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孕产期心理方向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
孕产期心理方向 2020-04-10 09:00
       高风险孕妇女是自受孕到生产期间合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胎盘异常和肝脏疾病等高危 因素的病患。这些高风险疾病的发生导致病患出现焦虑,害怕和担忧等不良内心反应,提高了 高风险孕妇生产中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威胁病患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 有必要通过有效合理的心理辅导,改善高危病患的心理不良变化,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负担。 减少风险的发生,促进产妇正常的分娩经历,提高胎儿的正常生产力。在这项调研中,我们采 用了针对高风险孕妇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辅导措施,获得了明显的的辅导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院 48 个高危孕妇分成对比组和测验组,每组 42 人。对比组采取一般护理,测验组在普通 护理条件下进行心理辅导,分析两个组心理变化及辅导效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为(28.12±5.45) 岁,对比组的平均为(27.06±5.24)岁。
       1.2 方法 对比组采取一般护理,测验组在普通护理条件下进行心理辅导,分析两个组心理变化及辅 导效果。给测验组的病患组建心理健康情况的档案,组建完善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医生的队伍, 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门诊,给与病患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措施。①建立心理档案:针对高风险 病患的发生的心理变化问题,以及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状况组建合理的病患个人心理 档案,有效妥善的管理;②组建高风险的病患的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医生的队伍:团队成员 不仅必须具备出色的专业护理技能和广泛的医学,心理学和道德知识。还应该具备高尚伦理道德, 可以细致耐心地对高风险孕妇进行心理辅导;③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门诊:主要负责高危病患 的各种护理管理工作;④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应根据每个高风险孕妇的具体情况,根据精神卫 生保健标准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辅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高风险病患辅导前后的心理情绪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到的资料采用 SPSS18.0 软件进行处理,测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 并进行 t 检验 ; 计数数据以速率(%)的形式表示,并进行 x 2 检验。
      2 结果: 在护理之前,试验组的高风险孕产妇患有焦虑,害怕和担忧等不良内心反应的数量没有显 着差异。通过心理辅导后,试验组患有焦虑,害怕和担忧等不良内心反应的高风险病患的病例 数较对比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u003 c0.05)。具体见表。
       3 讨论
        怀孕和分娩是孕妇的正常生理过程。具有高风险的孕产妇因其自身发生一些高风险因素, 因此其内心变化比正常情况下的孕产妇更复杂。更可能发生情绪上的焦虑,害怕,担忧,等不 良情绪。这些机体上的高危风险,以及不良情绪的发生,不仅对正常的母体正常生产有害,还 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甚至导致胎儿及病患的死亡。在这方面,要增强管理高风险 孕产妇的心理辅导,通过科学有效合理的心理辅导,消除孕产妇的而不良心理变化,减少危重 病的发生,促进产妇正常的分娩经历,提高胎儿的正常生产力。1、有必要全面调查高风险的孕 产妇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研究,给予总结制定制定合 理的有效的的心理辅导方案,组织成档案进行妥善的保护管理。分析高风险孕产妇的心理特征 表明护理干预后焦虑,害怕和担忧的孕妇比例分别为 26.22%,34.15%,31.10%和 8.54%。护 理干预后的成分比例分别为 16.3%,21.7%,2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这表明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记录,特殊辅导可以有效减轻高危病患的不良心理情绪。2、组 建高风险的病患的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医生的队伍:团队成员不仅必须具备出色的专业护理 技能和广泛的医学,心理学和道德知识。还应该具备高尚伦理道德。团队成员应该和高风险孕 产妇进行更深程度的沟通交流,积极随时把握病患心理变化的特点,向孕妇解释高风险发生的 情况和处理的措施及方法。减少母亲的紧张和恐惧,保持积极,乐观和快乐。③设立高危孕产 妇心理门诊:该诊所是一家专门专业的心理咨询诊所,主要负责高风险孕妇的心理辅导,可以 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管理质量和病患配合的有效率,可以协助患者培养良好的医从性。④实施 心理护理措施:产妇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的整体,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母性和愿望。细致耐 心的聆听孕产妇的不适感和情绪的变化,对高风险孕产妇的信息做到严格保密。仔细用心分析 高风险病患的心理变化及情绪问题,对高风险病患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标准的心理辅导 指南,对病患实施合理有效科学的心理辅导工作。综述,根据高风险病患的心理变化特点,可 采用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消减少危重病的发生,促进产妇正常的分娩经历,提高胎儿的正 常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