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妇女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孕产期是 否顺利,并对产后出血、哺乳有着重要影响。妊娠虽然是一 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孕产期内环境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往 往会引发心理的异常变化,使孕产期妇女出现焦虑、抑郁等 负性情绪。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分娩前有负性情绪的产妇, 其产科合并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可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 康和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因此,关注负性情绪 对孕产期妇女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探讨孕产 期妇女负性情绪状况及影响,可以为产前心理健康和心理 咨询提供依据,使我们产科医务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 孕产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测评对象来自我院2007—06。09住院分娩的258例孕 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25.6岁4-2.7岁。均为初产妇, 无合并症及并发症,排除产前精神病史。
1.2方法 采用HAD量表分别测评孕产妇焦虑、抑郁情况。根据 孕产妇最近l周的心理状况对HAD表中14项进行自评,测 得分值/>8.0分为焦虑、抑郁阳性,<8.0分为阴性。产后1 周再评分1次。
1.3泌乳指标的观察 泌乳量以产后72 h是否能满足新生儿需要而定。乳量 少: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乳量中:能满足新生儿需要;乳量 多:除能满足新生儿需要外,哺乳后乳汁仍有剩余。
1.4产后流血指标的观察 产后24 h阴道流血量。
1.5计数资料用z2检验。
2 结果
产后较产前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增高,尤其产后抑郁发生率更为显著;抑郁组产妇 产后72 h泌乳量多者仅9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抑郁组产妇产后流血量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 显著性。
3讨论
妊娠虽然是孕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 对孕产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 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 过程后,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 性质超越了正常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影响产妇的产 后康复。有文献报道,在正常人群中,5%有焦虑情绪发生, 5%一10%有抑郁发生。本资料显示,产后较产前负性情绪 的发生率增高,尤其产后抑郁发生率更为显著,具有显著性 差异。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围产期母婴的生理、生长发育 的变化,还应十分关注孕产妇的个性特征,分娩前后心理状 态的变化。根据不同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 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 和躯体症状。对具有抑郁倾向的妇女实施孕期干预,可明显 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典型的产后抑郁是产妇产后6周内发生的情绪障碍,可 持续至整个产褥期或更长时间,一般为产后6个月。产后抑 郁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状相似,但起因和关注的事实往 往与婴儿或丈夫的事有关,表现为无法克制的长期爱哭、孤 僻、悲观厌世、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 振、有自杀或残害婴儿倾向等【2·3J。产后抑郁不仅可严重影 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幼JD(特别是男性婴幼JL)的 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资料显示,抑 郁组产妇的泌乳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抑郁组产妇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据王风兰报道,我国1990年孕产妇病死率为94.7/10万,其中49.1%死于产后出血,产妇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反应(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导致子宫收缩减弱,出血增多,从而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鼓励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
防治措施:(1)加强国产期保健: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的危 险因素,针对高危产妇采取咨询、教育及个别指导等预防性 干预措施,使产妇建立自信、减少压力及生活事件的负面影 响,积极对待分娩;(2)强化产时教育和管理:护理工作者,应 在分娩过程中全程、持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鼓 励并帮助孕妇迸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用亲切、 友善的语言指导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减少分娩方式及产时并 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消 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3)完善产后教育和管理:创造良 好的环境,以保证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向其传授育婴知识, 指导其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及母婴互动情感交流,使产妇顺利 实现角色转换。建立系统化的家庭访视制度,提供多方面信 息指导,使产妇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难题,树立信心,提高心 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