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中老人心理方向
发展心理学老人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21-08-11 16:43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统称,那么,要研究成年晚期的心理变化状况,成年晚期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智力、情绪、情感、性格、需要、兴趣、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变化。

一、感知觉的显著退行性变化

人的心理活动是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结果。没有感知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感知觉是所有心理活动的出发点,成年晚期的心理变化也是从感知觉的渐变开始的。

老年期感知觉变化的一般特征是; 各感觉系统出现普遍的跟退行性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敏锐度下降,感知时间延长。这其中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的生理变化。

1.视觉减退

随着年老,眼睛晶状体弹性变小,调节力逐渐下降,在 60 岁以后急剧衰退,据统计, 70岁健康老人的视力超过 0.6 的只有51.4%,其中近距离视力比远距离视力减退得更为明显,出现所谓的"老花眼",老人们读书看报时常常要将书报拿得远远的,或者需佩带老花镜(凸透镜)来纠正。

2、听觉下降

据统计,美国65—74 岁的老年人中,听觉迟钝的占13%,75 岁以上的老年人,26%的有听觉缺陷,在中国,50—59 岁视为中国听力老化的转折者。由于老年人的高音听力比低音听力衰退得更显著,这就是为什么老人更喜欢听中音和低音音乐的原因所在。

3、味觉、嗅觉和皮肤觉迟钝

我们常听到老人抱怨现在的食品食之无味,事实上,食品的味道并没有变差,而是老人对甜、酸、苦、辣、咸五种味觉要素的敏感程度减退了,因此,老人往往错误地认为过

去那些美味的食品现在都变得乏味了。老人对食物的抱怨还有一个可理解的原因就是嗅觉功能的衰退,老人对食物散发出来的香气的感受性变差了。

老年人的皮肤感觉也逐渐老化。比如触觉,老年人的眼角膜与鼻部的触觉降低得较为明显。在温度觉方面,老人对低温的感觉变得迟钝,因此有些老人在室温降低时往往不觉得冷。

二、记忆随增龄而减湛

记忆是指人们将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操作过的事物的印象保持在头脑中,以后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再认、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回忆起来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的研究认定了记忆和年龄之间存在这样的一种关系∶ 假定 18-35岁的人的记忆成绩为 100,那么,35-60岁的人的记忆成绩就为 80-85,60-85岁的人则为 65。可见,人的记忆随着年龄增加而有所下降。

1.老年人的记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记忆过程来看∶ 瞬时记忆(即保持 1-2 秒的记忆)随年老而减退,短时记忆(即保持 1 分钟以内的记忆)变化较小,老年人的记忆衰退主要是长时记忆(即所记内容在头脑中保持超过1分钟直至终生的记忆)。主要表现在;机械识记减退、记忆广度下降、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并且再认能力较差,实证研究发现,老人对年轻时发生的事往往

记忆犹新,对中年之事的回忆能力也较好,而仅对进入老年后发生的事遗忘较快,经常记忆事实混乱,情节支离破碎,其至张冠李戴。

从记忆内容来看∶老年人的意义识记(即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保持较好,而机械识记(即靠死记硬背的记忆)减退较快。例如,老人对于地名、人名、数字等属于机械识记的内容的记忆效果就不佳。

从再认活动来看∶ 老年人的再认活动(即当所记对象再次出现时能够认出来的记忆)

保持较好,而再现活动(即让所记对象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记忆)则明显减退。

三、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由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有机组合而成,主要包括注意、观察、想象、思维、实际操作和适应等能力,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它保证了4、抑郁感

以上失落、孤独、自卑、疑虑的情绪情感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 5、恐惧感

随着身体的老化,老年人对疾病和死亡通常会产生恐惧感。

五、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1、老年丧失期

这里指的是老年期在"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的丧失。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2、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就是儿童期发展迅速,中年期有所减速但较为平

稳,老年期走向衰退。这一发展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这一趋势的描述,特别是对老年期心理变化倾向的描述。

六、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老年期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生活事件、心理状态和精神障碍,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具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