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中老人心理方向
漫谈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中老人心理方向 2020-05-28 09:53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根据人口学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 人将超过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4%,到 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将达到4亿,约占总 人口的25%。老年入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 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 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 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 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 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 安度晚年,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 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老年人的心理辅点 人到老年,机体和包括大脑在内的各脏器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 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 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 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年人正常 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 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 感,容易激动,常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 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 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 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 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 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 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 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 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 名字,自己也感到精力和脑力不足,空间 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减退, 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 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罗嗦,说 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 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 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 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4、争强好胜有的老年人不服老,虽 已花甲之年仍过度劳累,不顾体力精力 的衰老,往往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现象。 有的老同志自尊和自信心较强,虽已年 老,仍希望社会、他人和子女尊重自己, 爱听恭维话,不喜逆耳之言,处事固执死 板,情绪孤僻,一旦形成已见,就不易改 变。有的老同志多疑心,东猜西想,疑虑 重重,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待周围的 人和事,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标准来衡 量事物。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 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 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 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老年人心理发 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 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 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 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 正常的角色变更,但不 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 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 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 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 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 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 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 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 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 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 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 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 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 社会适应性良好。但离 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 杨立中 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 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 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离休以 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 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 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 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 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 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 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 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年 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 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 感邱、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 面,也非常明显。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年 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有的 人还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缺乏独立经济 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 困扰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由于缺乏经 济收入,社会地位不高,因而使得这类老 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性情也比较郁闷,处事小心,易于伤感。如果受 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性格倔强的老年 人,常常会滋生一死了之的念头。所以, 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既 是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心理矛盾。
     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老 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 晚年,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 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 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很快垮掉, 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 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 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 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 打击也十分严重。
     三、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八个重要因 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 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 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 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 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 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环 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 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个良好和谐的环 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 环境。如果生活在—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 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 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 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 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 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 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 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 而导致心理失常。 要做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 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 动”,实践证明,运动可以延缓衰老。生 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时 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 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 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 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 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 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 “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 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 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 康。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 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 身。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 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 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 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 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 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 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 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 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 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 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 等。“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网上有很 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隋绪,保持 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 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 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 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 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 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5、“教”,一是要适应生活环境、社 会教育。人的一生都要不断学会和适应 生活环境的新变化,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和生存发展的技能,否则一切都会“乱 套”。二是社会交际与家庭教育。老年人 要正确处理好夫妻、婆媳、子女之间关 系,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这对老年人的 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三是乐观情绪教育。 要教育老年人善于控制自己,坦然应付 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处理问题,胜不狂 喜,败不悲痛,气不暴怒。重拾信心使精 神有所寄托,从容应付各种不快和烦脑 使不良情绪及时调节,追求积极的生活 方式。
      四、冲也对“死亡”的恐惧
     正如任何美妙的乐章都有终曲一样, 死亡是生命历程的终结。谈论死亡,认识 死亡,正视死亡,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 识生命,珍惜生命存在的价值。哲学家和 心理学家将死亡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 阶段,死亡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 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 人们对死亡的种种恐惧、焦虑,不是 来源于死亡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特别是人到晚年或身罹疑 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亡恐惧”的漩涡, 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 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 消极悲观。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亡的到 来,纵然活着,也会将生命的乐趣剥夺。 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这是人生一条不 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 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便会消除不必 要的惧怕、忧伤感,抱着泰然处之的态 度,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
       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话 虽不多,却通俗明了,且颇具哲理和科学 依据。年老莫言老,人老心不老,那就会 产生一种青春活力。总觉得自己还能有 所作为,这有利于延年益寿。心理状态良 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机能 必然和谐;反之,会激起神经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影响人的正常生 理代谢过程,降低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缠 身和未老先衰。 、有位诗人曾说过:“信心是半个生命, 淡漠是半个死亡”。有信心,才能激发拼搏 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心境,乐 观态度,才能挖掘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 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如能这样, 便会出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喜人局面。 步入晚年并不意味坐待人生的结束,而是 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老年人要冲出 “死亡恐惧”的漩涡,唯有端正世界观,认 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就可以 既不忌讳死亡,亦不整天陷于恐瞑与焦虑 之中,坦荡而达观,以自己的宝贵晚年, “只争朝夕”、老有所为地发挥余热,对人 类多作一点贡献。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 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 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类未能 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 常见的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 癌症。而这些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 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 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 引起的。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 行为,此类疾病即可大大减少。因此,社 会应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及时给老 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 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以达到不断 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的群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