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19-10-28 09:12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而 逐步发展的,这为人口老龄化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可谓“先 富后老”,而中国是在“未富先老”。 本文通过既往文献研究分 析得出我国中老年人目前心理健康水平及常见心理问题、相关 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中国期刊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以“心理健康”或“心理卫生”或“精神卫 生”或“精神健康”为检索词,时间 1996 ~2010 年之间的研究成 果,以“老年人”或“老年”或“老人”为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得 到有关文献,最后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及重复的文献,整理得到 关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文献 40 篇。 有关中老年人常 见心理问题的文献调查对象样本总量为 22 497 人,其中最大样 本数为 2 189 人,最小样本数为 57 人;有关中老年人心理健康 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 61 篇,调查对象样本总量为 27 653 人,其中最大样本数为 3 500 人,最小样本数为 107 人;调 查对象年龄最大为 99 岁,最小为 50 岁。
1.2 各地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选取文献的研究涉 及中国 17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3 个城镇乡村,中老年人心理问 题发生的比例为 2.26% ~69.68%,将各省市汇总为地区,结果 可见表 1,从高发生率到低发生率的排序为:东北地区>华中地 区>中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
1.3 中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为能够清晰地表述和界定中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选取的文献所采用的调查工具主要为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老年抑郁量表(G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 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抑郁评定(HAMD)、UCLA 孤独自评 量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采纳的心理问题的症状表述以 SCL-90 的 9 大因子为标准。 表 2 可见,2000 ~2010 年最常见的 心理问题前 5 位依次是:躯体化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 迫障碍、恐怖障碍。 常见的心理问题倾向为躯体性障碍、抑郁、 焦虑。
1.4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个人一般情况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一些文献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研究认 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 显著〔1〕 ,有研究认为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2〕 ; 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相关不显著〔3 ~7〕 ,与年龄相关不显 著〔8,9〕 ,与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相关不显 著〔10〕 ,睡眠不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11〕 ,性别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12〕 。
从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的因素调查来看,没有争议的主要 影响因素有: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病,心血管疾病,患病数等), 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医疗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应对方式(消极应对),人格特点(情绪稳定性,精神 质),自我概念。 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最重 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基本均有此共识〔7,13,14〕 ,这也与常见的 心理问题的研究相对应。
2 讨 论
文献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全国中老年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较好,原因有二:①华北地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工 具涉及李娟等〔7〕 编制并标准化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中华医学 会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组建议的调查问卷、关于老年人生活 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的心理卫生问卷、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和神经精神科问卷(NPI),有的问卷重点反映症状和问 题的严重程度,有的旨在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对心理健康和 心理异常的中老年人有一定的鉴别,给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 因,有的重在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区分,以便给予相应的治疗, 故对心理问题发生率的统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②各地区 统计样本数量的差距偏大,东北地区的样本数量偏少,可能对 统计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献研究对社会支持的观点各持己见,有研究者认为客观 支持是重要影响因素〔8〕 ,有研究者认为主观支持是重要影响因 素〔15〕 ,有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比较有影响力〔16〕 。 社 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互动关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 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支持与帮助, 它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或组织,可以分为 2 种 类型:一种是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援助和直接服务,它独立于个体的感受;另一种是主观的,即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 是指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 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也有研究认为,社会支持是个 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17〕 。 通过对文献的 总结,究其原因可能有:①与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 度高的中老年人群,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偏高〔18〕 ;②与地域 有关,当地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对主观支持的感受度偏 高〔15〕 ;③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关,经济发达地区其老年人客观支 持的感受度偏高〔8〕 ,如上海、杭州等地是最早出台精神卫生条 例的地方城市,相应当地的中老年人对于社会支持的客观感受 较高,这也是对提高社会支持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