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自杀心理分析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09-24 09:30
1学生自杀情况调査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有増多趋势,这与我国以 及全球自杀率增加是有相关作用的。对于企图自杀 的人,他们往往有很多信号释放出来,这其实是他们 对社会的求救。但是由于大多自杀者都性格内向, 不善于与外界环境交流、联系,这些信号的覆盖范围 很小,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这些信号能够 及时地被拾取,给他们倾诉、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得 到温暖、理解和关爱,一般都不会将沖动上升为自 杀。这就是研究危机干预非常重要的原因。
针对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客观地予以认识并干 预同样重要。课题组就此着眼两个方面的研究,一 是进行行为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二是根据 分析和结论提出干预高校学生自杀的机制或警戒方 案。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于2005年10月 进行了抽样调査,人数为400人高职学生,分布在新 老生中。调査结果显示,高职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 自杀傾向,加强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疏导和行为干预 非常重要。课题组设计了五个问题:⑴你有过自杀的想法 吗?(2)为什么会有自杀想法?请详细描述你当时 的心理过程。(3)后来又是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的?(4)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帮助?(5) 最渴望得到谁的帮助?
调査结果如下: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的人占被 调査人数的38.7% 。调査结果显示,学生产生自杀 想法的原因总体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压力问题。 他们认为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过大,遇到挫折,自己 一直努力着却总是停滞不前,自己很无奈,可是又不 能不面对实际生活压力,感到一片黑暗,常此以往感 到郁闷,郁闷至极,便会想到自杀是最好的解脱方 法。这种原因占有自杀想法人数的48.2%;二是情 感问题。由于情感上的失败让人感到无能,失去自 信,所以,失恋是自杀的高效催化剂。这种原因占有 自杀想法人数的24.3%;三是人际关系危机。由于 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发生人际关系危机,自己 不被别人理解,感到自己处于四面楚歌之中,于是认 为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人生没有意义,就有了自杀 的想法。这种原因占有自杀想法人数的11.2%;四 是自卑心理作祟。由于自卑觉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 没有别人强,觉得自己无知又无能,很没用,而失去 对生活的信心。这种原因占有自杀想法人数的 7.2%;五是父母的不理解。可能由于年龄和阅历的 差异,做一些事情自己觉得很对,但往往受到父母责 备,而且毫不讲理,言语很重,产生轻生念头。这种 原因占有自杀想法人数的7.1%,另有其他原因的 占有自杀想法人数的2%。
从调査结果中显示的自杀心理过程来看,自杀 心理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沮丧和思考。因为沮丧而思考,而这时 的思考极不理性,只会历数自己的不是或者世道的 不公,感到世界的精彩在自己眼中仿佛是白纸一张, 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信心,很孤独无助。这种历数 是火上浇油,加速自杀。其次是释放和回归。调査对象称,当思考达到 极点(也就是想到自杀),而没有死掉的话,心情一定 会回落,给自己提供一大堆不能死的理由和借口,然 后,就会回归社会,想重新做人。最后是反思。但反思很有偏差,因为失败的阴 影不可能彻底退去,心理依然存有对过去痛感的记 忆和恐惧,所以面对生活十分胆怯,回避、自保,惟恐 重蹈覆辙。在此低迷过程中,被调査者诉,这时如果有人拉 一把或是跟他说几句贴心的话多好。在此过程中, 据诉还伴随着身体上的不适,有烦躁、失眠、食欲不 振、窒息、抑部等症状。根据被调査者经历叙述,能走出困境主要是自 杀者想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及做人的责任,不能让 父母因自己而伤痛;感觉周围还有人关心着他,主动 找家人和知心朋友交谈;想一些鼓励自己的话,吿诉 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应该学会勇于面对和解决问 题;或者参加体育活动等,转移视线;尝试去做一些 事情,在成功中,找寻新的信心,重新点燃生活的希 望,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当问及这时候最需要什么帮助和谁的帮助时, 被调査者称,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并伸出援助之手, 让他感到温暖;有人和他交谈,帮他分析问题的前因 后果,然后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法,对其重塑信心和生 活的勇气。从统计结果看,这时候自杀者需要帮助 源依次为:父母亲人、知心朋友、老师、同学、一般朋 友和自己解决。
2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及心理分析
课题组根据问卷调査结果,结合釆集到的自杀 事实个案,把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并 展开了分析。
2.1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分析
高职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 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高职学生的 心理特点所决定的。高职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 段。
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个别学生在遇到 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 手段。例如,调査的案例中,有位学生因生活自理能 力差,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成绩因此一落千丈,自 感生活毫无意义,便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产生后,求 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 之中,难以最终做出自杀决定。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 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救助成 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此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 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 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这也是自杀行 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但周围的人往往认 为常喊着要自杀的人其实不会自杀,因而不太关注 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以致痛失救助良机。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自杀者似乎已从 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情绪好转, 抑郁减轻,显得平静。这样周围的人真以为他的心 理状态好转了,从而放松警惕。但这往往是自杀态 度已经坚定不移的一种表现,当然也不完全排除是 自杀者心理状态好转的表现。因为发展到这个阶 段,自杀者认为自己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 为生与死的选择而苦恼。因此他们不再谈论或暗示 自杀,甚至表现出各方面的平静。目的可能是为了 摆脱旁人対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预。
第四阶段,实施阶段。这是自杀行为的完成时 期。自杀者会通过各种不同的自杀方式来结束自己 的生命。
2.2学生的自杀心理分析
心理卫生学认为,情绪失调和人格障碍是相互 作用的,情绪失调往往导致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又 体现出情绪失调。情绪失调与人格障碍有多种多样 的表现,如自卑、抑郁、孤独、悲观、鲁莽、急躁、害羞、 多疑、狭隘、焦虑等等,但并非每一种表现都易于诱 发自杀行为。根据我们对自杀个案的分折得知,学 生对耐挫力低是导致其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容易 引发自杀行为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抑郁。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 不少学生在遇到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 落后、失恋、生活受挫、家庭出现意外事件、疾病困绕等刺激后,心理上无力承受由此而出现的情绪反应。 大多数学生都多少有过这种消扱情绪,但体验的时 间比较短暂,随着时过境迁也就消失了。但其中也 有少数性格内向、孤僻、自尊心强、怀疑心重、承受挫 折能力低的学生容易长期入抑郁状态,导致抑郁性 精神症的出现。患者中有的可能认为人生无味而有 过自杀的念头,甚至采取过自杀行为。自杀与抑郁有很大的关联,抑郁症状可以作为评定自杀危险度 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悲观。悲观表现为大学生个体缺乏正确的 世界观和人生信念,常常带着幼稚、消极的心理观察 社会和对待人生。因此,当理想和现实一旦发生矛 盾冲突时,悲观者便垂头丧气.自我否定,感到前途 渺茫,最终对人生失去信心,走上厌世轻生的道踣。
(3) 自卑。自卑是因生理上的伤残、疾病或智力 水平低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对自我认识所产生的 消极态度。表现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看不起自己,并且认为自己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 而终日忧虑不安、抑郁沮丧乃至自暴自弃。这种人 在外界刺激的诱发下极易导致自杀。
(4)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 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如果得 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对受挫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 构成危险,成为自杀行为的心理基础。大学生作为 一个特殊群体,因其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生活的道 路较为平坦,阅历也比较简单,在遇到挫折时,容易 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不良的行为表现主要是 源于错误的认知及脆弱的承受力。
3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措施
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 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更广泛地 注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自杀的发生……。"自杀者 在自杀前的一系列行为表现,为预防自杀提供了一 些依据。为此,学校要应采取以下对策预防和遏制 学生自杀行为地发生。
3.1加强学生心理卫生教肓,増强自我调适能力, 实现自我干预
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因此, 在学生中宣传普及各种有关心理卫生知识,釆取切 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以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増强自 我调适能力,是防止大学生自杀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二,学科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第三,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査与研究 工作。第四,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活 动。第五,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第六,有计 划地组织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党团干部进行心理 知识和心理干预理论培训。
3.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环 境,实施环境干预
当今,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新的矛 盾、新的思想、新的社会问題触及着每一个人的头 脑,对新事物、新思想极为敏感的学生必然会受到社 会各种文化的影响。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 树立正确的思想,那么不少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失去 平衡,价值观就可能出现混乱,心理障碍也会增多, 自杀率上升的趋势就难以避免。因此,我们要加强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 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丰富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 活;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精 神;大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学术风 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 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针对情绪发展和人格顺应是影响大学生自杀行 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 心理环境。这种环境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 保证学生与正直、善良、心理健康的人接触, 以利于培养其积极的情绪。
(2) 为学生提供健康情绪的表达机会,使学生的 不良情绪得以合理宜泄,以免破坏性地爆发。
⑶给学生的社会行为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免长 期遭受挫折和内心冲突。
(4) 培养学生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精助他们学 会如何保护自己。
(5) 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从而増强他们 的心理耐挫力。
3.3以心理咨询机构为核心,建立起学校、系(院)、 班级、宿舍四级防御系统,长期进行机制干预
心理咨询,可持续、稳定地帮助学生摆脱各种心 理困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及时恢复心理平 衡。受不良心理因素困扰的大学生,如果无法自我 摆脱或及时得到帮助,便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有的 即使已出现自杀念头,通过咨询,配合适当的心理疗 法,也能避免自杀念头发展到自杀行为。所以,心理 咨询机构应该是一个集普査、咨询、跟踪、干预调节 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拘,具有集普査、咨询、跟 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机制。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预防自杀的一项重要 措施。这项工作应由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或受过心理 学墙训并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来承担。心理档案主要 包括该学生的智能和智商、人格特征、气质类型的发 展状况等。从一年级就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除 了长期观察、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 题外,还有必要定期进行一些心理测试,以便较准确 地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对心理测验的结果有关 负责人要注意客观慎重地解释,严格地保密,及时地 存档。根据心理健康调査与研究结果,一方面建立 起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复査,跟踪关注;另一方面 把特殊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其所在的系(院),并由其 所在的系(院)安排党员、班干部和其所在宿舍里可 依靠的同学,对其长期关注监控。
3.4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实施思想干预
危机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很难避免的,生命教育 可以降低学生自杀率。生命教育旨在不断发现和消 除人性的弱点,对于生命现象本身的直视和探究,不 仪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的需要。生命的价值教育要将作为个体的 人和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统一起来,因为一个人打 造生命品质,不是追求个人某方面的突破,而是人格 全面发展;不是追求局部成功,而是追求生命整体的 丰盈;不是只追求自我幸福,而是将这份幸福和成 功.也体现在对社会的价值上。这样所弘扬的生命 价值,就有了全面性。生命教育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爱与被爱的教 育,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学会被爱, 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抛弃自己,没有 谁能将你抛弃。
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知,是支撑一个人 成功走完一生的重要因素,可以转化为人的精神支 柱,搀扶着人度过沟沟坎坎,增强生活信心,珍惜生 命,热爱生命。所以,学校应在学生中长期深入地进 行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认识生 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伦 理观。这样,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热爱与珍惜,可 以有效地控制自杀心理的形成和蔓延,足够唤起绝 大多数人对他人生命的关注,可以在宿舍、班级里建 立起防御自杀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组织系统。
3.5建立一支由心理专业教师、其他方面教師、学 生组成的志愿者干預队伍,开展志愿者干预
及时发现自杀前的征兆往往能抓住挽救生命的 契机。对于企图自杀的人,选择自杀的过程,就是一 个生死冲突的过程,选择自杀的时候他身体里总有 一部分力量想要活下去,他们往往有很多信号释放 出来,这其实是他们对社会的求救。但是由于大多 自杀者都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外界环境交流、联系, 这些信号的覆盖范围很小,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果这些信号能够及时地被细心的人拾取,如果他 们有倾诉、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温 暧、理解和关爱,一般都不会将冲动上升为自杀。这 就是危机干预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建立一支志愿者干预队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自杀干预志愿者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培 训,具备“心理咨询师”证书,有一定教育、医学、社会 学等教育背景。采用的基本方法有:主动倾听,给予 心理上的支持;提供宣泄机会,鼓励当事者表达内心 情感;帮助当事者建立信心,鼓励其保持乐观的态度; 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减少孤独和隔离。
3.6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都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 理健康,真正担负起教肓的责任,建立学校一家庭 干预与应急反应系统,有效实现紧急干预
学校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防御工 作的同时,还要调动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让家长真 正负担起所应负的责任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 三方协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与自杀干预机制。 以学校为主体,一方面准确掌握学生家庭信息;另一 方面建立与社会相关援助机构的联系,及时、快速、 有效地实现紧急危机干预。
3.7制定科学、可行的自杀紧急危机干預预案,实 施制度干预
一套科学、可行的自杀紧急危机干预预案,可以 在危机发生时提高反应速度和水平,降低或遏制悲 剧的发生。但是,自杀紧急危机干预预案要很好地 发挥作用,还有赖于相关人员的学习和掌握。因而, 学校还需在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工作干部中进 行学习,方可提高反应速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