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语文老师,当心你的心理偏差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12-18 09:47
语文老师,作为特殊的个体,由于自身观念、素养、情 感、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常常会产生心理偏差,带着偏差 的心理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或教学管理中,使学 生产生不良心理,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和阻碍教学目标的 达成。语文老师,请当心你的心理偏

一、本位驱动与“情應风暴”
“本位驱动”是语文老师在本位心理的驱动下,坚持 反映自身学科的利益、要求及自身的价值取向,它的形成 是语文老师自身的利益关系和角色心理的产物。语文老 师做班主任经常安排语文方面的兴趣活动多,偏爱语文 特长生,配备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做干部。在日常班务管 理、学习习惯和养成教育上三句不离本“科”,突出科的地位,弱化其它学科的重要性,无形中使趣发生转移或偏爱甚至产生偏科现象。
虽然有些语文老师对其所任学科的本位重视,日常 管理甚至到了苦口婆心的境地,但并不能保证他所教的 学科全体学生都感兴趣,一旦出现与他的期望相差甚远 的不愉快事情,一些年轻的老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产生“情感风暴气如一位年轻语文老师在为他所认为的 作文尖子上“习作辅导”时,发现一位同学玩电动玩具,而 且弄出很大声响,教室里喧闹起来,语文老师上前要他交 出玩具,但那位同学就是不肯,此时,这位老师心理失衡 了,“为了你们这些尖子,我休息日找资料,晚上备课到深 夜……”他越急越生气,猛地夺下学生的玩具扔在地上, 但仍不解恨,乂踏上两脚,把学生的玩具踩个粉碎……这 位老师踩碎的可能是一个孩子理想的希翼,这在学生中 产生不良影响,语文老师这种因爱而冲动,因冲动而失态 表现,可能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并形成一定程度的心 理障碍。
二、命照效应与马太效应
“参照效应”即在某个较髙“形象”的参照下,其他对 (或要素)便有逊色之嫌,相反,在某个较低“形象”的参 照下,会反衬其他对象(要素)熠熠生辉。过分关注优生, 会觉得其他学生无足轻重;过分关注后进生,又会觉得班 象后,往往泛化、扩张并据所任学 级黯然失色,失去信心。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语文老师确 定的“参照物”往往都很高大,这本来无可厚非,树立典 型,培养榜样这是教学管理中的有效途径,但遗憾的是, 一些语文老师不是以榜样激励,而是以榜样作为评价标 准来衡量其他学生。如某位语文老师对学困生说:“你如 果能有某学生一半聪明,也不会是这种成绩。读书不思 考,就这样死学习、学死习,24小时不睡觉也赶不上某某 学生,你看人家学得多轻松。”长此以往,作为参照样本的 学生,如置云端,飘飘飞然,被参照的学生则自暴自弃,学 习乏味,丧失信心,甚至丧失在这个群体中生活的勇气, 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老师引导“参照”越高,被贬学生 对老师和那些高大参照物的逆反心理就越强烈。相反,那 些长期处于参照样本的优等学生,老师给予了大量的荣 誉,并无限地拔高,甚至以至善至美的标准去要求或评价 他们,结果使他们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这些长期被关顾 的优等生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现象就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 默顿所提出的“马太效应”。
三、刻板效应与晕轮效应
刻板效应与晕轮效应是缘于语文老师已有知觉引导 起的心理偏差。“刻板效应”,顾名思义,就是刻板印象。即 评价者(管理者)对其评价或管理对象以及所属的一类人 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
此推论他们其他方面的特性, 从而形成片面的评价。对语文老师来说,往往在思维定势 的影响下,根据已有的知觉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心 理倾向。如某一中学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他根据多年的 体验一直认为中心小学的生源阅读和习作能力强,而远 离集镇的一所完小学生阅读量少,语文成绩差。因而初一 新生报名后他便按照来自不同的学校划片安排座位,中 心小学的学生安排正中靠前位置,那所给这位老师留下 不好印象的学校学生自然被安排在边后位置。一天课未 上,学生已被老师划分成不同等级了。
四、求全效应与布麦伦效应
“求全效应”也称理想效应。期望值太高是这种心理 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恨铁不成钢”是求全心理的主要 体现。对待学困生,这种心理偏差尤为突出,影响也最为 深远。在求全心理的驱使下,语文老师对学生往往存有 难容之心,自觉不自觉地便提高了要求,看这不顺眼,看 那不如意。在这种“失望”的心态下,就会对学生产生过 低评价。一位六年级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在母亲节到来之 际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问候信。交上来后,老师发现不 少学生缺乏写信常识,或称谓不当,或格式不规范,于是 老师就在班上生气地说:“连一封信都写不好,今后还能
干什么?”教师仅以一点不足而否定了学生对母亲的拳
拳之心,未免对学生的伤害太深了。《学习的革命》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恨铁不成钢”只会带来学生的对抗和自卑。也就是只会使集体产生另一个不良效应——布麦伦效应.也称“回飞棒效应”,这是抵抗情趣的内在表现。即告以南行却偏往北走,告之以东走却偏向西行,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局面。
         综合以上几种语文教师的心理偏差问题,发现其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教师在判断和评价学生行为的时候,缺少理智,只是想当然、看表面现象,忽视了内在本质,以致出现心理偏差、行为失范。语文教师要矫正心理偏差,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加强角色认知.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学习角色规范,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虚心听取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履行自己工作职责。其次要尊重客观事实,多作调查研究。衡量学生进步与否。评价学生的优缺点。都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努力排除由于自身认知缺陷而造成的失误。再次要磨炼意志品质,调控自身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减少和防止心理偏差十分重要。情绪急躁、情感失控等表现都.与缺乏成熟的意志品质有关。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不把自己个人生活中的烦恼、失意带进课堂,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冈情感失控而讽刺挖苦、训斥、责骂甚至体罚学生。最后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心理偏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消除师生中的“代沟”。