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重度病患心理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心理测评及护理
重度病患心理研究 2020-04-26 10:00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 死,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 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脑卒中均是影响人类健 康的一类主要急发疾病[1,2]。在美国和英国脑卒中的致死率位居第三,仅次于心 脏病和癌症。近年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已成为脑卒 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病率极高。卒中后由于认知障碍所产生的诸如意志 消沉、忧伤、绝望等抑郁情绪会严重影响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躯体功能的康 复,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3]。本文通过对患者进行抑郁程 度的评定和抑郁因素的调查,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探究心理护理在脑 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实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2 月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首次脑卒中患者 260 例,其中男性 120 例,年龄 39~76 岁,平均年龄 50.8±11.8;女性 100 例,年龄 41~79 岁,平均年龄 53.5±8.41。脑梗死 170 例,脑出血 90 例。均 无其它既往病史,神志清醒,病情稳定,可配合测评及治疗,患者均符合第四 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相类似(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测评方法 采用 HMAD 对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进行评定,总分<8 分为正常;8 分~16 分为轻度抑郁;17 分~23 分为中度抑郁;总分≥24 分为重度抑郁。生活自理 能力评分(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标准为:总分<20 分为需要完 全帮助;20 分~40 分为需要极大帮助;40 分~60 分为需要帮助;总分>60 分 可以自理。 抑郁因素的调查方法制定包含文化程度、性格类型、家庭矛盾性、 经济因素、卒中性质及病变部位六项因素的调查问卷,让患者如实填写问卷, 根据问卷结果对脑卒中可能的诱因进行筛查。
     2 结果
       2.1 抑郁的严重程度 260 例脑卒中患者中有 128 例患者表现为抑郁,比例为 49.23%,其中轻度 抑郁者居多,具体见表 1。
       表 1 不同抑郁程度构成情况
       抑郁程度 例数 构成比例(%)
      轻度          64      50
      中度       51        39.84
      重度       13         10.16
      合计   128        100
      2.2 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类型、家庭矛盾、经济因素与卒中 后抑郁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p<0.05);卒中性质和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 的发生相关性不大(p>0.05),具体见表 2。
      表 2 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总例数 抑郁例数 患病率(%) t 值 P 值
     文化程度    初中以上  121      41           33.88    -2.87 0.02
                       初中以下  139      87           62.59
     性格类型   内向型       148    80            54.05      3.18 0.01
                       外向型       112    48            42.86
       家庭矛盾    有           84      63            75.00     -2.74 0.04
                          无         176      65            36.93
      经济因素 有负担     164     104              63.41     5.47 0.01
                     无负担      96       24              25.00
      卒中性质 脑梗死    170        84             49.41     7.90 0.61
                     脑出血      90        44             48.89
      病变部位 左半球    147       70             47.62       3.41 1.70
                      右半球    113      58             51.33
      3.讨论 
      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属于精神病范畴,更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对疾病 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首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卒中后抑郁的调查,结 果显示有 49.23%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近几年的研究结果也显示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 20%~60%[4,5],说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关注 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类 型、家庭矛盾性及家庭经济状况有极大的相关性,与卒中性质没有呈现明显的 相关性,虽然 Vataja 等[6]的研究发现 PSD 的发生与病变部位有关,但本研究的 结果并未显示病变部位与 PSD 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脑内病变部位与 PSD 的关 系仍然存在争议。文化程度的高低与 PSD 的发生呈现显著相关性,推测是由于 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导致了患者对脑卒中这种病缺乏认识,对该病的治疗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存在障碍,导致病人因对病情的认识不够,错误的将该病认为是 绝症或不能恢复的病症,而萌生消极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抑郁。家庭是社会 的细胞,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场所,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了 每个人的情绪状态。病人在患病期间情绪低落比正常情况下显著,如果这时再 缺乏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情绪将进一步恶化,导致抑郁的产生。我们对此类患 者及家属进行情绪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的教育,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心理因素 对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增强患者 的信心。脑卒中病人的治疗费用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些 经济困难的患者由此产生心理失衡而引发卒中后抑郁。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进行有差别的帮扶,缓解患者由经济原因而产生的精神压力,并讲解积极的 参与治疗对缩短康复日程的重要性及与费用的直接关系,让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抑郁情绪,使患者以良性的心理 配合治疗,在相同时间段内,经过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状况比未给予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所以针对不 同致病因素的心理干预是有效治疗脑卒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