的 优势和劣势,克服消极因素,发扬积极品质,使他们的 人格不断优化。对于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有重要的 意义。
(三)健全青少年的自我认识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关注自我,去发现、体 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认识也 经历着不断的分化与整合,并在此过程中实现逐步的 完善。青少年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而诱发心理危 机的不在少数。因此通过加强对青少年自我认识教 育,使他们了解形成健全自我认识的途径,了解青少 年自我认识中容易出现的困扰,就有利于促进他们自 我同一性的确立,有利于他们客观的评价自我、悦纳 自我,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这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心理应激的产生。
(四)完善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防止和减弱危机事 件的发生,是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的重要保障。社 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来自于家庭的父母及其他亲 人;来自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如 朋友、亲戚等等。有调查表明,青少年从重要他人那 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性 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冲突、惩罚和满意 度等调节功能。这些功能对处在危机中的青少年来 说是非常重要的。而重要他人就是父母、老师和朋友 等。因此,作为青少年的家长、老师和朋友在社会预 警系统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青少年面临 危机事件时最易于求助和获得帮助的资源,其中,朋 友的支持作用更不容小视,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不 仅自己要给子女和学生更多的关爱,提供高质量的支 持外,更应该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交往,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发展 他们的朋友关系,促进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同 时,也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求助意识,加强对相关危机 援助机构的宣传,使他们了解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应 该及时向这些机构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