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19-10-29 10:03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正 确识别。中年人担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处于 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特殊阶段[1],心理健康问题影响 着中年人社会和家庭的角色功能以及自身的生活质 量。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0%,一些大城市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不断提高老 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笔者以山东省部分城市 416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中老年人心理 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探索改善、维持和 促进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根据区域分布分层随机抽取山东省济 南、济宁、烟台3所城市416名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416名中老年人中男217人、女199人,年龄45~59 岁(中年)217人、60~8l岁(老年)199人;离退休人 员127人,工人及无固定职业者170人,管理及专业 技术人员119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58人,高中 或中专159人,大学及以上99人;已婚376人,丧偶 及其他40人;经济收入水平<1 000元/月158人, l 000~3 000元/月164人,>3 000元/月94人;患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164人;医疗费用支付方 式:公费109人,自费74人,医疗保险233人;健康教 育获得频率:经常155人,较少228人,无33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①一般情 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 月收入等。②采用邓丽芳等[1]编制的城市中老年人 心理健康量表施测。该量表专门针对城市中老年人 的心理健康,共108个项目(其中8个测谎项目),分 为认知、焦虑、抑郁、孤独、偏执、强迫、人际、生活适 应、性心理和躯体化10个维度。采用5级制(1~5 分)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量表有较 高的信度和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 发出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 为94.55%。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l.5进行t检验和 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一0.05。
2 结果
城市中老 年人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为:强迫(24.80士6.70)分、 认知功能(23.01±8.14)分、躯体化(19.72±7.36) 分、生活适应(19.13±6.60)分、人际交往(18.41± 6.70)分、焦虑(18.87±7.00)分、抑郁(18.64-4-7.13) 分、偏执(17.94±6.32)分、孤独(17.83±6.47)分、性 心理(10.10±0.48)分,总分(200.62±54.20)分。
2.2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2.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健康状况中老年人心 理健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维度
2.2.2不同职业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有统计学意 义的维度
2.2.3不同文化程度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有统计 学意义的维度
2.2.4不同经济收入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有统计 学意义的维度
2.2.5不同医疗费用来源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有 统计学意义的维度
2.2.6不同健康教育获得情况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比 较有统计学意义的维度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 (200.62±54.20)分,说明城市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不乐观。得分均数最高为强迫维度,且表现出性别差 异,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与邓丽芳等L1] 研究的中老年白领男性的孤独和人际得分高于女性 不一致,这可能与被试者的职业特点有关。影响城市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性别(仅在强迫维度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 状况、经济收入状况、医疗费用来源、健康教育获得情 况和是否患慢性病等,这与一些研究结果L2。33有相似 之处。城市中老年男性的强迫症状比女性表现得更 明显,可能与男性与女性承担的社会、家庭角色不同、 男女两性表达自己心理感觉的方式不同有关。45~ 59岁中年人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认知功能和人际 交往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均P<0.05)。在认知功 能上,老年人认知功能出现不适或下降的症状更明 显;在人际交往上,中年人的困扰更多,这可能与不同 年龄段在社会中的角色期待有关。丧偶及其他婚姻 状况的被试者较已婚者在抑郁、孤独及生活适应困难 上的症状表现得更明显,说明婚姻对维持心理健康具 有积极的作用。慢性病的被试者比无慢性病被试者 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是由于生理疾病的困扰导 致心理健康的改变。工人在抑郁、孤独、偏执、人际交 往及生活适应维度上的得分相对高于离退休者及管 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提示对这一职业人群应给予足够 的关注。此结果与王桂贤等n3报道的离休老年患者 焦虑、抑郁发生率达72.4%有一定差异,可能与其所 选样本均为住院患者有关。在认知功能、抑郁、孤独、 偏执、人际交往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心理健 康症状比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明 显,说明低学历比高学历被试者承受更多的心理障 碍,与徐虹等[53研究结果一致。在认知功能、焦虑、抑 郁、孤独、人际交往、生活适应维度上,经济收入低者比经济收入高者症状要明显。在焦虑、生活适应维度 上,公费医疗者的心理障碍要少于自费与医疗保险 者,提示心理障碍与经济困扰同在。公费医疗者强迫 维度得分高于自费医疗者,这可能与公费医疗者对健 康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有关。经常获得健康教育的被 试者在认知功能、孤独、强迫、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 扰相对较少,提示健康教育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正 性影响,健康知识的获得和获得过程中的人际交流可 以使人们洞察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更 强,心理更健康。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中 年人要针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调整自身的认 知结构、完善个性心理品质,正确认识事业上的完美 追求与现实的差距;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中的冲突, 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加 强体育锻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善待自己,停止超负 荷运转,学会放松技巧,提高生活品质。老年人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顺应自然,乐天知命;正确认 识疾病与健康,适应并积极应对衰老和疾病带来的变 化;克服退缩心理,参加活动和聚会,培养一些业余爱 好,寻找精神寄托;坚持学习新事物,以积极乐观的心 态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