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刍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08-07 09:10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各 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存在 某种程度的“迷失”感,其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对他们 进行早期干预,常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人格问 题、精神障碍甚至违法犯罪,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
1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 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其标准如下:
1) 身体健康,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正常。这是衡量心理健 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 以及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智商并不一定与学 习成绩成正比,有的学生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好,关键是 非智力因素,包括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抗挫折、合 作等。
2) 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荡,言行一 致,表里如一,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 举止。
3) 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保持相对的平衡心态,在 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战胜困难。
4)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乐于交往、和同学 和睦相处,对同学尊重、信任,善于结交朋友。面对矛盾和分 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5) 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认识能力。能够实事求是地进 行自我评价,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 势,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2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 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 多种危机的时期。青春期对人的成长来说有许多特征:一是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开始脱离家 庭,更多地接触社会;二是随着性功能的成熟和情感的日益 丰富,生理变化导致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人的内分 泌变化也非常明显,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加上社会心理环境 的改变,最容易发生各类心理问题。
2.1情绪、情感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琢磨,刚才还兴高采烈,一会儿就 “晴转多云”。情绪强烈且变幻莫测,具体表现如下:(1)情绪 不稳定: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此外,一 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极易造成性格苦闷、孤 独、猜疑等;(2)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唉声叹 气,自卑,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0
2.2早恋问题
有关资料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态的改 变,青少年的性生理存在着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易产生性烦 恼和性困惑。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 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是因为青 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秘感及探索 心理,但是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 冲突。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极易认为自己爱上了一位异性,更 不易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种情绪的影响。其实,这种感觉只是 一种单相思,一种独自的想入非非。每个少男少女都可能经 历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他们 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对父母或老师却又不敢说,保 守秘密,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产生烦躁和不安, 出现“青春期躁动”。
2.3学习行为问题
青少年因为学习压力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而陷入苦恼 的屡见不鲜,这其中包括不少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的思想 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切实际的攀比, 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强调“分数”,不能接受自己偶然的失 败,排名的落后。整个家庭、整个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处在 比较的氛围中,孩子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反而常常受到 考试焦虑、厌学等的困扰。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 力,会表现出异常的情绪,极个别的甚至消极自杀。
2.4人际关系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 学关系。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年长,二者之间的 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从心理到行为上,亲子关系 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他们要求父母少管束一点,对父 母的唠叨嫌烦,另一方面,一旦离开父母的约束又会失去自 控,产生行为偏差。
师生关系的主要间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 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如果教师缺乏耐心与爱心,对学生 缺乏尊敬,随意贬低孩子价值,就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 的创伤,产生厌学。
孩子们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 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就会 陷入人际冲突中,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与自己作 对,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报复、破坏,经常在班级里搞些 恶作剧,甚至以对其他同学的戏耍或殴打为乐。
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父母要讲究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
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 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不要对孩子太严厉,更不可随意打 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 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父母亲要努力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使他们愿意 把心里话跟家长说。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多沟通,对他们 的生活多关心,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体贴和关爱。 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要抓住他们的一点小过失 或小毛病紧紧不放,横加指责。家长还要为人师表,严以律 己,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在生活方式、语言 行为、道德品格上严格要求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此 外,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 败,告诉他们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要过分苛求自 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信心、 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1) 生理变化,使他们能科学地理解自身的身体变化,并 相应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 卫生知识,还要矫正造成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通过座 谈、测试,了解他们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受试 者的心理障碍、偏异类型,然后讲知识、讲保健。做好心理咨 询工作,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咨询老师对学生 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只 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学校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宽松的男女交往环 境,加强情感的熏陶,人的感情用压制、禁止的办法是无济 于事的,只有因势利导,才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2) 社会的各种传媒要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杜 绝各种黄色录像、书籍,净化网络,限制取缔一些有害学生 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每个社区要设有学生心理健康关心 委员会,举办短期培训班,向家长普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知 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 环境和家庭环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营造一个 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 理健康教育环境,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