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孕产期心理方向
孕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探讨
孕产期心理方向 2020-07-13 08:56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 新概念的提出,关注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对做好孕产妇心理护理, 保障母婴健康,家庭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480例 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观察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取得了满意 的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2006年住院孕产妇共480例,年龄段表 1,职业见表2,文化程度见表3。
           表1 480例孕产妇年龄情况 年龄 例数 比例(%) 30岁以下 8l 16.9 30岁以上 399 83.1
           表2 480例孕产妇职业情况 职业 农民 工人 干部 知识分子 例数 250 125 67 38 比例(%) 52 26 14 8
            表3 480例孕产妇文化程度 学历 大专学历以上 初高中学历 例数 154 326 比例(%) 32 68
1.2方法:孕产妇在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的护理,可分为技术性和 非技术性两部分。因为孕产妇在待产及分娩全过程中显示的不是 病,而是一种生理自然过程的转化,是一种心理的变化,所以非技 术性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可能更为重要。
       1.2.1 交流法…:按预先准备好的内容与孕产妇进行交流,并耐 心倾听她们的讲话,提问时应简单明了,围绕妊娠的诊断、母胎 (婴)的身心健康为主,鼓励孕产妇表达自已的感受,对孕产妇的 焦虑表示理解,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
        1.2.2观察法:应用感觉系统观察分析孕产妇身心状态,随时注 意其表情、目光、姿势、行为、情绪波动以及生理反应,制订针对性 的心理护理计划。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480例孕产妇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产妇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都有直接关系。年龄越大,不良 心态越高,调查中30岁以下约占16.9%,而30岁以上约占 83.1%;在职业与文化程度方面,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农民高于工 人,而工人高于干部,干部高于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越高,出现不 良心理越低,其中大专学历以上者约占32%,而初高中学历者占 68%。
        3讨论    对480例孕产妇心理资料认真分析、诊断,总结护理措施如 下: .
       3.1焦虑、恐惧型:孕产妇人院检查及分娩进入陌生环境、陌生人 际,产生焦虑不安,加上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心中无底,提心吊胆, 以及分娩痛苦,甚至受其他产妇的分娩影响,而导致精神紧张、恐 惧、焦虑、无奈等情绪和感觉。因此,在护理上应创造安静、舒适的 住院环境,创造有利于孕产妇心理安定的条件,使孕产妇一入院就 如进家的感觉。要向孕产妇讲清情绪对分娩过程的影响,如精神 紧张、对分娩缺乏信心、害怕疼痛等能增加难产的机会等。根据具 体情况科学地交待病情,并耐心反复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孕产妇提 出的问题,正确地疏导病人内心压抑。机智、灵活、有的放矢加以 劝慰,鼓励孕产妇消除紧张与焦虑的心情,树立信心,鼓起勇气,顺 利分娩。
         3.2烦躁型:孕妇易激动。一触而发,特别是产程进展缓慢者烦躁 情绪严重,一般多见于农村文化程度不高者。护理上应运用自己 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产妇,满足她们的需要,开展陪伴 分娩,并告之整个待产与分娩过程都有助产士陪伴,以增加其安全 感,及时运用热情的态度及充分依据医学科学,用肯定的语气鼓励 产妇,给予爱的表达,唤起希望的信心。
           3.3忧郁型:孕产妇表现为少言寡语,闷闷不乐。多见于经济负 担重、家庭不和睦和性格孤癖的孕产妇。护理上要多关心她们,视 她们如亲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给予 同情、支持、体贴和安抚,使她们感到有了依靠,使产妇情绪逐渐振 作起来,配合治疗和护理,保障母婴健康,为孕产妇提供更优质的 服务,迎接新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