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关系中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19-11-25 08:56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1〕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是指心 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完整特征。 国外研究发现,隔代抚 养对于老年人的消极影响更为明显,包括身体健康被影响、心 理压力较大、经济压力增大、社会生活被打乱等〔2〕 。 研究〔3〕 发 现,该群体的心理状态并不一致,既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有消 极的心理状态,还有矛盾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旨在探讨隔代关 系中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隔代抚养关系中的老年人,即父母将孩子完 全交由老人抚养或尽管父母与老人住在一起,但由于工作等原 因,孩子的饮食起居也完全由老人照料,父母不参与孩子的抚 养。 在此基础上,结合滚雪球抽样和最大差异抽样,最终选择 11 名。 其中男 1 人,女 10 人,年龄 61 ~ 70 岁,并兼顾了不同婚 姻状况、文化程度、籍贯、职业(或退休前职业)等因素。
1. 2 方法的选择 考虑到老年人在问卷填写和心理测试方面 的局限性。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进行研究。 选择目的性 抽样中的最大差异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
1. 3 访谈过程 首先编制初步访谈提纲,在对 2 名老年人进 行了预访谈后,将访谈结果和被访谈者的反馈与专家讨论,形 成最终的访谈提纲。 最终的访谈提纲包括 5 个方面,分别用于 调查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抚养孙辈的基本信息、心理状 态、影响因素和补充信息 5 个方面。 其次,访谈开始之前,首先向被访谈者说明大致的访谈程序,并申明被访谈者是自愿参与 并可以随时退出访谈。 此后,向被访谈者明确做出保护其隐私 的承诺,并和被访谈者商定录音、笔记等形式。 最后在此基础 上请被访谈者签署访谈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此后,访谈依据提 纲进行,基本内容固定不变,但可根据研究对象的回答和当时 情况灵活调整,以便收集的资料更加清晰。 11 名被访谈者的访 谈时间分别为 45、52、55、43、39、63、47、71、80、67 和 59 min,平 均 56. 45 min。
1. 4 资料整理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文件逐字逐句转成 文本文件,最后形成 11 个文本文件,共计 80 159 字。 通过阅读 原始资料、登录和编码及对编码料进行归类和深入分析。
2 结 果
2. 1 家庭关系 9 人(81. 82% ) 谈到了家庭关系对其心理状 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老年人的心理状 态往往是正性的,而当家庭关系不和谐时,负性心理状态则更 为明显。 8 人(88. 89% )认为不和谐家庭关系中的矛盾主要是 由抚养观念的差异而引起。
2. 2 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关注 8 人(72. 73% ) 谈到了所在家 庭对孩子存在过度关注的现象,过度关注主要包括对孩子的饮 食营养(5 人)、学业成绩(2 人)、才艺训练(1 人)。 该因素对老 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老年人造成了较大的心理 压力。
2. 3 动机 8 人主动参与孙辈抚养,其中有 7 人以积极的心理 状态为主;而另外 3 人被动参与孙辈抚养的老人均表现出消极 的心理状态。
2. 4 其他外在因素 自身的经济条件、孙辈性别、是否与老伴 共同抚养孙辈、是否与子女同住等,其中自身经济条件较好的 老人其心理状态也较好,抚养男性孙辈的老人其心理状态要优 于抚养女性孙辈的老人,有老伴陪同的老人其心理状态多为正性,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其心理状态不及独立居住的老人。
2. 5 研究的效度分析 按照质性研究的惯例〔4〕 ,本研究邀请 了 5 名专家,从描述性、解释性、评价性和推广性 4 个方面对研 究效度进行评价,每个方面 5 级评分。 其中,描述性是指“本研 究的描述是否真实”(均分 4. 6),解释性是指“本研究的总结和 归纳是否合理”(均分 4. 0),评价性是指“本研究的分析判断是 否公正”(均分 4. 6),推广性是指“本研究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 他大部分隔代抚养关系中的老年人” (均分 4. 2)。 4 个方面均 分均在 4 分以上,表示效度较好。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家庭关系是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关键因 素。 研究〔5 ~ 7〕也支持这一观点,Bonin 等〔5〕 研究证明了良好的 家庭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Shakya 〔6〕 研究更是直接证 明了积极的家庭关系对老年人情感和幸福感的积极作用。 可 见,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老年人的心理确有积极作用。 此外, 家庭中的矛盾往往由抚养观念的差异而引起。 有研究者在总 结了近 10 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的研究后指出,隔代抚养的一大 弊端就是祖辈的育儿知识面较窄,导致孩子无法得到科学的抚 养和教育〔7〕 。 这与年轻人掌握的知识相冲突,因此育儿理念的 差异往往产生矛盾。
有学者总结了对孩子过度关注的表现,即过度关注孩子的 身体健康、学业成绩、音美技能和今后成就〔8〕 ,不仅不利于孩子 自身的发展,也对家庭氛围有着不良影响,家庭成员如果将注 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必然忽略彼此之间的关爱,从而不利于 家庭的和谐〔9〕 。 Parker 等〔10〕指出,个体的主动行为能够使得个 体基于自我驱力而不断付出努力,而这一努力的过程相比被动 行为而言,带有明显的积极心理成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主动 参与孙辈抚养的老人常伴随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而被动参与的 老人其心理状态多为负性
在隔代抚养中,经济压力是老年人面临的众多压力之一。 经济压力下,人们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状态,个体的社会 地位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冲击个体积极的自我意识〔11〕 。 老人 因为经济不独立而产生依附子女的感觉,便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 尽管“男孩女孩都一样”的思想 已为大众所认可,但不可否认,“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 没有与老伴共同抚养孙辈的老年人因无人陪伴,常表现出孤 独,而孤独感对于老年人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12〕 。 老人与子 女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差异而产生矛盾,家庭关系是影响老年人 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是否与子女同住也间接地影响了老 年人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